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現實的管理工作中,會經常遇見崗位職責不清的現象。有些事情無人問津,有些事情卻有太多的人管。這種現象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產生許多副作用:比如工作因無人負責或過多的人員干預,而大大降低企業的工作效率;又如,由于崗位職責不清而造成冗員過多,人力成本過高;再如,客戶的要求不能得到及時的回應,從而失去了市場份額,等等。總而言之,造成組織的低效率。
現代管理學家認為,判別組織的有效性有三個要素:權利的分配,薪酬和績效管理。即:要使一個組織(包括企業、政府、事業等單位)有效地運轉,必須首先賦予員工相應的使用資源的權力。同時,也應該給他們相應的利益。最后,還應有績效考核制度,以檢查和控制給予他們的權力是否使用得當,給予他們的薪酬是否與他們的業績相匹配。這也是對企業管理者的約束和激勵。
在實踐中人們首先會遇到一個問題:企業資源使用權分配的依據是什么?實際上,依據就是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也就是說,企業在設立一個工作崗位的時候,同時就應當明確該崗位的工作職責和任務目標。而要履行本崗位的職責,完成本崗位的目標,自然就要賦予其相應的權力。我們通常所說的“權、責、利”相結合,實際上應該是“責、權、利”相結合。責任在先,權力在后,利益相關。否則,權力在前,就失去了依據,同時,也無從進行考核。由此可見,要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實現“權力、薪酬和績效”的有效匹配,其基礎還在于崗位的職責任務設計。“有職無權”即反映了“職”與“權”不匹配的問題。
崗位職責為組織的有效運行提供了依據,那么,崗位職責又是如何確定的?也就是說,為什么設立某個崗位?而又為什么賦予此崗位這樣的職責呢?崗位職責的設計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企業戰略目標的要求。企業所有崗位職責歸根結底應該服從企業發展目標的要求。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明確的方向、愿景和目標,我們才需要設立如此的崗位并賦予其相應的職責。否則,崗位的職責就成為無源之水。
二是業務流程的要求。做一件事,無論是技術性的還是管理性的,都會有其流程要求。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它們對企業各種流程的影響愈來愈大。處在流程中原有的各個崗位,其職責任務也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完成同樣一個流程,所承擔的職責會大不一樣。
三是信息系統的支持程度。在信息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信息系統,也將會對企業崗位的職責產生影響。比如在銀行系統,有了管理信息系統的支持,原來儲蓄所里接單、審查、記賬、復核幾個崗位的職責,今天只要一個柜員在電腦上就可以完成了。又如,原來在某個儲蓄所開戶的客戶只能在本儲蓄所辦理業務。現在各儲蓄所都實行了聯網,客戶可以在一定地區內的任何一個儲蓄所辦理業務。
四是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條件。比如,由于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比較發達,一些傳統的崗位會逐漸被取消,而另一些新的崗位會應運而生。比如,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需要專業司機;相反,企業越來越需要專職的IT人員。另外,如果企業的人員素質都比較高,崗位職責可以設計得寬泛一些,即賦予的權力可多一些;相反,則不得不狹窄一些。
上述影響崗位職責的四大因素是經常變動的,尤其是在某個因素有了較大變動時,崗位職責就應該進行調整,而由此對應的權力、薪酬和績效目標也應進行調整。
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發生“職責不清”的問題。也就是說弄不清崗位職責的邊界在哪里,哪些是本崗位應管的事,哪些又不是。這個問題可以從縱橫兩個方向來觀察:從縱向看,崗位的邊界比較容易劃清,一般是上級崗會指定下級崗的職責,并賦予其權力。下級崗一般不會越權行使上級崗的職責。但是,從橫向看,問題往往就不是這么簡單。所謂“相互推諉、扯皮”,常常就是發生在不同部門的橫向崗位之間。如何避免工作中的“推諉扯皮”現象?是我們應該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在機器大工業時代,崗位職責的界限,主要是依照價值鏈或生產流水線來界定;在計劃經濟時代,主人翁的能動精神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面;而在市場競爭的時代,則主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速度來界定。而要實現這一點,既需要有符合價值鏈的分工,也需要有主人翁的能動精神。這個特點在直接為客戶服務的產業中尤為明顯。在新興的行業如IT服務、系統集成、軟件設計、咨詢中介服務,包括新型零售業等行業中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即:崗位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為了提高回應客戶的速度,這種企業要求員工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嚴格的工作崗位職責描述,而應該經常“見機行事”,打破機械的職責分工,以盡快滿足客戶需求為首要目的。這就要求崗位有更寬泛的職責,更大的權力。相應地,員工要有更強的能力。由此而導致出人力資源管理在這些行業中調整角色,從原有的基于崗位的管理向基于能力的管理發展。
我國許多企業是從計劃經濟時代延續過來的。在崗位職責管理上,保留了太多的“主人翁的能動精神”,缺乏適應市場競爭的職責設計,這一問題反映在許多方面。首先是企業缺乏標準化的職等體系。尤其是在一些下屬很多子公司的大型企業里,整個公司沒有形成標準化的職等架構。各個子公司有的實施自己的職等架構,有的甚至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架構。這種缺乏統一的公司職等體系的狀況,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司整體目標的實現。
其次,職等架構不是基于職位的價值。目前很多國內企業尚未根據一套科學的方法依據職位所需要的技能,職責的范圍或核心能力要求來劃分等級,而是基于頭銜或資歷等因素確定等級。例如,很多公司所有的部門經理都是同一級別,而沒有區分他們不同的職責和活動范圍。
另外,崗位設置不合理,職責不清、“因人設崗”、副職多是普遍的現象。企業普遍缺乏“雙軌”發展,單一的行政發展道路使得企業不得不靠“提官”來保留和吸引人才。凡此種種,莫不與職責設計有關。可見,科學的崗位職責設計是我國企業管理工作的一個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