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會喜歡上一些殘破沒落的東西,風中搖曳的衰草,斑駁陸離的磚墻,斷痕歷歷的石橋,突兀岌岌的殘梁……依稀可見曾經的輝煌,然而斗轉星移之后色彩盡逝,歲月脫去它們華麗的外衣,袒露出深刻的寂寞,淡漠的惆悵。懷著這樣的情緒,去看明十三陵中未開放的十個陵,踏著雜草,撫摸殘垣,可以任由頹廢的心情在古樹枝頭游蕩。
大多數游客去明十三陵會選擇那些保存完整,修繕較好的景點,走走幽幽的神路,徘徊于現存最大石牌坊下,看看長陵恢宏的建筑,定陵神秘的地宮,昭陵奇特的月牙城,體會一下皇家陵寢的奢華與氣勢,也許就足夠了。但這些被現代技術粉飾一新的金瓦朱墻,伴著車來車往人流不息的喧囂,卻淡化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作為統治中國的最后一個漢族王朝,一切灰飛煙滅之后只留下靜靜矗立的陵園,陵園下面長眠著曾經的君王,陵園上面詮釋著的是一種文化,這樣的文化被以后的清代繼承和發揚著,而所有的這些和明代的歷史功過一樣,不是我這樣普通的人可以妄加評論的。所以每次去十三陵,總是繞過神路,避開定陵長陵昭陵,直奔那些無人問津的陵園。和村民聊聊天,聽聽守陵人的故事,或者,只是一個人坐在荒涼的寶城墻頭,看看夕陽,想想心事。
從北京城去十三陵,不用走高速,一個小時也到了。高樓大廈漸漸被拋卻在身后,蒼松翠柏覆蓋的山巒出現在視野里,其間偶爾露出的一角飛檐,標示了某位帝王的安息之所。沿著主路前行,最先看到的是東側的永陵、景陵和德陵。其中景陵應該是最近重修過的,雖然不比當年的金碧輝煌,卻也顯示出了皇家陵寢的氣派。從外面看,規模一點不比昭陵差,只是因為沒有開放,人跡罕至,連看門狗都沒有,只有喜鵲和松鼠穿行于古柏和陵墻之間,盡職盡責的為已故的帝王傳遞著四季的訊息。

德陵是印象里最殘缺的一個陵,寶頂從中間裂開很深,擠在里面做井底之蛙,抬頭可以感受一線天,而下面躺著的便是那個大名鼎鼎少年天子天啟皇帝,后人更多的是責怪他聽任魏忠賢把持朝政,肆意殘害忠良,葬送大明江山,可是誰又能理解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貴為天子時的寂寞,也許他的靈魂本應屬于這里的郁郁松柏,悠悠藍天。再早幾年,十三陵中未開放的十個陵其實是完全開放的,因為并無人看守,經??梢钥匆娡鈬嗽趯毘窍碌墓艠淝盁?,毫無禁忌,歡聲笑語令我等國人咋舌,雖然朱由校當政時昏庸愚昧,但這里好歹也算廣
義上漢人的祖墳啊,漢人自己不常光顧,倒是成了老外們享受田園風光的世外桃源。今年德陵開始重修了,老遠就可以聽見敲敲打打的聲音,據說有武警巡邏,洋人與狗不得入內。
從長陵一路下去,是獻陵,慶陵,裕陵,茂陵,泰陵。除去慶陵,幾乎是按登帝王的基順序排下去的(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遠遠的葬在東邊的景陵,不明所以,也無心考證)。從明朝第三位皇帝,頗有建樹的明成祖看中了京北這塊風水寶地開始,老朱家的子子孫孫就前呼后擁的往這里擠,到了弘治皇帝建完泰陵,標準的前朱雀后玄武的地勢已被霸占一空,于是弘治帝的兒子正德皇帝只好跑去西邊很遠建了康陵。按照常理,后繼位的皇帝的陵園修建年代應該距離現在近些,因而自然損毀程度應該小一些,但是實際上,除了被幾翻重修的長陵,
從獻陵到康陵,一個比一個破敗,大概是有后輩不能超越先人的講究,所以陵園的建制一個比一個小,站在康陵的明樓上,雖然隱約可見墓碑上的彩飾未褪,但是低矮的拱頂和陰冷的氣息,彌漫著的仍然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慶陵,這位傳奇的“一月天子”雖然死得不明不白,卻在祖先安息的地方霸占了諾大一塊地盤?,F在看守慶陵的三位老人個個都很健談,講起泰昌帝生前的宮闈糾紛和死后的神神鬼鬼各有一套,也不知道該信誰的,很是有趣。和他們聊得開心了,他們就主動放你進去上明樓,爬到一半的時候,他們會在樹蔭下的石五供前大聲提醒你明樓危險,然后便不再打攪,非常善解人意的樣子。慶陵明樓的樓梯確實危險,不知道是原本如此,還是后來坍塌了,基本是要手腳并用才能上去。明樓的二層也是遍地都是從房頂掉下來的碎瓦,釉彩依稀可見,黃的綠的跳躍著不甘寂寞的淡淡光華,抬眼望去,雜草叢生的房頂上飽經滄桑的楠木固執的伸展著,百年風雨之后,它已支撐不住曾經的榮耀,它只能托起無怨的藍天。漫步寶城,一邊是長陵的金頂熠熠生輝,一邊是裕陵茂陵的殘磚斷瓦黯然無色。松濤森森,倦鳥淺鳴,是紫禁城的盛世歌舞,抑或是后宮佳麗的哀怨……
思陵是最難找的一個陵,離主要的陵區很遠,臥在山坳里,穿過村子,還要走好長一段土路才能看見。思陵規模很小,陵墻也很矮小,要不是那種帝王獨享的紅色,很容易就錯過了。思陵的明樓似乎已經沒有了,陵墻內幾乎成了村民的作坊,堆放著雜物。
村民說是思陵清朝才修建的,與其說是大清帝國對漢人的尊重,不如說是一種炫耀。亡國之君雖然死的還算壯烈,但是大概還是無顏面對列祖列宗,于是朱由檢只能孤零零的躺在這里。思陵前面是一大片桃林,盛開的桃花很美很美,熟了的桃子很甜很甜。這些,崇禎你都知道么?
曾經的十三陵,何等的莊嚴肅穆,大大小小的祭典,戒備森嚴的守衛,百里陵區平民難以靠近,如今的十三陵,卻是車水馬龍,即便是未開放的陵園,也多在通往風景區的干道旁,雖然蔽日的古木依然彰顯著帝王的霸氣,祭祀的鼓樂仿佛還在耳邊回蕩,繚繞的香煙似乎還沒有從空氣中散盡,但是君臨天下的威嚴已經不再,留下的只是朽門頹墻和斷裂的玉欄,訴說著繁華背后的孤寂,鋪陳著破落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