百余年來,戲曲舞臺上動物登臺充當活道具的事為數不少。清同光年間,天津名丑劉趕三馴養了一頭毛驢,取名墨玉。這頭驢生性暴烈,生人不得近前,唯劉趕三能隨便役使。又經他調馴,在演出《探親家》時把它騎到臺上,成為活道具。那墨玉踩著鑼鼓點兒,有節奏地出場后,在主人的指揮下能做出上坡、下坡表演。劇中人下驢進屋同“親家”敘話時,墨玉就老老實實地等候在一邊,任臺下人聲笑語、鼓掌喝采,它都充耳不聞。當演員戲詞說完“我得回家去嘍”,它再走向臺中,讓主人騎上身去,隨著打擊樂節拍,一顛一顫地走向后臺。每演至此,觀眾無不拍手稱絕。
有一次,慈禧傳喚內廷供奉進宮演戲,劉趕三忘乎所以,竟把墨玉也牽到宮里。幸運的是慈禧見到真驢登臺,不僅沒有怪罪,反覺很有趣,傳賞墨玉十兩銀。
民國初年,一位慣于耍蛇的陳先生應邀在上海天蟾舞臺演的《白蛇傳》劇中扮演許仙的姐夫。他別出心裁,把馴養的一條長蛇涂上白色,當演到白娘子在端午節飲了雄黃酒后現出原形,許仙被嚇死的時候,陳先生手持這條涂了顏色的蛇在舞臺上大耍起來,忽而纏頭,忽而繞身,做種種表演,臺下觀眾看得目瞪口呆。有一次,陳先生在臺上正耍得起勁,那蛇突然從他手腕竄到臺下,把聚精會神的觀眾嚇得東躲西藏,呼喊連天,劇場秩序大亂。陳先生趕緊跳到臺下,好不容易才把那蛇捉住。這場戲,觀眾卻嚇得不輕。
20世紀20年代,京劇演員曹藝斌在天津下天仙戲園演出《五行山》,扮演被壓在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每演到唐僧揭去符咒,猴王即將從山底下出來時,臺上燈光熄滅,電光閃閃,景片隨即裂開。這時,經過曹精心馴教的一只活猴從里邊竄出,左右張望之后溜下場去。就因為這只活猴,下天仙戲園招來不少觀眾。有一次又演出這出戲,后臺有人被收買而故意使壞,在猴子即將出臺之際,把燈光閃亮改在了景片裂開之后,猴子見景片裂開正欲竄出,突然強烈的電光頻閃,把猴子嚇怔,無論如何再也不肯出臺。從此,這猴兒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