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雀巢在內的著名食品商,并非單純地因為其在中國銷售含有“轉基因食品”,而成為綠色和平組織的“攻擊對象”。
“關鍵是,他們在歐美和中國市場,使用的是雙重標準。”香港綠色和平組織合作辦公室項目助理成功告訴記者。
1999年5月11日,德國雀巢做出承諾:將繼續保證其在德出售的雀巢食品不使用轉基因原料。隨即,瑞士、法國、英國、巴西等國雀巢公司也做出了相應承諾。
這時,香港綠色和平也開始關注香港雀巢的轉基因政策,并首次在香港檢測機構檢測了雀巢產品。1999年11月1日,綠色和平公布,在雀巢兩種產品百福鮮豆漿及百福豆腐花中發現轉基因大豆成份。
綠色和平立即要求香港雀巢與以上各國的雀巢公司實行同樣的轉基因政策,做出同樣承諾。但香港雀巢未做正面回復。之后,綠色和平多次驗出雀巢產品含轉基因成份。并不斷詢問香港雀巢的轉基因政策。
2000年2月8日,香港雀巢承諾逐步停用轉基因成份。但在2001年1月12日,綠色和平再次檢測出百福鮮豆漿中含有轉基因大豆成份。綠色和平要求香港雀巢對違背諾言做出解釋。
2001年3月23日,雀巢公司回復綠色和平,指其對基因改造食物的安全性有信心,相信轉基因技術能改善食品品質。這完全背棄了2000年2月8日的承諾。
成功告訴我們,雀巢在歐洲和中國實行雙重標準,主要是由于在歐洲國家反轉基因的呼聲非常高,食品公司迫于壓力不能使用轉基因原料。
“在歐洲如果有轉基因成份,就賣不出去了。”原中科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局長錢迎倩認為,正是商業利益促使雀巢實行雙重標準。
在雀巢中國總部,雀巢的商務經理孫莉告訴記者:“雀巢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其原料有99%以上是從中國本地采購的,我們不能知道其是否含有轉基因成份。”孫莉認為,雀巢無法知道從中國采購的原料是否含轉基因成份。
雀巢真的無法控制自己的原料來源嗎?
據采訪所知,雀巢在中國雖然沒有自己的農場,但它通過其農業服務部門與農民合作,以保證作物質量,由雀巢研究中心“研究創造并使用科學工具,以保證進入雀巢工廠被加工成食品的農業原料的質量”。
在這種嚴格的原料控制制度下,雀巢顯然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使用原料是否含有轉基因成份。但是,如果要實行原料控制,會極大增加產品成本,衛生部食檢所污染物化學研究室主任吳永寧告訴記者,如果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則需要從土地、種子、周圍環境到運輸、保存,每一步都分開,要增加20%-50%的成本。”
由于中國法律目前尚未對標識做出明確要求,所以雀巢產品沒有標識,并不違反法律。孫莉說,如果中國法律規定必須標識,雀巢只需逐批檢測每種產品,如實標注。她認為,這不會對雀巢造成太大影響。
“如果驗出有轉基因成份,我們就標注為轉基因食品。”孫莉十分肯定。
但如果雀巢標注為轉基因食品,中國的消費者還會繼續選擇雀巢食品嗎?
“中國中產階級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與歐洲人沒有什么分別。”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薛達元這樣認為。正是由于中國一直沒有實行轉基因食品標識,一般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缺乏了解。
根據某調查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西安六城市對消費者生活行為與消費形態的調查報告,雀巢的消費群被描述為:平均年齡33歲,收入較高,學歷偏高,喜歡看書,聽音樂,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