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電影學院畢業已經5年了,當時也是坐在這間教室里上汪流教授的課,他放映的《魂斷藍橋》印象非常深刻,我是學理論的,這對創作一點都不矛盾。93年剛進校的時候,不方便看到很多電影,《現代啟示錄》打開了一個門,每天看三個電影。隨著理論和思想的變化,我開始接受一些純藝術片,《霸王別姬》在這一年拿了嘎納金棕櫚獎,影片非常的紅火。但美術系一個老師很不喜歡它,這很影響我。剛開始學電影我也看不明白敘事,比方布萊松,費里尼,書上說好的《教父》,《美國往事》,我都以敬佩的心態去看。當時農展館旁邊的法國小學每周放映戈達爾的電影,在《連長》放映過程我總是睡覺,可每次總是要去。當時看默片對默片沒有認識,到現在自己拍片了我卻很喜歡看那個時期的默片。理論是可以增長智慧的!
《風柜來的人》我看后很感動,他讓我想起老家的事情,因為別的片子很難找到生命,經驗的共鳴。
張石川,鄭正秋對戲的概念影響了中國電影。淡化情節的電影多了,就渴望情節性的出現。我看侯孝賢和小津安二郎的訪談,導演對電影的解釋,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學電影是個很混亂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地梳理羽毛。
在我的老家山西汾陽,我有很多畫畫的朋友,80年代中期他們去了歐洲,奧地利國際創作的一線,回來后他們開始茫然,失去方向。98年我去世界很多的影展,其實定性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應建立起對世界的看法,過度艱難的起伏階段。
在日本短片電影節上,年輕人的短片獲獎,馬上有日本的大公司來找你,良性的機制造就了人才。像韓國的處女作導演發展迅速也是如此。而我們卻要經過漫長的等待,人世的沉浮,加上畢業后面臨的壓力,為生活奔波。
問:賈導能否談談電影的本提?
賈: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黑澤明在奧斯卡獲得終身成就獎時說:我拍了一輩子電影都在尋找審美,但至今還不知道什么是電影的審美。我現在特別關心時間的問題,這一年我將再拍一部紀錄片,我越來越認識到普多夫金電影理論的重要性。
問:談談你第一次拍片?
賈:我的第一個短片是《小山回家》。95年正值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我就琢磨著拍點東西,4天寫了一個劇本,畫畫的朋友給了我1000塊錢,很快就拍完了。最難熬的是漫長的后期制作。來年的夏天片子出來了,我感覺挺好就拿給別人看。我不在乎片子好不好,而是 我從中學到了什么。記得當時我的宿舍里有很多人都來看,王超(拍《安陽嬰兒》的導演)說:我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歡戈達爾。接著我又去了北大,就想著離電影學院遠點。北大的學生很少注意影像,他們主要看你在談什么事情,內容上好不好。學生們看完后開始想事情了,他們鄉下的鄰居是否也來城市打工……在北大有了一點影響我們就湊錢去香港參賽,結果片子拿了一等獎。在電影節我
看到了《美麗魂魄》的導演余力為。他落實能力很長,《小武》就是由他的胡同制作公司出品。我們試圖著從胡同出發,可能一不小心就走上了大馬路。在柏林《小武》獲得電影節的論壇大獎。從北大的教室到柏林的電影院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問:你可以談談《公共場所》嗎?
賈:這是韓國全洲國際電影節發起的一個活動,共有三個導演參加,另兩位是臺灣的蔡明亮,英國的簡。坎布拉。這個作品很鍛煉人,我每天手持攝影機徘徊在大同的街頭,疲憊的人群只留下孤單的動作,空氣中有鐘聲,一個少女在公共汽車后面追跑。
問:你怎樣看待空間?
賈:著名的法斯賓德拍電影的時候從不去現場看景,而安東尼奧尼卻說:我站在一個空間里必定沉默3分鐘對他交流,它是有生命的。
問:導演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賈:周傳基說電影不是綜合藝術,但需要綜合的素質。在校期間耿老師的音樂課給我很大的啟發。我發表的第一篇論文就是《談電影音樂和結構的關系》。電影的結構很重要。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敘事結構很強,致使他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奪得金獅獎。我去法國的美術館看畫展碰到很多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邊看邊描摹。我們沒有視覺經驗,而國外的小孩有訓練有培養。
問:童年生活對你有影響嗎?
賈:肯定有影響啊!我們的生活很封閉,與城市的隔斷造就了我的性格。在縣城讀高中的時候我一晚上寫9首詩。好像有很多的話要說。其實拿起筆很容易,我們應該把電影看成一種寫作。
問:拍電影需要經驗嗎?
賈:拍電影是比文化的高低,在社會上的聲譽越高就越空虛,但明知山有虎還要繼續干下去。我拍《站臺》之前每天都在混日子,經常喝酒,甚至坐長途公共汽車到山西玩。我始終有個想法把《站臺》拍出來。現在后悔,在校的時候有很多想法沒有寫出來,現在卻要面對壓力和以前的作品。
問:請談談國產電影?
賈:我越來越感到我的競爭對手是獨聯體的年輕導演而不是韓國導演。在國際上我們還是配菜的地位,人很容易滿足,驕傲,華語電影不好賣。剛開始我很喜歡《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現在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高自己。有人說侯孝賢的電影是土特產,這絕對不那么簡單。侯孝賢開創了電影的方法是開天辟地的王者。
我們的電影都很不精致,在我拍學生作業的時候,張獻民老師說我很草率。這是一種態度問題。看看布萊松的《死囚越獄》,完全超越了娛樂。包括第五代導演的作品都在討好別人。《小武》里的打火機也是在討好觀眾的喜歡。
問:國外為什么喜歡《小武》?
賈:他們說《小武》超越了中國電影的常規,對中國社會有了新的講述,電影的表現手法也新穎。有些人說中國電影只要出去參賽,電影節就留下倆獎項給獨立電影。藝術騙不了人。
賈樟柯電影作品獲獎一覽:
《小武》 1997年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比利時皇家電影資料館1998年度大獎
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金球獎
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段
《站臺》 2000年
2000年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0年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2001年瑞士佛里堡唐吉珂德獎
2001年新加坡青年電影獎
2001年布宜諾斯艾利斯最佳電影獎
《任逍遙》 2001年
入圍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