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終于圓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使我們國家成為世界為數不多的能把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之一,但又有誰知道,四艘飛船為這一天鋪平了道路。其中\"神舟\"四號飛船的發射前夕,曾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一個奇跡---超低溫發射。
2002年12月29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飛船在發射時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一個奇跡: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天氣里,實現了安全轉運、成功發射、準確入軌。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但這也是要冒風險的,由于低溫,使一些設備的狀態發生了改變,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讓親歷者岳全龍回想起來還是驚心動魄。
發射前六天:超低溫轉運創造轉運新紀錄
2002年12月,天氣特別冷,是中心30年以來的超低溫天氣,對轉運和發射都非常不利,但是發射窗口已經確定,發射要如期實施。如此低的溫度下進行轉運,沒有前例可循。到底轉還是不轉,能不能拿下這個任務,試驗場就是戰場,命令就是打仗!經過前指和地面營操作人員分析,緊急制定出一套轉運方案和應急預案。經過兩個小時艱難的轉運過程,箭體安全到達發射區。準確定位后,火箭活動發射慣性平臺支撐火箭的一只支撐腿又降不下來,火箭不能及時固定在發射平臺上,而整個箭體又不能長時間裸露在外面,必須確保工作平臺的溫度。緊要關頭,他們緊急調整試驗流程,啟用應急預案,迅速找到故障點,先進行回轉,然后進行更換,確保火箭及時固定在平臺上,及時給火箭加電,保證了箭體溫度和測試狀態的正常。
發射前15小時:加注燃料突然泄漏
發射前15小時,要對火箭進行加注,即在4小時內把440噸氧化劑和燃燒劑注入火箭體內,工作人員必須分秒必爭。由于燃料都是劇毒物質,加注過程中,01、 03助推器突然出現了滴漏現象,現場人員雖然身穿防化服,但已經聞到刺鼻的氣味。萬一燃料擴散,后果將不堪設想!但加注又不可能停下來,情況十分緊急,怎么辦?現場技術人員經過緊急分析,終于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故障點,及時排除故障,保證了發射如期進行。
發射前兩小時:防風拉桿不復位
2002年12月29日晚10時40分,距離發射還剩90分鐘,兩小時準備口令已經下達,塔架上人員陸續撤離,這時突然出現了活動發射平臺兩個防風拉桿不復位的現象,如果不及時解決,船箭塔組合體在外裸漏時間過長,飛船內溫度降低,對船內儀器造成影響,直接的后果是導致發射失敗!因為塔內的燃料是不可逆轉的,緊急關頭,一中隊轉運專業人員憑著過硬的技術,反復打開放氣閥,利用\"反絲螺旋頂\"方法,收回了兩個防風拉桿,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發生,同時也為成功發射爭取了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