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經濟復興步伐遲緩,日本經濟陷入泥沼長期不能自拔,美國經濟亦未能蹣跚走出叢林的全球經濟背景下,飛躍集團知變、適變、應變,主動調整,化被動為主動,刷新了中國縫紉機制造業的歷史,演繹了一段全球化戰略擴張和國際化經營的企業神話。
2002年初,總投資7.5億元,占地兩平方公里的“飛躍”工業城建設進入緊張有序的施工階段。這預示著一個創新速度最快、研發速度最快、品種規格最全、制造成本最低的世界縫紉機制造業“航母”將在椒江出現。2002年4月以來,歐美各大超市傾情“飛躍”,數千萬美元的多功能家用縫紉機訂單頻頻傳來。這標志世界接受了“飛躍牌”,一個縫紉機中國造的時代行將到來。
收獲了歐美市場戰果剛回國的邱繼寶董事長,興奮溢于言表,藍圖握在掌中,談起“飛躍”國際化經營,感觸多多:“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全球化的戰略眼光和國際化經營的務實思路,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要走國際化道路。 ‘飛躍’在國際化經營中,找到了差距,找到了跨國經營的規律,找到了民營企業躋身國際舞臺的自信。主動走出去,主動進行技術改造,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主動應對市場變化,只有主動,才有了中國縫紉機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破釜沉舟華山路
“只要有人類存在,縫紉機就永遠是青春行業。劉縫紉機的熱愛是”飛躍’人一如既往、滿懷激情的永恒動力。”就是憑著這種信念和熱愛,邱繼寶開始了他國際化經營的旅程。
1986年10月,邱繼寶靠打工積累的經驗,靠四處拜師掌握的技術,靠從農村信用社借的300元貸款,租下生產隊3間舊房,帶著10多名員工,創辦了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家庭作坊式工廠——椒江第二工業縫紉機廠。
從零配件做起,逐步完成技術和資金的積累,工廠規模逐漸擴大。而志存高遠的邱繼寶并不滿足,期盼著自己的產品能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1988年秋,邱繼寶背上自己制造的縫紉機走上了中國最具權威的外貿窗口——廣州外貿出口商品交易會。沒有想到的是,“官辦”的廣交會將他拒之門外,原因無非是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廠。
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夠走出國門,他從廣州趕到深圳,在羅湖口岸等了一天。在過往人群中,花了500元錢,請一個過境買菜的香港老太太買了一本香港的黃頁電話薄。就是憑著這本通往國際市場的信息寶典,邱繼寶找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狹窄通道。此后的日子,他以吃苦為經線,以耐勞為緯線,編織著“飛躍”國際化的網絡。
如果說,廣交會的不快激起了邱繼寶振興民族工業的決心,那么,羅湖口岸的苦等使他找到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金鑰匙。就在這一年,他以一個有志青年的真誠和熱情,與各國駐華領事館商務處和香港經銷商展開了信函“外交”,背上自己生產的縫紉機踏上去拉丁美洲、非洲的推銷之路。在國際經銷商的冷眼下,他以特有的自信和自尊,坦率地告訴他們:“MADEINCHINA'’,“如果要面子,你可以買日本的;如果要賺錢,就請買我們的。”
就是這種真誠和自信,說服了客戶,贏得了市場。10多年后,歐美經銷商再次認識“飛躍”時,“飛躍”已經以其雄厚的實力成為了一匹黑馬,躋身世界縫紉機行業前列。“飛躍牌”縫紉機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戶,在境外設立了18家分支機構,形成了跨國發展、全球擴張的良好態勢。2000年12月,朱總理在浙江考察時說:“‘飛躍’平地起家,從零開始,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出口最大企業,很了不起!邱繼寶為中國縫紉機行業在世界上爭得了一席之地。”“你邱繼寶,是個‘寶貝’,是‘國寶’。”輕舟巧度萬重山
“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國際化的經歷使“飛躍”看到了差距,必須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才能厚積薄發,與“狼”共舞。
到目前為止,“飛躍”已形成了從產品研發到零部件和整機制造,從質量控制到售后服務一整套完備體系,擁有了31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年生產各類縫紉機150萬臺,其中高速包縫機、縫紉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成為集科研、生產、國際貿易為一體的跨國經營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縫紉機品牌之一。沿著“飛躍”成長的軌跡,探求其發展的核心動力時,我們不難發現:適時應變的市場策略和快速跟進的技術更新,共同鑄造了“飛躍牌”。
邱繼寶在這市場變數之間,發現了機遇,找到了市場,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調整市場戰略和產品結構,實施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并舉,工業縫紉機和家用縫紉機并舉的發展戰略。以此贏得了市場,實現了企業的跨越。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使在拉美地區剛站穩腳跟的“飛躍”籠罩在陰影之中,邱繼寶沒有坐以待斃,“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但可以轉移市場目標”。他以神速之筆實現飛躍國際市場的戰略轉移,銷售大軍重擊東南亞和中東市場,出口業務迅速回升。然而,市場又一次考驗了“飛躍”,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又使邱繼寶剛剛用心血編織起來的市場網絡遭受重創。面對如此重大的市場沖擊,羽翼未豐的“飛躍”怎么辦?
邱繼寶認為,既然國際化是“飛躍”走出去發展自己、壯大自己的必然選擇,那就沒有退路可言。“飛躍”要想發展做大,實現突破,必須加大科研創新的力度,只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提高產品檔次,實施品牌戰略,方能擺脫發展困境,贏得市場主動。
,
在東南亞金融風暴中,邱繼寶緊緊抓住人民幣堅挺和東南亞各國貨幣貶值的絕佳機遇,全面引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最先進的全自動加工中心設備上百套,節省資金7000多萬元,使飛躍集團技術裝備提升到世界先進行列。與此同時,“飛躍”全力加強生產、科研協作,與上海、北京等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協作,并在北京、日本成立了飛躍技術開發中心。
這種戰略,安全地將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轉化為推動企業技術革新的動力,使“飛躍”產品的質量和檔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飛躍”.的多項產品取得了CE、GS、UL等國際認證,獲得了進軍歐美市場的通行證。從此,“飛躍牌”產品60%銷往海外,其中50%銷往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市場。
“飛躍”國際化經營的歷程表明,躋身國際市場不僅要有適應市場發展的市場戰略,而且需要有一流的技術設備和研發隊伍。只有這樣方能使企業永立不敗之地。朱總理曾評價說:“‘飛躍’用高新技術引導、改造縫紉機這個傳統行業,所以才能脫穎而出,一枝獨秀。”潮起風正好揚帆
“有縫紉機的地方就有‘飛躍’。”國際化經營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歷經了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兩次重創,“飛躍”主動應對、巧渡危機。公司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企業管理隊伍和銷售隊伍得到了全面磨煉,在國際化經營道路踏出了堅實而又自信的足印。
2001年是“飛躍”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年,面臨著全球經濟疲軟和美國“9.11”事件帶來的嚴峻形勢,“飛躍”在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同時,依靠科技創新和優化產品結構的領先優勢,極力拓展國內外市場。2001年集團公司實現銷售產值16.5億元,出口創匯7100萬美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面對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邱繼寶再次把“飛躍”的目標定格在未來。
以發展為主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進產品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增強配套能力,加快實施園區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市場創新力度,提高產品的國際水平;以管理創新為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推進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成本管理為中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降低費用,顯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是“飛躍”的工作思路,也是“飛躍”今后將實現的目標。集團公司每年投入5000多萬元進行產品開發,加快研發速度,提升研發水平,推動家用縫紉機的“二次革命”,以高端產品引領時尚潮流。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邱繼寶站在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上重新發現自己的優勢,設定自己的戰略目標。“飛躍”制定了積極的人才政策,面向國內外招賢納士,目前有200多名外籍員工服務于總部和海外公司,并有力地推動了海外公司的本土化運作。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個人才全球化、經營國際化、管理現代化的“飛躍”,必將領跑世界縫紉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