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本土對影片的評價
這部動畫片,是一顆荒誕神奇的寶石。——《費加羅報》
憂郁而不消極,這部動畫片帶給我們的是如同[天使愛米麗]一般純樸而溫馨的快樂。——《STUDIO》電影雜志
尖銳的肖梅,完全掌握了“細節”的藝術,他完全陶醉在細微的小事中,他對靜態畫面的控制比動態畫面要更出色。——法國《首映》
面對如此溫柔的憂郁,我們怎能無動于衷?——《影視觀察》(Tele Obs)
尖刻而細膩的幽默,仿古又不乏獨創的線條,緊張又非窒息的節奏,一切都如此完美,你還要什么呢?——《影視周刊》
這部影片的小小缺陷是前后不太平衡,第一部分比集中描述美麗城的第二部分進行地更好。影片構筑的世界里,美國和法國的傳統想象力交疊互置。全片的關聯完全歸功于導演的信念。——《世界報》(Le Monde)
編導:西爾萬·肖梅 Sylvain Chomet 布景:托莫夫 Evgent Tomov音樂:查雷斯特 Benoit Charest 剪輯:布魯內 Brunner 出品:法國/加拿大 2003 片長:78分鐘
評分:★★★★
手榴彈,法國造!
這絕對是你今年最不可錯過的電影之一。你肯定會愛上那只老夢見火車的大笨狗,它每天總是不厭其煩地,準時趴在窗臺上對著過路的火車狂吠,目的不明(就像卡夫卡筆下的人物,無聊得頗有生趣)。你肯定還會愛上那三個變著花樣吃青蛙的魔鬼老媽,她們,就是屬于那種專門給資本家唱堂會的摩登女人,老了也綁在一起,是三位一體的老頑童、老怪物。比如,用手榴彈炸青蛙這個主意,就夠有創意……
不過算了,少透露點劇情吧還是,諸多鬼馬情節,提前爆料肯定破壞了懸念。反正你肯定會愛上這個法國情調的詭異動畫片,它可能不如宮崎駿那么透亮,不如迪斯尼那么“健康向上”,更不如“皮克斯”那么精致時髦,但它確實別有風格。首先,它的人物造型相當夸張變形,比如自行車手的四肢,比如開往美麗城的慢船,比如兩兩一組的黑幫打手,都總是古靈精怪;第二,它性格憂郁,但是是屬于哀而不傷的那種,所以并不討厭;第三,它沒有明確的主題,這很有意思,我稱之為“有趣的無聊”,和那只執著的老狗一個德性。
這片子今年6月就風靡法國了,當時法國媒體對影迷垂涎的3D動畫片[肯娜]大多嗤之以鼻,認為那玩意兒空洞無物,缺乏原創力量。但對這部情調懷舊的[美麗城三重唱],他們就相當推崇了,認為它可以為法國動畫片掀起一次復興的浪潮——這片子在法國動畫界的地位,已經儼然相當于兩年前[天使愛米麗]在世界影壇造成的轟動了——但我看未必,雖然它入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可能性非常大。法國動畫片普遍試驗性太強、文學性太強、觀念性太強,相對的就缺乏市場判斷(或者他們基本上從來都不太考慮海外市場),缺少兒童品味,這不利于其走向世界。比如去年的[高盧奪寶],就完全是一個成人故事的動畫版,雖然制作精良,頗具國際水準,但市場反映卻相當冷淡,因為它難以捕獲動畫片最重要的那部分觀眾——小孩。

[美麗城三重唱]其實也帶著一些典型法國電影的特點,作者痕跡很重(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玩的感覺很足),這可能也是法國動畫片和好萊塢、迪斯尼工業化制作最明顯的區別了。同時相對于迪斯尼,它也更成人化一些,但它和[南方公園]那種成人化又不一樣,它的諷刺不那么尖刻,雖然它也把手持火炬的“自由女神”變成了夸張的肥婆,但那個感覺是優越的法國人在調笑美國佬,即使多少有點第三世界的視角,也決沒有劍拔弩張的政治隱喻。給人感覺,這樣風格獨特,想象力也高度泛濫的法國電影,即使仍有待完善,也還是越多越好,倒是那些喋喋不休的婚外戀故事,我看法國人還是應該少拍點兒。目前,SONY公司已經引進了這部電影,不久它就將在美國公映,這一點也說明了這部電影的市場前景。
可是到底該怎么形容它呢?這真是個難題,它很傷感,很怪誕,也很冷幽默,像落魄藝術家從孩童時期的垃圾堆里撿回的一個怪誕有趣的夢。其中許多匪夷所思的創意,總能讓人連番大笑,一直到眼壓過大,泵出淚來。但整個影片的基調卻很壓迫,尤其后半段,就像法國《世界報》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前后不太平衡”,而且越到后來,壓迫感越強,收尾也缺乏一個有力的情緒釋放,這多少讓人有點郁悶。但總體來看,這個動畫片在不久的將來,肯定還是會成為影迷們關心的一個持續話題,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喜歡看這部電影的。至少在宮崎駿的[哈爾的漂流城],皮克斯的[史萊克2]和[超人特工隊]出臺之前,這部電影夠卡通迷們消化一陣子的。
最后提醒大家,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定要帶著耳朵,因為這片子的音樂,真是非常好聽。 (晃晃)
被遺忘的和美麗的
這部電影是如此特立獨行,像個一言不發的孩子,偏執地將夢畫出來;
這部電影是如此流暢,以致都忘了,原來片中世界里的人們面上原來都是無表情的麻木;
這部電影的情緒是如此憂郁柔軟,以致都不忍心去批評它那顯而易見的破綻。小家庭無人光顧的孤清,大都會美麗城里直達天穹的哥特式建筑,透著無由來的溫馨及陰冷。成人會比孩子更喜歡它,因為孩子們還活在片中的那個世界里……
就造型形而言,[美麗城三重唱]是丑陋可笑扭曲的。無論老太婆、大狗還是“美麗三重唱”,外形絕不一見便得人歡心。大狗長了對紅眼睛,如同吸血鬼一般,體形還極盡丑陋之能事:肥胖被擴大成了超級大肚,超級細腳,它還貪吃,呆頭呆腦,一點兒也不可愛;年邁而形容枯槁的“美麗三重唱”,《遠大前程》中一生未換結婚禮服的老太太可作為她們的聯想對象,一股陳腐的味道幾乎就要撲面而來,竟然還津津有味地吃著令人作嘔的青蛙大餐,而我們的主人公老太婆就像一個變形的胖土豆,厚厚的花鏡反射著和她年齡一樣的古板漠然乏味。它們生活慘淡無趣,全然都是真實的“丑”。

但是,如果你看到了大狗被老太婆殘酷地征用為救急輪胎、木船動力器、臨時警犬、驢子和坐騎后仍無怨無悔的淡定,“美麗三重唱”的古道熱腸甚至是霸氣十足的俠義之舉,老太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頑固堅定時,連她的那只長短腳上的厚鞋跟都煥發了生命。這種先抑后揚的人物塑造接近莫迪洛的漫畫,人物全是一副標準木訥嘴臉甚至都沒有臉,但就在不動聲色中,叫人轟然大笑。雖然它們和我們是有距離的,中間卻停留著怪誕但泌心的美。
就像卓別林早期的的微妙滑稽鬧劇,[美麗城三重唱]更接近純電影,幾乎沒有對白,完全依靠畫面敘事,無言荒誕又色彩斑斕,有著暫時的令人茫然無措和極強的可解讀性。因此,它更像個夢,古怪,突如其來,潮濕模糊,時而雪花,時而煙火,時而手榴彈,時而收音機。無因也無果。
在潛層中,細節豐富的[美麗三重唱]似乎散淡無意,卻集中不可逆轉地指向了一個關于人類脫離童年期,遠離黃金期后“遺忘和被遺忘”的故事。它的內容:童年,夢境(盡管只描寫了狗的夢),老年,孤獨(童年與老年),濃郁的懷舊氣息,貫穿始終的桔黃色調,失落,遠方世界里幻想般的現實;它的形式則更如夢:無聲的活動畫面,對觀眾深葬回憶的無意識集體調動。如果把騎自行車的男孩當作導演的“我”,那么[美麗城三重唱]對于“我”是回避隱藏的,到片尾,幾乎所有角色,甚至是那個長相酷似耗子的修理工都讓我們為之一振時,我們會發現,對于“我”,我們幾乎沒動過感情。
[美麗城三重唱]惟一不可替代的優點——發自內心的情感——足以打敗由刻意編排的相聲段子,討好的可愛造型,聲色具全,簡單易懂,又順帶富有教育或勵志意義的好萊塢、日本動畫精心之作。如果你偏愛[美麗城三重唱],其實是因為你的夢和童年,或者是因為你開始年老遺忘或被遺忘。那些都是別人的故事,而這個,卻在講我們自己,一個小小的,從童年就開始潛伏的夢,從夢想一輛自行車開始,到對天堂世界的莫名憧憬,直到風燭殘年時渴望重溫回憶。原來,我們自己也是一種美,是一種需要心靈的欣賞。 文/達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