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物秸稈可制作生態有機肥,因此引起很多研究者的關注。我國作物秸稈資源非常豐富,開發利用好這一資源,前景廣闊。近年來,保定市天元肥料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潛心研究,利用物理、化學、生物相結合的配套技術,把秸稈制肥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從秸稈粉碎到發酵成生態有機肥僅用2周的時間,在秸稈制肥技術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其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1.制肥地點的選擇 制肥場地應選擇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的房前屋后、閑置宅院、田間地頭或路邊等。冬季應選擇背風向陽處。
2.制肥材料準備 (1)作物秸稈100%(玉米秸稈需經粗粉碎,小麥秸稈可直接使用)。(2)“肯德綠”專用快速發酵菌劑0.1%。(3)棉籽餅或豆餅粉1%-2%(無棉籽餅、豆餅粉可用尿素0.5%—1%或10%-20%的人糞代替)。
3.制肥的技術要點 (1)喝足:指作物秸稈必須用水充分澆透。新鮮作物秸稈視其干濕程度可少澆水或不澆水。(2)拌勻:將餅粉同專用快速發酵菌劑先混合好,然后均勻地撒在用水澆透后的秸稈表面。用鐵锨等工具翻倒拌均,并堆成寬2米、高1米的長條即可。(3)蓋嚴:為了保水、保肥、保溫、防雨,將拌均勻的秸稈立即用塑料布蓋嚴。
4.秸稈腐化過程 從秸稈堆溫變化大體可分以下階段:(1)升溫階段。即從常溫升到50℃左右階段,一般只需1天。(2)高溫階段。即從50℃升到70℃階段,一般只需2天。(3)降溫階段。即持續高溫1二2周后,開始降溫。此時秸稈制肥過程基本完成,晾干或未晾干均可直接使用予各種作物作底肥。(河北省保定市天元肥料研究所 郵碼:071051 電話:0312—306602613503128880)
麥后移栽棉田冬季打塘好處多
麥后移栽棉田冬季打塘的方法是:從冬至(數九)起,即可用棉花移苗的開塘器,根據來年種植的棉花品種需要的移栽密度進行丈量.拉好繩子打塘。注意開塘器應垂直落地,深淺一致。打塘的缽土集中排放到為來年規劃的缽床上.冬凍熟化后用來制缽。打塘器的直徑奉。高度均要比制缽器的直徑和高度大1.5-2.0厘米,這樣才能保證移栽時放缽方便。冬季打塘具有以下幾大好處:①緩解了春夏大忙時的勞力緊張矛盾;②打好的缽塘經過“九九”81天的凍融風化,塘內壁土壤熟化疏松,棉苗根系容易下扎,同時也減少了病害;③移栽的棉苗醒棵快.發棵早,綠葉比對照(不預先打塘)多0.6-1片,縮短緩苗期2—3天;④打塘的土排放到缽床上,能提高苗床位置,避免缽苗移走后地勢降低的弊端,避免積水,減輕病害,提高缽苗質量。(江蘇省鹽都縣郭猛供銷社莊稼醫院 吳士平 郵碼:224014 電話:0515—84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