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王統照,作為一位五四時代的老作家,他從1935年7月起,在上海《文學》月 刊上連續發表一部長篇小說《春花》。這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實》的上半部,但是后來沒有 再寫下半部。這半部長篇《春花》,后改名《春華》,由良友 圖書公司出版,1948年 又由上海晨光圖書公司重印,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F在可能除了現代文學研究人員以外, 一般中青年讀者就不大知道有這本書了。
《春花》是現代少有的一部反映1921年中共建黨前后濟南一群青年在革命面前的啟蒙、 爭論和分化的著作。背景是他們所組織的\"黎明學會\",展現了各人的性格、知識矛盾和曲 折的經歷。例如其中的一個人物堅石,就是在思想矛盾不得解決時,出家為僧,后來又返回 革命隊伍的。
據專家論證,這部小說中的人物都各有其真實的原型,其中有幾個主要角色是山東現代 革命運動中的著名人物,例如:
王盡美:在小說中被化名\"金剛\"。他是山東共產主義小組的創建者,又是中共一大代 表,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之一。1898年出生,1925年因肺病在青島逝世。就是他和 幾位同志在濟南組織了\"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并且建立了黨的外圍組織\"勵新學會\"(在小 說中被化名為\"黎明學會\")。1921年他參加了黨的一大和9月份中共中央召開的關于工人 運動的會議。1922年1月,他和小說中化名的幾個同志赴莫斯科參加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 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蘇聯考察了三個月,回國后成立中共山東支部,王盡美負責 ,又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也由他擔任主任,發動工人運動。1922年7月,他 又赴上海參加中共二大,并受黨的委派,領導了京奉鐵路,開灤五礦和秦皇島碼頭工人的罷 工斗爭。1923年3月,他又被調回山東,主持濟南中共支部工作,10月,他根據中共\"三大 \"決議,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1924年1月出席國民黨\"一大\",推動國 共合作,11月赴京聽取李大釗的指示并拜訪孫中山先生,被中山先生委派為國民會議宣傳特 派員,在山東各地展開國民會議促進會工作。王盡美27歲逝世,但是這部小說只寫到他化裝 成一個頭戴紅結黑瓜皮小帽,穿著灰布長衫的小商人在秘密工作途中巧遇老友,并沒有接下 去敘述他的事業。
又如:王樂平,在小說中被化名\"圓符\"。生于1884年。1907年參加同盟會,1909年考 入濟南法政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積極組織山東的起義活動,曾任革命軍司令,受 中山先生委派為煙臺軍政府秘書長,后來擔任省議員,主編《齊魯日報》。1922年當選國會 議員,反對曹琨賄選,他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取得巨大成功,當年創辦\"齊魯書社\" 。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后,陳獨秀函約王樂平在濟南組織共產主義小組,王樂 平遂把正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王盡美、鄧恩銘介紹給陳獨秀并積極支持濟南共產主義小組的 活動。1922年1月,他接受中共的邀請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 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歸來向孫中山先生建議用俄國之組織方式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 ,王樂平出席國民黨一大,被委派為山東臨時委員會籌備員,成立國民黨山東臨時省黨部, 與王盡美等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1925年1月,被推舉為國民會 議促成會總會籌委會主席,并出席了國民會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任常委。1926年王樂平代 表山東參加國民黨\"二大\",當選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北伐戰爭起,他被派為軍事特派員,策反武昌守敵起義,后任湖北政 務委員會委員。1927年3月,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武漢召開,王樂平等左派和中共黨員聯 合,堅持國共合作,撤消了蔣介石的許多要職,開展討蔣運動。1928年2月至8月王樂平出席 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后繼續反蔣獨裁,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 志會\"(即改組派)。1930年2月18日王樂平在上海租界被蔣介石特務暗殺,年46歲。小說 中只寫到他準備赴蘇開會。
再如王深林,小說中被化名身木,1903生,1920年曾加入王盡美等發起的馬克思學說研 究會。1924年國共合作,他加入國民黨。1925年11月,經中共山東黨組織介紹,王深林經海 參崴轉莫斯科,進中山大學學習,作為第2期學員。1927年回國,任國民黨青島市黨務特派 員,曾參加王樂平的改組派活動。后來在鐵道部任職。1933年公派到德國鐵路公司實習,并 在柏林大學讀書。一·二八事變后,在中共旅德支部推動下,組織了\"旅德華僑抗日救國會 \",被停止實習,鐵道部也撤了他的職。1937年他從柏林大學畢業回國,任廣西大學教授, 后任李宗仁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參議、李宗仁秘書等職,創辦\"潢川抗敵青年軍團\"??箲?勝利后,王深林參加反內戰的民主活動,參與籌建中國農工民主黨,任常委兼組織部長。19 49年9月應中共邀約自香港來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任政務院參事、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全國人大代表。1978年任全國第五屆政協委員,同年病逝北京,享年75歲。
巧合的是,《春花》小說中的人物原型,包括以上三人,以及大部分其他人物都是山東 諸城同鄉,而且有一些人物如王樂平,王深林等還是我王氏族兄,所以先父在五四時代及以 后了解他們的政治活動是比較方便的??上А洞夯ā?、《秋實》沒有連續寫完,所以擱筆的 原因也是很清楚的,因為30年代國民黨對文化界的政治迫害太嚴酷了。
盡管如此,先父寫到他們的某些政治活動時仍然是極為隱晦的,例如寫到圓符(王樂平 )動員巽甫(王象午)一起去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召開的代表大會時,隱晦地說:\"這次我 們秘密到那里走一趟,并不是盲目的信從,到底要看清楚那個國度是怎么辦的與辦的甚么事 ?……民黨正預備著一個重行振作的大計劃,要改造黨,這時機再好不過。我是與黨有歷史 的……為民眾也得干一下……。這里所謂的\"民黨\"就是國民黨,孫中山先生當時正籌劃\" 以俄為師\",改革國民黨,王樂平就是堅決支持中山先生的改革路線的。
又如寫到巽甫對這件事的思想斗爭時,小說中寫道:\"他又想,這次同圓符往那遼遠的 國度去,單在路上已經是十分冒險的事,前年不是有北京的兩個學生在那邊界上就被截住, 押送回籍嗎?何況以后是奇冷的氣候,那厚雪遮蓋的高原,那積冰的大湖、荒林,古舊的村 落,饑凍的人民……至于什么政情,他確是無從設想。\"
如此隱晦的內容很多,所以讀起來比較費勁,但是《春花》仍然不失為反映民國初年山 東省一些青年政治人物不同發展道路的少見的政治小說。這里沒有什么胘胘的愛情,空泛的 議論,而是紀實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