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猛踢另一半,“肢體抽動綜合癥”擾人睡眠
文/梁惠雯

您曾經有過睡眠中,被枕邊人踢醒的經驗嗎?精神科醫師表示,患這類睡眠障礙的人不在少數,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睡在旁邊的人會經常覺得被踢、早晨起床時棉被扭成一團或掉落在地,醫學上稱之為“腿部不寧與間歇性肢體抽動綜合癥”,如果不治療,恐怕連同另一半的生活和睡眠品質都大受影響!
一名中年女性最近拉著先生到醫院看診,她抱怨常常在晚上熟睡時,冷不防被先生一腳踢醒,先生不自覺,反而自己被吵醒之后就很難入睡,長期下來有嚴重的失眠困擾。而據病患描述,根本不知道睡覺時會踢腿吵人,且總是感覺睡不飽,白天經常打瞌睡,影響工作。
患者夜晚睡覺時,大腿會不自覺抽動,每次持續約0.5至5秒、每隔30秒抽動一次,長期下來,枕邊人受困擾,自己也睡不好。
目前透過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腳部抽動的次數。
“鬼壓床”:談睡眠癱瘓癥
文/劉振文
問:有一個問題想請教醫生,就是近來我常在睡覺時突然發生所謂“鬼壓床”的情況。就是醒來卻突然發現全身不能動彈,而通常這種狀況都大概持續個3至5分鐘吧。恢復時常全身一顫或心悸等,不知道是何原因,哪里出了毛病呢?
想想這種情況已出現有3年左右了吧,似乎特別在生活壓力大時發生的愈頻繁。我現在25歲,女性,平常身體沒什么毛病。不知道這樣下去會不會有什么不良的影響?請醫生為我解答,謝謝!
答: 你的情形正確的醫學名稱是睡眠癱瘓癥(sleep paralysis),它就是一般說謂的“鬼壓床”。
睡眠癱瘓癥通常發生在剛入睡或是將醒未醒時,患者覺得自己已醒過來,可以聽見周遭的聲音及看到周遭的影像,但是身體卻動彈不得,也發不出聲音來,有時還會合并有幻覺。多數人在這個時候會覺得恐慌,所幸這種情形多半在幾分鐘內會自己慢慢地或突然地恢復肢體的動作。因為在發作當時的恐慌感覺,很多人在醒來之后會覺得害怕,而直覺得認為是被什么不明物體壓制所造成,所以才會有“鬼壓床”的說法。
其實,睡眠癱瘓癥是發生在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動眼期(REM stage),快速動眼期正是我們進入熟睡開始做夢的睡眠周期。在快速動眼期中我們的骨骼肌除了呼吸肌及眼肌外,都處于極低張力的狀態。這是一種保護作用,可以避免我們隨著夢境做出動作,而傷害到自己或是枕邊人。而睡眠癱瘓癥則是因在快速動眼期中不知是什么原因,意識已清醒過來,但是肢體的肌肉仍停留在低張力狀態,而造成不聽意識指揮的情形。
其實睡眠癱瘓癥并不少見,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尤其是青少年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睡眠癱瘓癥可以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和鬼怪無關,對身體健康也不會有什么不良影響。它通常在壓力比較大、過度疲累、作息不正常、失眠、焦慮的情形下比較容易發生。試著不要讓自己太累,不要熬夜,維持正常的作息通常就會減少發生的機會。不過,如果發生的頻率過高,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品質,或者合并有日間嗜睡的現象,則應該找醫師以藥物幫忙,或鑒別診斷是否另其它的問題。
猝睡癥一天沒幾分鐘清醒,被人誤為深度智障
文/蔡怡真
據一項調查,15歲以上人口中3%有過眠癥,其中猝睡癥占2成。不過,依國外文獻,猝睡癥盛行率約0.2%到0.16%。這些患者幾乎都帶有特殊體質,有些人還被誤以為是深度智障,從小到大被諷刺,直到求診后才洗刷冤屈。
睡眠障礙問題引起的社會成本相當大,在美國一年就用掉100億美元的醫療費,而日間過眠者更是可憐,天天都處于神智不清狀態、頭暈,其中猝睡癥情形更嚴重,一天清醒的時間只有幾分鐘而已。
就有一名現年19歲的患者,因為被診斷是深度智障,原因是患者在做智力測驗時都處于睡眠不足情形,倦感昏沉、注意力不集中,根本無法作答。
這名患者從小到大在學校都被嘲笑、諷刺,還因此得到憂慮癥,直到5、6年前經由完整評估,才診斷出是猝睡癥,在治療后才讓患者恢復日常功能。
而目前醫學上已證實,猝睡癥是指持續3個月,每天會突然睡著,一般人約1.5個小時就可進入快速動眼期,而猝睡癥患者約10分鐘就進入動眼期,陷入深睡期,而7成患者會伴隨著猝倒,在大笑或情緒起伏變化大時,肌肉無力突然跌倒,有2成也會因肌無力造成鬼壓身錯覺。
約有95%以上的猝睡癥患者血液中的人類白血球抗原增高(HLA),有部份患者是因多基因遺傳,約有一成機會遺傳,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治療上,可給予興奮劑、抗憂郁藥物及行為療法,可以有較明顯的療效。
睡眠品質差,中年男女約78%受職場之苦
文/黃曼瑩
亞洲睡眠協會的睡眠調查指出,睡眠問題在亞洲普遍嚴重,在大都市的中年男女約有78%,因受困于職場壓力而有各種睡眠問題,亞洲人睡眠品質堪慮。
雖然半數以上的亞洲人承認患有睡眠問題,但多數都認為理所當然,也未積極尋求醫生的協助。雖然亞洲人了解睡眠不良所導致的問題,但多數忽視它的嚴重性,更懼怕處方藥可能帶來的上癮副作用。
在上述調查中的結果顯示,男性有睡眠問題的比例較女性高,此項調查是由亞洲睡眠協會委托尼爾遜(ACNielsen BASES)公司進行,贊助單位為惠氏氰胺藥廠(Wyeth Ayerst Pharmaceuticals)所提供的教育基金。
“這是我們第一次清楚地了解睡眠問題在亞洲的嚴重性,”東京醫學牙科大學醫學博士Shojiro Inoue表示,“亞洲人現在該做的下一步就是正視睡眠問題,而內科醫師也應該學習如何幫助大眾解決這項嚴重的問題。”
這項調查第一階段的受訪者包括了菲律賓、泰國、以及中國臺灣的3,668名成人,而有半數以上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內曾面臨睡眠問題。在探討造成睡眠問題的成因時,大多數患有睡眠問題的亞洲人都認為問題的成因在于壓力,特別是職場壓力。其它因素包括:健康問題、環境因素,例如燈光或噪音以及家庭問題。
醫生與患者間的溝通相當不足,也顯示在調查結果上,這項調查發現由于醫病之間的溝通不良、病人的危機意識不足,以及恐懼藥物上癮導致患者忌諱求醫是導致亞洲人睡眠品質不良的重要因素。
統計顯示,約有80%患有嚴重睡眠問題的亞洲人從未主動與醫生討論,而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自稱患有嚴重或中度睡眠問題的受訪者表示醫生從未詢問過相關問題。一項新的發現,不論受訪者認為問題有多嚴重,所有人幾乎一面倒地仰賴行為方面的改變,像是看電視、讀書,以及草藥和家庭療法,例如營養補充品、熱牛奶等。
各地的反應略微有些差異,與其它地區比較起來,臺灣男性有睡眠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約占72%,而菲律賓女性患有睡眠問題也很高,約占61%。在年齡方面,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地區,年長者的問題都較為嚴重,在臺灣以45至54歲的問題最嚴重,約占78%。
睡眠問題的嚴重可由亞洲人的平均睡眠時數看出,睡眠不足患者每晚僅能入睡6小時,每個月有14個晚上睡不好。16%的人認為睡眠問題對他們有嚴重或中度的影響,每個月約有18天晚上睡不好,而且這種現象已持續4年以上。
雖然問題很嚴重,但許多亞洲人都不承認他們有嚴重的睡眠問題。調查發現,即使聲稱自己完全不受影響的受訪對象都經常失眠,甚至每月達12天以上。
對于睡眠不良所導致的問題,大多數受訪者同意睡眠不良會影響工作效率,三分之二患有睡眠問題的受訪者同意睡眠不足可能導致其它健康問題,人也老的更快。
在對睡眠的態度方面,雖然受訪者了解睡眠不良的后果,但不認為問題嚴重的比重很高,約有84%。而有60%以上認為下午昏昏欲睡是很正常的事,而40%也接受并忍受自己的睡眠問題,顯示亞洲人普遍并不重視這項問題。
對于亞洲人對睡眠問題的忽視態度,Mahidol大學神經行為生物中心的Naiphinich Kotchabhakdi博士在發表研究報告做了結論,他表示本調查顯示,不論亞洲人覺得睡眠問題有多嚴重或感到多憂慮,他們基本上并不以為問題很嚴重,因此他們不會主動采取行動,而誤解、迷思,以及對醫生的恐懼感也是妨礙他們尋求協助的原因。
夢游找東西吃,也是一種病,遇阻時具攻擊性
文/陳杰編譯
如果您覺得平常吃得很少,但體重卻直線上升,那可要小心了。因為有一種疾病是病患會在夢游狀態下,爬起來吃東西,而且幾乎什么東西都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南西喬登在睡眠時會不知不覺地吃東西,一晚可吃掉一整條面包。這種情況幾乎每個晚上都要發生七八次,通常在入睡后一小時,她就會開始找東西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障礙中心的紐鮑爾醫生表示,這種夢游飲食癥主要發生在后青春期女性的一種強迫性行為,他們深受行為控制,如果有人有阻止他們拿到食物,他們會變得具有攻擊性。
如果比對一般人在睡眠時候的眼球活動狀況,就會發現,一般人在睡夢中的身體動作會停止,但是夢游的人卻無法因為睡眠反應的出現而停止身體動作。特別是在一般人的熟睡狀態下,25%實驗受訪病人居然還是出現激烈的肌肉動作。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夢游飲食?目前醫學界眾說紛紜,有人歸咎于睡眠窒息綜合癥,有人則認為是壓力過大所引發。
瑞士、法國和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發表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基因,也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會在睡眠狀態中起床行走、舞蹈甚至做家務、吃東西。他們識別出的這種基因名為HLA-DQB1。科學家們將60名對象分兩組進行對照研究,其中一組為夢游癥患者及其近親,另一組則為睡眠正常者。研究結果發現,那些體內攜帶特定類型HLA-DQB1基因的人的夢游可能性比常人高出約3.5倍。
據新華社報道,HLA-DQB1基因能對人體免疫系統起調節作用。科學家們推測,這種基因產生特定變異后,也許能促使免疫系統攻擊在睡眠調節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從而導致嚴重夢游癥,而非此前認為的單純由精神壓力與心理原因造成。
為了防止夢游飲食,南西嘗試在臥室和廚房間放些障礙物,但都沒有用。最麻煩的是,有些病患甚至會煮東西,因此引發火災。南西說,他能夠治療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睡覺。現在南西只能等待醫學技術進步,治療她這個怪病了。
研究人員表示,醫學界對夢游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無法對這個問題提出根本的解決辦法。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揭開夢游的神秘面紗,有助于擴大夢游的治療層面。更重要的是,人們不應該以歧視的眼光對夢游癥病人投以偏見,因為這個病癥既然涉及基因缺陷的病因,就不應該將其視為心理不正常的問題。
老天,今晚讓我睡個好覺吧
文/高健
一、什么叫失眠?
醫學書上這樣解釋:失眠癥是指睡眠的始發和睡眠維持發生障礙,致使睡眠質量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而明顯影響患者白天的活動(如疲勞、注意力下降、反映遲鈍等)等的一種睡眠障礙綜合癥。
中醫說:失眠在《內經》中稱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臥”,《難經》稱為“不寐”,是以不能獲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時間、深度及消除疲勞作用不足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病證。
失眠,簡單來說就是根本不能入睡,或者睡著睡著就醒了,醒了一看鐘:才三點,可是又睡不著了,心里頭一算計,才睡了兩個鐘頭而已,于是更加睡不著。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了,可是上班又沒有了精神,做什么都不順心,自己也覺得特別累,反應不過來。
二、為什么會失眠?
我們知道人體有一種相對獨立的生物節律:生物鐘。現代神經生物學研究已經明確睡眠-覺醒節律是中樞特定結構主動活動的結果,它并不依賴于自然界的晝夜交替。失眠就是這些神經生理功能的抑制作用減弱和/或易化作用的加強。
換句話說,生物鐘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要睡覺了。但是,生物鐘本身亂了,或者神經功能亂了,失眠也就發生了。具體來講,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同時存在有內科疾病或治療;(2)存在精神疾病如心境或焦慮障礙;(3)濫用藥物等精神活性物質,如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4)存在急性或慢性應激,如喪失親人、生理節奏紊亂;(5)存在睡眠窒息、夜間肌陣攣;(6)存在偶然事件如驚恐發作或夢魘;(7)存在行為方面的問題,包括過分擔心不能入睡,作息無規律或躺在床上沉思亂想等的種種不良習慣;(8)睡眠環境的改變等等。
在這里,首先試問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導致失眠?
三、失眠有哪些種類及其治療方法
失眠的分類有很多種方法,在這里,我們選取一種易于理解和應用的方法:病因分類法,來介紹一下常見的失眠類型。
(一) 煙、酒、咖啡引起的失眠
1. 吸煙:吸煙為什么會導致失眠呢?恐怕還有人會反駁說:“不吸煙,我可睡不著”。如果我問你,有沒有過“睡覺前只吸一支煙,就會覺得有點鎮靜和松弛的感覺;但是如果睡覺前一個小時內連續吸兩支煙,卻引起入睡延遲”這種體驗呢?這是因為作為香煙主要成分的尼古丁在低濃度時可以有輕度的鎮靜和松弛效應,但是高濃度時則會引起喚醒和激越效應。而且,好在尼古丁的作用持續時間不是很長,所以不會很夸張地引起入睡延遲很多。而正是因為這種中樞興奮和抑制作用,當戒煙時,這兩種作用同時發作,導致既想睡覺又睡不著的體驗。這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戒煙時,往往呵欠頻頻而且精神不好的原因。
2. 喝酒:有時候會見到一喝醉酒就立馬蒙頭大睡的情況,照這樣推理,酒精可以促進睡眠。確實,酒精有催眠效應,如果喝少量如1~2杯葡萄酒,這種效應持續3~4小時即消失。如果喝得較多,如3杯葡萄酒以上(當然,大杯小杯,引人而異),這種效應持續了3~4小時消失后還可以出現反跳性失眠和夢魘發作,換句話說,就是會失眠和作惡夢。
3. 咖啡:這里指的咖啡,不僅包括咖啡本身,還包括含有咖啡因的“可樂”飲料等,茶也姑且包含在內。咖啡因能夠阻斷腺苷受體,引起皮質喚醒。不言而喻,咖啡可以使人清醒。有研究說,一次喝300mg咖啡因就能減少快波睡眠,攝入500mg就可以引起相當于右旋苯丙胺(一種可引起喚醒的物質)5mg的喚醒度。通俗地講,就是隨著咖啡的量的增多,能夠引起喚醒程度的加強,也就越發清醒。但是,咖啡因并不是提神的法寶。它的效應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視個體而異。那些在安靜環境下才能入睡的人使用咖啡因后很容易引起失眠,而在嘈雜環境下才能入睡的人使用咖啡因則不容易引起失眠,相反可能有助于睡眠。
4. 酒精加咖啡:有這樣一個研究:人們在午夜零點鐘喝酒精加上咖啡時,可以引起一種特殊的睡眠障礙,最初3~4小時內可能既無鎮靜效應也無興奮效應,這是因為有促進睡眠作用的酒精抵消了有提神作用的咖啡的效應。但是,4個小時后,酒精的反跳效應加上咖啡的興奮性效應同時發作,反而使得在天亮前特別清醒,根本無法入睡。
(二)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
具體而言,通常有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癥、邊緣性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會引起失眠。
建議: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專業建議。

(三) 睡眠節律性障礙
睡眠的節律性發生障礙引起的失眠類型有:
1. 時差性睡眠障礙:是旅客在東西方向跨時區高速飛行時引起的一種睡眠障礙。它的嚴重程度與跨越時區的速度和數量有關。也就是說,飛越的速度越快、飛行的距離越遠,就越嚴重。
建議:旅客應該按照新時區的時間安排生活,例如安排睡眠、吃飯和社會交往。如果在新時區的起床時間仍然想睡覺,應該強制自己起床,進行鍛煉和日光浴。有報道說,光療對時差性睡眠障礙有很好的療效。
2. 夜班引起的睡眠障礙:夜班主要引起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則上夜班時打瞌睡;二則夜班后睡眠補償不足;三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胃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增加。當然,不是每個上夜班的人都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問題,那些平時晚睡晚起的人上夜班就不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3. 睡眠相位延遲綜合癥:年輕人往往貪戀夜間工作效率高或者夜間活動過多而不斷地延遲入睡時間,想想:你是不是這種情況?但是,早晨卻因為要上班、或者上學又不得不早起,因此白天的精神狀態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下降,有時甚至出現行為方面的問題和抑郁癥。
建議: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是關鍵!可以向前或者向后逐步地推移入睡的時間,直到恢復正常。往前推移指的是每天提早15分鐘入睡,向后推移指的是每天推后3個小時入睡。但是兩者效率和效果有所差別。向前推移對平時的工作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成功率較低。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向后推移對平時工作影響較大,但是成功率比較高。
(四) 內因和外因性失眠
1. 內因性失眠:不知是否有這種感覺,在不該睡覺的場合下能很快睡著,比如開會時;而在應該睡覺的場合下卻反而睡不著?這是因為他們在應該睡覺的場合下習慣于思維反芻和煩惱,因而導致了條件反射性的喚醒和失眠。而在不該睡覺的場合下則沒有這些精神負擔,因而容易睡著。所以這類失眠又稱為心理生理性失眠。
建議:嚴格遵守作息時間表,早晨不要睡懶覺,白天增加軀體活動量。晚上不要喝咖啡和茶,睡覺前要保持精神和軀體的松弛狀態,要等到疲倦后再睡。如果仍然睡不著,可以在醫生建議下酌情使用苯二氮類的藥物。
2. 外因性失眠:又稱為境域性失眠。顧名思義,這種失眠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包括諸如焦慮、生病、搬家、出差、光線太強或者存在應激等,如果病程在三個月以內的,往往會因為外界原因的消除,失眠能夠得到緩解,而且,預后也是比較良好的。
四、失眠的治療方法
1. 西醫藥物療法的五項基本原則
西醫藥物療法有5個基本的原則(尤其是對成年及老年慢性失眠者):(1)使用最低有效劑量;(2)間斷給藥(2~4次/周);(3)短期用藥(連續用藥不要超過3~4個星期);(4)逐漸停藥;(5)注意停藥后失眠反彈,所以減藥要緩。
2. 西醫非藥物療法
1)教育及行為干預:當我在考慮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問一個經常失眠的朋友:你有沒有對睡眠產生恐怖?有沒有當夜晚來臨時費盡心機地思考如何盡快入睡,同時害怕失眠,造成內心沖突?于是,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一種辦法就是順其自然,不要強迫自己入睡,注意采取能睡多少就睡多少的態度,聽任睡眠的自然來臨,這樣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較快入睡。
2)行為干預也叫做刺激控制療法,方法簡單而且有效。①記住:只有當想睡時才上床;②臥室是睡覺及性活動的場所,并且在睡覺前不要讀書、不要看電視、不要吃東西、不要工作;③如果上床15~20分鐘仍然不能入睡,應該起床到另一個房間去,然后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注意盡量避免看電視,只有當確實想睡覺時才回到床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重新建立臥室與睡眠(而不是臥室與失眠)之間的關系;④不論夜晚睡眠如何,都應該在早上固定的時間起床,這樣可固定一定的睡眠-覺醒節律,并且提高睡眠效率;⑤最后,不要在白天打盹來增加夜間睡眠,盡量減少或避免這種情況。
另一種行為干預為睡眠限制療法,這種方法要縮短在床上的時間和實際的睡眠時間,直到允許躺在床上的時間同期望維持的有效睡眠時間一樣長。如有慢性失眠,每個晚上睡眠時間為五個半小時,那么限制在床上的時間應該為五個半到六個小時,然后上床睡覺的時間以每個星期15分鐘的速度增加,每個早晨固定時間起床,而且要保證在床上的時間至少有85%用于睡覺。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包括放松療法,比如漸進性肌肉放松以及生物反饋療法,都可以減少覺醒。
3. 中藥療法
中醫治療失眠,多從肝郁化火、陰虛火旺、痰熱內擾、心腎不交、心脾兩虛以及心虛膽怯等方面來辨證施治。中醫藥物方面分為三個類別:第一類,湯劑,傳統經方加減,如補陽還五湯加減,升陽益味湯加減。第二類,中成藥,逍遙丸加霍香正氣丸。第三類,單味藥,五味子水煎,每天清晨空腹頓服。或者炒酸棗仁,水煎,每晚睡覺前頓服。這些藥物需經過醫生具體施治,而且個體用藥量不同。
4. 中醫療法
相信不少信中醫的人都已經采用過這種療法,這種療法包括針灸、按摩、捏脊、足浴、刮痧以及食療等等。在這里不得不多說一句,本來這些療法是非常正規的,所以建議去正規的地方尋求正規的中醫。
上面說到中西醫治療失眠都有一定的療效,對比而言,中西醫各有特色,其實不論哪種方法,能夠對自身失眠治療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仍然要強調的一點是,不要擅自用藥,最好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