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元前4世紀的運動員銅像沉睡海底2000年后,終于被一名潛水員在達爾馬提亞群島的水域發現,獲得了新生。
潛水員的驚人發現
見過大場面的潛水員也有激情難抑的時刻。當來自比利時的勒內·烏特斯在水下45米的海底繞過一個嶙峋的懸崖,迎面碰上一個橫臥在沙子里的高大青銅小伙子的時候,激動得流下眼淚,以至不得不停下來讓自己恢復平靜。勒內感到這次原本漫無目的的度假潛水讓自己遭遇了一生中最偉大的發現。遵照有關的海洋法,他沒有觸動現場。
一回到布魯塞爾,他便急忙找到水下考古學家羅伯特·斯特努伊,向他出示了發現現場的照片。那是用35毫米相機在極近的距離拍攝的。寄生在雕像上的海洋生物改變了它的外觀,但毫無疑問,這是罕見的發現。
因為雕像位于一個熱鬧旅游區,那里是整個歐洲潛水俱樂部的目的地,游艇往來如織。而黑市上,一座古希臘雕像價格驚人,從事國際藝術品非法交易的黑幫分子更是虎視眈眈。因此,他們首要的任務是申報沉沒文物,然后跟當地考古部門合作,規規矩矩地發掘打撈。為此,他們需要毋庸置疑的攝影資料。
探訪沉睡海底的運動員
斯特努伊馬上找了兩個可靠的朋友,和烏特斯組成一個小型的鑒定考察隊前往克羅地亞。
他們潛落到沙質海底,此地坡度從維雷奧逾雷島西岸向海峽深處的海床緩降,能見度達25米。烏特斯不停地四處張望,尋找參照物。突然,他舉起一只手臂召集同伴,另一只手指向距離尚遠的陡坡半腰的一個地方。
三人趕到跟前。斯特努伊一向不易動感情,但一看到這個也許在此沉睡了2000年的男子,仍然屏住了呼吸。他回憶說,那種感覺妙不可言,簡直就像把稀世杰作秘藏在私人博物館里,只供自己觀賞一樣。
攝影師開始拍攝。其他人借助攝影師的照明燈,從頭到腳端詳著青銅男子的身體:強壯有力,既氣度不凡又勻稱俊美,既溫文爾雅又洋溢著陽剛之氣。乍看上去,青銅并未受到嚴重的銹蝕,耳朵、發綹以及性具這樣的細節部分都完好無損。大約25~30歲,比真人高大一些。他的雙手彎曲,握著一個不復存在的工具或是武器。盡管他個子高大(1.94米),斯特努伊并不認為他是神祗或者半人半神,因為他的舉止并無威嚴之處,而是相當自然。看上去他不是拳擊手,搏擊手也不像,肯定也不是鐵餅運動員或標槍手,賽跑選手、跳高運動員或馭手嗎?都不是。
古青銅像脫離苦海
考察隊勝利歸來。一家著名的私立基金“牛津海事”托拉斯馬上對打撈計劃表示了興趣。此基金由麥克爾和帕特里克·費歇兄弟二人領導。兩兄弟特別慷慨,不僅同意承擔打撈費用,還許諾為使用聲納和遙控設備勘察鄰近海域、深海發掘、組織文物保護專家開會、租用實驗室、化驗分析、出版論文等等相關事宜出資。
有關各方很快在薩格勒布達成協議,共同打撈。
打撈行動在1999年4月27日展開,事情比預想的要困難。沙子里扒出來的青銅男子看起來狀態不佳:除了脖頸上的一處裂痕,新清理出的部分又露出很深的銹蝕痕跡,一側髖部和兩條腿后面還有多處裂紋,右肩胛骨部位也有一處傷口。復雜的傷情還包括:肩膀與胸部之間一道很細的裂縫,右大腿幾處很深的擦劃傷和幾處裂紋,最后是膝蓋窩的一個穿孔。人們先把雕像的右腿用夾板固定住,然后用人力把它抬起,放在特制的擔架上,將它沿沙地滑到一個特制的巨大不銹鋼箱子里。再把綁在擔架上的雕像固定在潛水浮箱上,運送到一個淡水游泳池。在那里,它要經歷漫長的去除鹽分的過程,然后才進入修復保護階段。
專家則開始對這一地區和周邊海域進行全面的發掘。雕像當時是架在一個寬1.8米的大沙窩里,腦袋擱在一個邊沿上,右腳則擱在另一頭。這真是奇跡——如果它稍小一點,或者洞稍大一點,它就直落海底,湮沒到沙子中,永無重見天日的希望。水下考古研究小組的潛水員們開動吸揚式挖泥器。它泵入氣泡,能很快清除大量的沙子和淤泥。成績頗豐:又清理出4個銅制彩繪板形基座和一塊矩形板。這是了不起的發現,以前人們還未于發現銅像的同時找到它的基座,更別說是彩繪的。3個板形基座飾有希臘方形回紋飾,第四個薄一些,沒有裝飾紋樣,很可能是雕像底座后面的。就是說雕像是沿著一面墻或者是在像龕中擺放的,只能從三個方向觀賞它。
專家小組對雕像的物理研究開始給出更多的數據。經過放射掃描,科學家更傾向于它是古希臘原作,X線相片顯示出很明顯的古代修復的痕跡,通過對在雕像內部發現的木釘及果核、樹葉等植物殘留物進行碳14年代分析可以確定,上船前的那次修復大約在公元50~70年代。
青銅男子身份之謎
打撈隊剛回到布魯塞爾,就有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學者發表意見,指出這是一個刮身者。古希臘的運動員因為要赤裸著身體比賽,為了保護皮膚,總是在身上涂抹橄欖油。比賽后,清洗身體之前,要使用一種特殊的弓形銅質刮具把身上的油、汗和沾上的沙子刮掉。
青銅像之謎被破解了一部分,但還有一些疑問,比如,它的作者是誰?專家們先把它與現在已知的雕像相比較。實際上,有一個刮身者幾乎跟這個一模一樣。那座銅像是在以弗所的古羅馬競技場廢墟出土的,那個競技場是獻給康斯坦丁皇帝的,公元265年哥特人入侵,競技場毀于戰火。
還可將它與利西普斯的刮身者比較,那是梵蒂岡博物館保存的古羅馬大理石像,1846年在特拉斯特維爾出土。這座大理石像被認為是利西普斯一座青銅像的復制品。因此學者們認為,這次出土的青銅男子的作者是利西普斯的可能性最大。
最后,專家還可在古希臘傳世的文獻中查找佐證。已知的刮身者的作者有四位:波利克里托斯和他的競爭對手昔克翁的達依達洛斯、利西普斯和他的兒子達依波斯。到底誰是此像的作者?還要等到這位神秘的青銅男子徹底脫去大海給他穿上的粗陋衣衫,由專家對它的藝術風格做更細致的研究。
剩下的最后一個謎:這座雕像是何時、在什么情況下落到人們最終發現它的地方的?在銅像腳下找到的底座碎片給了人們一個寶貴的啟示:當銅像落海的時候,它與底座是一體的,與沙窩陡峭的巖石邊緣的撞擊使得底座與左腳分離。銅像連同底座曾被精心地從大理石底座上取下,這說明它是作為將出售的藝術品,而非回收利用的破銅爛鐵來運輸的。
運送這尊銅像的船只從南方來,取道奧逾雷海峽。可見它的目的地不是意大利,而是亞得里亞海東北方向。那個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即城邦衰落的時代之間。是哪個港口呢?
最近和最合邏輯的目的地應該是位于亞得里亞海北部一座島嶼上的奧索爾,即古代繁榮的阿普薩洛斯,距離海難地點只有13英里。但是,也有很多其他的可能……要搞明白,必須進行新的發掘。考古學家將會找到其他的雕像,同時只要找到一個完整的沉船遺址,就可有足夠的考古線索,找到一切遺留問題的答案:海難的確切日期、船只的類型,甚至搞清那是一次普通的商業運輸,還是羅馬人對希臘的一次入侵之后往國內運送戰利品。對新線索的探尋在繼續。青銅男子終將向人們說出他的所有秘密。
(薛桂坤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