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建立“新國民黨”后,即向各地發展。其中,華北黨部包括陜西、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綏遠、察哈爾亡省及北平、天津、青島:市,黨部機關設在天津原英租界倫敦道(今成都路)47號路永定里30號(慶松里)。對此,劉承烈和劉人瑞兩家的兩代人都記憶憂新。我們是劉人瑞的子女,對這所建筑物至今仍留有印象,這是一所三層小樓,每層兩大問,一層牛和二層十各有一』、間(電臺在慶松里時,就設在二層半的小間內), 三層另有平臺。一樓為客廳和餐廳。
這所建筑物,購于1931年夏。是用廣東非常會議提供的倒蔣經費購買的。房主人劉承烈,1925年因“熊克武案”被扣廣州,經譚延疏通,1926年被委以特派員名義派往武漢負責廣州國民政府北遷籌備事宜。1931年廣東非常會議反蔣期間,被委派為廣州中央駐華北代表,并負責籌建秘密辦事處,遂舉家由漢口遷來天津,一直住在這里。”新國民黨”成立之后,華北黨部也就設在慶松里。所謂華北黨部機關,除電臺報務兼機務(最后一位報務周志成,江蘇人,30多歲,英語較好)、秘書兼譯電人員(后期秘書姓廠)外,并無其他工作人員。住在慶松里的多為料理日常起居的廚師、保姆、鍋爐兼勤雜等不參與機密的服務人員。這里表面上就是住宅,同租界區內的其他寓公、失意政客并無區別:加之,劉承烈夫婦均吸食大煙,一般很少外出,又有一系列的掩護措施,機關一直比較安全,從未發生過意外。
“新國民黨”華北黨部的電臺,是廣東非常會議反蔣時期建立的,,第一部電臺設備是1931年從海路運來天津的,隨機還派有電臺工作人員。第二部設備足1933年上半年由劉承烈南F廣東帶回來的,由鄒魯主持配備,陳濟棠提供,同時還帶回廠]o萬元經費。此前因經費不足,巾劉人瑞出面通過熊希齡的侄女婿、時仟天津人陸銀行總行文書主任的李政(字遠欽),向大陸銀行借得3000元才得以成行。這筆錢向以“革命的苦行僧”自恃的劉人瑞—·自無力歸還。幾十年后,大家還不時提及此事;
關于劉承烈南下的具體時間,沒有準能準確記憶。楊天石教授在臺灣發現的1933年3月8日《陳嘉致胡漢民函》為此提供廠根據:該函云:
“劭襄計已到港,頃石麟又自北歸,談北方情形甚詳,茲來港面陳種切,想我公必有以指示之也。熱河失陷,舉國同情,介石舍外以對內之野心,已為人所共見,吾人于此不能不有積極主張,以慰國人之望。昨在滬同人曾有電陳左右,計邀察及。務乞我公提挈西南同志,爭起直追,作有效之奮斗,甚所盼聿。”(見《海外訪史錄》第312頁)
劭襄,即劉承烈,其到穗港的時間年3月初。石麟,即劉人瑞。
劉承烈的主要任務是留守機關,負責日常工作及函電處理,與當地政要保持聯系,確保機關安全,因此很少外出,公開場合從不露面。連胡漢民治喪這樣的活動,也均不署名,不出席。前輩留下來的口碑材料,證實這幾年中他只到南方去過…次。因此該函所指南下廣州,當是帶回電臺新設備和10萬元經費的這—-次。函稱“劭襄計已到港,頃石麟又白北歸”,表明二人在同一時間先后離開平津南下滬粵。這大概是由于華北形勢趨緊,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公開亮相在即,急需南方支援和配合之故。《馮玉祥日記》1933年2月11日稱:”劉人瑞先生來談各方面情況,要川資二百元?!眲⑷巳鹉舷庐斣诖撕蟛痪谩?/p>
為確保機關和電臺安全,兩者有時分設兩處。華北黨部還有多種房產和租用的房舍,做為接待來津人員以及隨時疏散人員和轉移電臺之用。除前面提到的慶松里外,還有英租界的吉安別墅、大興村和x x道的33號(在倫敦道附近),以及法租界的美業大樓(在法國橋今解放橋剛近);為壓低電臺聲響,特意購買廠一臺英國造電冰箱,每當電臺工作都同時啟動電冰箱。為防止國民黨特務系統的破壞,還對天津市電報局長、電話局長,尤其是英法兩租界的工部局長給子特殊“打點”—其中對英法兩租界工部局長的“捫‘點”最為豐厚,有時——次達數百元。當時英租界的1:部局尺為劉西林,市電報局長為王若僖,市電話局長為張子奇,王若僖、張子奇還曾提供過電訊器材 。1934年11月國民黨特務在天津國民飯店逮捕吉鴻昌和任應岐,劉承烈、劉人瑞曾向法租界工部局長交涉營救,但因蔣介石派北平軍分會特務處頭日鄭介民專程到天津直接掌管此案,未能奏效。
當年在胡漢民身邊工作的王養沖教授說:“北方的組織由鄒魯直接領導,成績要大·點?!薄疤旖螂娕_”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為了說明這部電臺工作的有效性,不能不提及1943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這部電臺曾長期為小共北方局與陜北中央的聯絡服務的事實:解放后,劉貫—同志說”紅軍初到陜北時,電源缺乏,收聽天津的電臺足較清晰的”。此外,劉承烈等人還在經濟方面、情報方而,以及為中共要員(柯慶施)離津辦理所需證 件、川資、船票等方面盡可能提供便利。1982年。劉甲 因有這段經歷辦理離休待遇時,謝甫生、劉貫一、朱其 同志為其出面作證。曾任中共地下天津市委書記的姚 杯于1982年5月12日題簽了一段文字:“我沒有直 參與情報系統的工作,但當時我在天津工作,以后在 北省委和冀熱察區委工作,知道這件事情,可以證明” 這部電臺為中共聯絡服務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 發、英美對日宣戰、租界區失去屏障作用時為止。
這種密切關系,固然與劉仲容(劉承烈之次子) 1933年建立與上海中共中央的直接聯系和他長期在/ 恩來、李克農領導下進行:[作有關,但華北黨部其他1 責人個人與中共的聯系大都始于此前。如任應岐與劉{ 的聯系始于1930年,北平交道口任宅和天津英租界十 公館是劉仁最安全的住所。為了肯定劉仲容的歷史十 用,在劉仲容逝世十周年之際,平杰三、羅青長以《真誠 的朋友 智勇的戰士》為題在《人民日報》—亡發表專文紀 念劉仲容。
從護法時期就并肩戰斗、結為續譜兄弟、后又同》華北黨部負責人的劉承烈、劉人瑞,在“新國民黨”解體后,一直在平津堅持反蔣抗日斗爭,至死不與蔣介石同流合污,并積極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活動。1938年夏秋,劉承烈父女與中共代表朱其文(解放后任駐越南寸使)經唐山古冶礦區轉灤縣趙各莊參加冀東秋收武裝走義(同去的還有“副官”齊秸屏,河北棗強人,40歲左右1953年逝世于青島)。劉人瑞則留守平津。劉人瑞始終參與機密,劉夫人熟知內情。父親英年早逝,母親刻意在我們懂事后向我們講述內情(有些甚至在解放前),一系列的事件、人名、地名,都是母親有意識向我們灌輸的,希望我們繼承先父遺志。在母親逝世多年后,我們讀史尋蹤能有所收獲,與母親當年的傳授不無關聯。
1939年3月下旬,劉承烈父女自平西解放區返回平津。肖克派姜時同志護送到北平。時住西城成方街的劉人瑞和時住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的李政、熊璧一家為確保姜的安全,特將姜就近安置在熊希齡宅第院內,并籌辦一批藥品安全帶回平西解放區。待姜安全脫離后,劉承烈、劉人瑞才離平赴津。不幸的是,抵津后的第二天即4月6日,劉人瑞竟因腦溢血逝世于慶松里,年僅47歲。解放后,姜時同志多次代表組織前來看望,并擬安排劉夫人盧勵員和熊璧重操醫生舊業和婦聯工作,后因盧已在外地醫院工作、熊因家務拖累未得落實。 (責任編輯:瑤 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