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文人。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都有卓著成就。
章太炎在中年后有一綽號,即“章瘋子”。此號因何而來?當代著名學者劉逸生先生在《藝林小札》中的解釋是:“被稱為國學大師的章太炎以罵人出名,故有‘章瘋子’的美稱。”
章太炎一生固然好“罵人”,但其綽號“章瘋子”卻并非由罵人得來,實是因一篇文章引起。這篇文章便是《排滿論》。
民國革命元勛、掌故大家劉成禺先生在其筆記《世載堂雜憶》中對“章瘋子”一稱的由來有著詳細記述:
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武漢辦了一家《楚學報》,并聘請梁鼎芬為主辦,王仁俊為坐辦,章太炎為主筆。梁鼎芬是一個頑固守舊的人物,屬于“保皇黨”人,而章太炎則主張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滿清政權。王仁俊預料二人早晚有一天會因政治觀點不一致鬧翻。
《楚學報》第一期出版前,主辦梁鼎芬特地囑咐章太炎撰文。梁鼎芬本以為章太炎能寫出一篇迎合清廷的文章,誰知章太炎卻寫了一篇6萬多字的《排滿論》。梁鼎芬讀了《排滿論》后,口中連呼“反叛反叛,殺頭殺頭”達數十次。隨后,梁鼎芬來到總督署,要張之洞捕拿章太炎,按律治罪。
當時,劉成禺正在武漢經心書院讀書。得知消息后,與同學朱克柔、邵仲威等找到王仁俊說:總主筆是張之洞聘任,若因《排滿論》一文釀成大案,則張之洞必受牽連,朝廷必先問罪張之洞。因此,要王仁俊對張之洞說明章太炎原本患有狂疾,是一個“瘋子”,而《排滿論》也是狂疾發作后所寫。將章太炎驅逐出武漢便可以了。
劉成禺等人的用意,實是出于保護章太炎的目的。王仁俊聽從了眾人的建議,來到總督署,按照劉成禺等所說將《排滿論》的寫作經過告訴了張之洞,并建議說:將“章瘋子”趕出武漢便可以了。
隨后,張之洞讓梁鼎芬驅逐章太炎。梁鼎芬因目的沒能達到,無法泄怒,便將章太炎趕出報館,一切鋪蓋衣物皆不準攜帶,又命4個轎夫將章太炎打了一頓。
之后,朱克柔、邵仲威等湊了一筆錢,為章太炎買了到上海的船票。
從此,章太炎“章瘋子”一號不脛而走,逐漸傳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