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曾把《荷馬史詩》的下半部分《奧德賽》搬上銀幕,那是一部令人難以忍受的影片。究其原因,那兒“神”的形象過于纖毫畢見。要知道,我們從來沒見過“神”的風采,就像我們從來沒有聽到,有人為我們復述死后的情形。一句話,“神”無法在光影的流轉里,去行走,或飄移。何況這些“神”個個有名有姓,在每個人的想像里,這幫神都會有不同的血肉在伸展。正所謂,一人一個上帝,天知道造物主會有怎樣盡善盡美的五官和體態。
上面這幅海報,是部叫[特洛伊]的電影,這是《荷馬史詩》的上半部分。好萊塢這一次改變了策略。在這部描寫人神共戰的巨著里,你將在大銀幕上看不到神光一現的景觀,不像[天地英雄],有著舍利子發威的“動人”一幕。也就是說,他們將表現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并使風云變色,而不是別的。影片將切斷人神之間的諸多淵源,以粗礪的寫實,再現冷兵器時代的血海飄香。
作為古希臘文明代名詞的《荷馬史詩》,它是人類精神之旅的一次壯美開拔。同時,我們也知道除了人類以外,還有一種生命,除了在云端之上看廝殺之余,還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悲喜。我們可以體認“人”的光榮,也能深味“神”的悲涼。而好萊塢摒棄了這些,只剩下我們自己在那兒干戈互見,而無須接受神靈的差遣,或宿命般的皈依和覆滅。好萊塢之于[特洛伊]只能如此,這是他們的智慧,也是他們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