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6日凌晨6點5分。
\"神舟\"五號宇宙飛船在太空運行了近一天,14圈之后,即將返回地球。
此刻,親手將\"神舟\"五號宇宙飛船送入太空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官兵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大漠的星空,月光如水,藍寶石般澄澈的夜空中,群星閃爍。官兵們翹首企盼,就像母親在等待著遠方游子的歸來。
多目標雷達車早已調好了姿態,停在了最佳位置,隨時準備捕獲目標。
凌晨,天氣還是很冷,然而,科技人員卻不敢有絲毫馬虎,他們目不轉睛盯著顯示屏。
與此同時,在茫茫的宇宙中,\"神舟\"五號宇宙飛船也在進行著回歸地球的最后準備。
飛船要想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遨游太空,必須借助火箭的推力。當火箭將飛船送入預定軌道后,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飛船分離,此后,飛船的太陽能帆板打開,在太空中按照特定的軌道開始了飛行。
據了解,飛船返回地面,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制動飛行階段、大氣層自由下降階段、再入大氣層階段和著陸階段。按照預定的設計,當\"神舟\"五號宇宙飛船飛行到第14圈的前半圈時,航天測控指揮部門就向飛船發出了返回指令。
飛船在茫茫的宇宙中繼續前行,進入了大氣層后,由于飛船在太空中一直是按照一定的軌道飛行,要突然改變它的飛行路線,就必須給它一個力量,讓它逐漸減速,從而脫離原來的軌道。就像汽車轉彎前要先剎車一樣,這時,有關控制程序會恰到好處地點燃發動機,執行\"制動\"命令,飛船逐漸減慢了飛行速度,降低了軌道飛行的高度,向著預定的著陸場飛行。
當飛至距離地面80~40公里時,飛船的速度是每秒約8公里,這時飛船和大氣層產生了劇烈的磨擦,成為一個閃亮的火球。
這個火球開始在人們的視野中只是一個小小的亮點,仿佛天邊的一顆星星,不停地閃爍。漸漸地漸漸地,這顆星越變越大越變越大,緊接著又一個火球托著長長的尾巴映入了人們的眼簾。
這時,人們不由得高呼起來:
\"看見了,看見了!飛船還托著長長的尾巴呢!\"
隨著飛船在大氣層內的穿行,深藍色的夜幕中留下了一道金黃色的痕跡,就像一條蒼龍,在飛舞,在奔騰。在人們目光的注視下,久久不散。
\"酒泉跟蹤正常。\"
\"東風跟蹤正常。\"
\"主著陸場發現目標!\"
\"神舟\"五號成功返回,這標志著我國的載人航天第五次飛行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