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海城市中小生飲用豆奶中毒事件,由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蔓延而有些被淡化。但人們對此事的關注,并沒有減弱。為什么中小學校屢屢發(fā)生群體豆奶中毒事件?僅僅是海城市,也已不止一次。反思起來,推行“學生奶計劃”,恐怕是釀成大禍的重要原因。
所謂“學生奶計劃”,就是通過學校統(tǒng)一組織,讓學生在課間喝一杯牛奶或者豆奶。這個創(chuàng)意當然是善意的,積極的。但事情總有利弊兩面,決策要全面考慮。特別是這樣一個涉及幾千萬甚至上億中小學生的重大行動,必須慎之又慎。如果風險特別大,就不能做。當然,風險大,若能夠完全控制,使之不爆發(fā),也可以做。當初,對推行“學生奶計劃”的必要性、緊迫性論證得非常充分,在一片激動人心的氣氛中,浩大的學生奶工程轟轟烈烈上馬。而對其可能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卻估計不足,起碼有三個基本問題沒有解決。
首先,這樣一個龐大的全國性工程是否科學?各地經(jīng)濟情況差別很大,有的學生家庭生活還相當困難。在全國范圍實施統(tǒng)一的“學生奶計劃”,條件并不成熟。而這個“計劃”又帶有行政干預的性質(zhì),難免一刀切和一轟而起。也有媒體指出,這種行政干預有可能違背學生意愿,或者剝奪了學生消費的選擇權、知情權,與法無據(jù)。
第二,采購能否公正和透明?這么大一個項目,給商家?guī)淼睦嬉彩蔷薮蟮摹V付募移髽I(yè)生產(chǎn)供應,最后決定權大都在地方政府。這樣一來,會不會出于地方保護而放棄更好的選擇?會不會以權謀私搞暗箱操作?“校服腐敗”已有前車之鑒。這些問題,提出“計劃”的專家未必想得到,教育等部門管不了,況且自身也不是鐵板一塊。如果沒有一套完備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缺乏強大的法律威懾,必然滋生腐敗,從而使事情走向倡導者美好愿望的反面。既然如此,就不如暫時不做。
第三,誰對這個“計劃”負責?出了成績,有關部門臉上光彩,當?shù)卣I導有功。但是,出了問題誰來承擔責任呢?海城豆奶中毒事件發(fā)生之后,始終沒有哪個部門、哪個人站出來承擔責任。相反,人們看到的是當?shù)卣賳T千方百計隱瞞真相,力圖壓住受害者,壓住輿論。先是遲遲不報告,連衛(wèi)生部也是在媒體披露之后,才知道海城發(fā)生了如此重大的群體中毒事件。然后是不惜動用行政手段要求受害者和家長保持沉默,并且只許在本地醫(yī)院救治,否則“后果自負”。再后來是派機關干部“人盯人”地聯(lián)系每一個受害者及其家長,任務就是“安撫”“穩(wěn)定”。而此時受害者最需要的,是及時救治。在事件處理過程中,當?shù)毓賳T一直拒絕回答媒體的提問。海城事件的典型意義在于,它暴露了“學生奶計劃”的一個致命缺點:沒有明確責任人。
海城事件發(fā)生之后,遼寧省緊急停止了“學生豆奶”計劃的實施。雖然尷尬,畢竟不失為明智之舉。那么,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應當引以為戒,防患于未然?最好不要等出了問題再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