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環(huán)王]捧紅了不少明星:扮演“神箭手”的帥哥奧蘭多·布魯姆,“阿拉岡”維果·莫坦森,還有兩個漂亮的女星莉芙·泰勒和凱特·布蘭切特……但是那四個哈比人才是這部宏偉魔幻史詩的靈魂,而扮演他們的四個家伙也從此一炮走紅。這四個家伙現(xiàn)在真是風光無限,在首映式、新聞發(fā)布會、頒獎典禮等等明星云集的場合頻頻作秀,又蹦又跳,相互擁抱,活脫脫一個風靡全球的影壇“披頭四”(甲殼蟲樂隊),于是有人稱其為“哈比四”。
[指環(huán)王]改變這四個家伙的世界。“這部影片豐富了人們的經(jīng)歷,他們會想:‘哇!太不可思議了,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樣的電影!’” 多明哥·孟哥汗說,“這也是我們這四個人生命的轉(zhuǎn)折點。”除了名氣、金錢,[指環(huán)王]還給他們帶來一份真正友誼。“哈比四”不但在銀幕上患難與共,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成了鐵桿哥們。“到新西蘭兩個月后,我們成了非常投緣的好朋友,這對我們演好角色幫助太大了。”伊利亞·伍德說。“彼得非常喜歡我們四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因為我們四個人不但符合角色要求,而且無憂無慮、積極熱情、重視友誼。我們一到片場,他馬上就興高采烈起來。”
不僅彼得·杰克遜喜歡“哈比四”,那四個普通、貪吃的哈比人也是觀眾們最認同的角色。“看到他們就能感受到影片的氣息,” 奧蘭多·布魯姆說,“他們最容易觸動觀眾的情緒——他們是影片的靈魂和心臟。”
在新西蘭時,“哈比四”相親相愛、嬉戲打鬧、拍拍打打,一起逛街、泡酒吧,形影不離。就是在與眾人隨意交談中,他們?nèi)允株P注其他伙伴的談話,時時接過話茬幽默一把。匪夷所思的是他們對彼此身上的氣味評價很高,他們對伯伊德放的屁尤為感到驕傲。
親密到這份上不免讓某
人猜疑他們是同性戀。實際些上,這早就是網(wǎng)上的熱門話題了。對此,“哈比四”全都不放在心上,就當別人拿自己逗了一回樂。“我們四個人之間的友誼很純潔,這點我們已經(jīng)對無數(shù)媒體說過了。”奧斯丁說,“我覺得喜歡[指環(huán)王]的人對我們之間友誼的看法有兩類:一類是僅僅相信銀幕上角色間的友誼;另一類是輕視我們之間的友誼,總是說‘人與人之間不可能那么親密,這里面肯定有鬼’之類傷人的話。”他接著說,“我想說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段經(jīng)歷很豐富,而絕大多數(shù)媒體又都沒有真正注意到這點。我們總是告訴他們,人與人之間完全可能如此親密無間。我們共度一段難忘的時光,我們一生中最有意義、最充滿力量的時光,在這時候我們之間產(chǎn)生最親密的友情。”
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披頭四”最后不也解散了嗎?隨著[國王歸來]的上映,再等到奧斯卡的宣傳、頒獎一結束,“哈比四”湊在一起的機會就少了。沒有了中土世界,不知哈比們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西恩·奧斯丁(扮演薩姆)
32歲 新片:[初戀50次](Fifty First Kisses)、[貓王不在了](Elvis Has Left The Building)
薩姆是弗洛多最忠誠的朋友,但他有很多面性格,其中有些性格是奧斯丁自己挖掘出來的,有些則是彼得·杰克遜賦予的。
奧斯丁出生于好萊塢,母親是60年代著名的電視演員。母親告訴奧斯丁千萬不要依賴導演,奧斯丁卻覺得杰克遜是第一個可以信任的導演。他說:“我經(jīng)常覺得自己在彼得要求的那個哈比和弗蘭(杰克遜的長期伴侶,[指環(huán)王]合作編劇)編寫的哈比之間搖擺不定。”決定是否為角色增肥時就是如此。彼得希望奧斯丁胖點,而弗蘭則覺得他沒必要增肥。最后他當然是聽導演的,整整增加了37磅體重。可是后來大家都覺得英雄薩姆不應該是個胖子,于是他又開始減肥,減了40磅,這下他比原先還輕了3磅。奧斯丁說,彼得原來想找個英國演員演薩姆,他不喜歡追求形象效應的好萊塢影星。因此,彼得讓他增肥是想使他的形象好萊塢味少一點。
在很多人眼里,奧斯丁是個天生的自尋煩惱者,比如隔三差五地為剩下的拍攝日子作個計劃。他自己也從不否認這個缺點,他說,“大家都嘲笑我,嘲笑我很容易。”盡管如此,其他人都很喜歡他。作為四人中唯一結了婚的人,奧斯丁非常戀家。拍片的時候,他將妻子和女兒都帶到新西蘭,他的女兒還在[國王歸來]中扮演他手下的孩子。他說:“工作時能夠和家人在一起,這是最棒的事了。” 談到自己和其他三人的不同之處時,奧斯丁說自己是個顧家的人,不像他們幾個,可以整宿泡吧,夜不歸宿。對經(jīng)常不能和他們一起盡興地玩,他也很遺憾。
伊利亞·伍德(扮演弗洛多)
22歲新片[永恒純潔的陽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歡快的大腳](Happy Feet,配音)
弗洛多,這個脖子上帶著魔戒身負重任的哈比,隨著越來越接近魔山,魔戒對他的控制越來越大,在第三集中他的心理和行為越來越怪異。將由魔戒產(chǎn)生的內(nèi)心深處的激烈斗爭和幻覺表現(xiàn)出來是對伍德演技的最大挑戰(zhàn),幸虧在演員表上排在第一位的他一直非常勤奮敬業(yè)。
和奧斯丁正相反,伍德是個樂天派,永遠樂觀,無所顧慮。不管是拍細膩的情感戲,還是拍需要摸爬滾打,還有點危險的動作戲,杰克遜盡可以對他放心,他總說:伊利亞會搞定它的。伍德的樂觀在劇組是出了名的。有段時間他的那個地方有些不適,他懷疑自己該不會是得了不育癥。于是他“大大方方”地告訴所有的人自己的“病情”,但醫(yī)院的檢查結果是他一點毛病都沒有。對于自己的坦白,伍德說:“我不想將不安憋在心里,我必須放松自己。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可笑,像一出喜劇。”
伍德喜歡聽音樂(他喜歡Radiohead、Yeah Yeah Yeahs樂隊)、看電影和即興編故事,他還是四個哈比中最具明星相的人。“他是我們中的名人,” 伯伊德說,“我們四個在一起,人們總先請他簽名。”盡管拍[指環(huán)王]成了大名,可伍德和好萊塢的關系一直若即若離,甚至比成名前更疏遠了。

多明哥·孟哥汗(扮演梅里)
27歲新片[完全瘋狂](Spivs)、[The Purifiers]
在小說里,梅里是最書卷氣的一個哈比。如果你在前兩集[指環(huán)王]中覺得他不夠惹眼的話,第三集可就輪到他出風頭了。“當他在第一集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還是一個膽大魯莽的家伙,”孟哥汗說,“可到了第三集的最后,他成了一個蒼白憔悴、渾身是血的哈比,連他自己都不知自己是誰了。哎,作為一個演員,花一年半時間拍了這么一部電影,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挺下來了。”
幾乎在每一個小團體中都會有個帶頭做壞事的搗蛋鬼,雖然在[指環(huán)王]里,哈比中還沒有這么一個人,但在現(xiàn)實中,孟哥汗就是這么一個帶壞頭的家伙。“他是個放蕩不羈的家伙,”奧斯丁說。“他是個狂妄自大的家伙,但他身上確實有股不與人雷同的酷勁,”伍德說,而孟哥汗這樣解釋自己的壞名聲:“我只不過鼓動他們出去參加派對而已,不過我的脾氣確實爆了點。我們四個人很少爭吵,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和我吵。”
這個出生于柏林,在曼切斯特長大,成名后搬到洛杉磯的壞家伙對美國極不適應。他到現(xiàn)在都沒有買車,還是喜歡和老朋友哈比們交往,在他眼里洛杉磯人大半是垃圾。“在這我得不停地工作,還得供人觀賞。”而在英國的農(nóng)場里,他可以八九個月無所事事,悠哉游哉。21歲時拍了[指環(huán)王]的他覺得自己就是在那一年半里成熟起來的,他懷念那段短暫的時光。“22歲以后我就走下坡路了,25歲的時候我沮喪到極點。” 孟哥汗說,“其實我沒必要如此出名,沒什么人關注不見得是壞事。”幸虧孟哥汗興趣豐富,繪畫、瑜珈、沖浪樣樣通,而且這兩年找他拍戲的人又多起來,他又生龍活虎起來了。

比利·伯伊德(扮演皮平)
35歲新片:[怒海爭鋒]
皮平因第一集中的兩出戲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出是他問了阿拉岡進餐的時間安排,然后還想吃“第二頓早餐”(這是哈比人的飲食習慣);另一處是他在矮人國不小心將尸骨碰倒,結果招來了大批獸人。顯然,皮平是最沖動、最笨拙、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一個哈比。
[指環(huán)王]是邊改劇本邊拍的,幾乎每天都改的劇本把大家搞得暈頭轉(zhuǎn)向。而伯伊德這個蘇格蘭人卻喜歡這種工作方式,因為他那些最具標志性的臺詞都是即興的。“我覺得即興處理表演太令人興奮了。我就喜歡彼得笑著給我劇本,而15分鐘后就輪到我上場了。”
“他充滿輕松的幽默感,永遠沒心沒肺,即使犯錯誤也不氣餒,他郁悶不起來。”奧斯丁接著談論伯伊德,“但比利不是皮平,他比皮平多點見識,自信又鎮(zhèn)靜。”而伍德說:“盡管他喜歡搞笑,不拘小節(jié),但他是我們中最善良、最熱心的人。”
伯伊德是“哈比四”中和好萊塢打交道最少的人。他有個蘇格蘭女友,總想多和她呆在一起。“將百分之九拾九的時間奉獻給工作,你不會歡樂。” 伯伊德說,“這就是我留在蘇格蘭的原因。”這也是他喜歡旅行,喜歡突然從朋友視線中消失的原因。
“他拒絕刻板的生活,”孟哥汗說,“他比我們都大,他一定是悟到生活是為了享受每一天這個人生真諦了。”其實,伯伊德的青少年時期并不快樂:15歲時成了孤兒,由外婆帶大,當過書本裝訂工,20多歲時進了一所戲劇學校,開始接觸表演,然后出演了[指環(huán)王]。電影雖然成功了,但除了出名,伯伊德的生活幾乎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