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里面看到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有里面和外面嗎?
看到的一定是真的嗎?
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假?
愛是人性的鏡子
心是眼睛
You See What You See
透視的眼界,看到是里面還是外面?是正面還是背面?
得知要采訪莫文蔚,除了興奮,我甚至有些緊張。朋友都投以羨慕的眼光,更有甚者讓我摸摸她的手,仿佛那是神仙JJ的雙手摸了就能占上仙氣。這個在男人女人眼里都堪稱“完美”的女人,此段時間頻頻來到上海,先是9.29上海演唱會,再是反盜版演唱會的新聞發布會,現在又是新片發布會,而11月15日她再次來到上海參加那個反盜版演唱會。如此密集地來上海,足可以說明她在內地的人氣。
透視的概念音樂專輯《X》
入行十年,莫文蔚最大的感受是“我還在”。這樣的話多少讓人感到娛樂界的無常與殘酷,也感到要在這個圈子里生存下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
其實在上一張專輯《I》,莫文蔚已經開始有了些概念的痕跡。而這第十張專輯《X》,莫文蔚要把概念玩到底。
X的來源——
什么是“X”?是“透視一切”的“X光”。是羅馬數字“X”。也是不屑于中庸與溫吞、感情與爆發力“透徹”、“透頂”的極致美學的“extreme”。
“X”最原始的概念是鏡子,Karen發完上一張的《I》,有一天和負責文字與概念統籌的李焯雄談到她腦海里面有一面鏡子,于是李焯雄就寫下了這一次專輯里的第一首歌“清醒”,里面寫到“鏡子 鏡子哪個是你 你看不見別人影子”。然后一路發展下來,專輯從鏡子里面所看到的正反、反射出來的真實與虛擬,再聯想到“透視”。
這樣一個單純的念頭,卻引發了一連串令人驚艷的音樂能量:鏡子的透視——正面/反面——真實/虛擬——現實/古代——愛/恨——宣泄/壓抑——左手/右手——優美/狼狽。穿透的視界,是極端的黑與白、愛與恨,不管是痛快或傷悲都是毫無保留的極致美。
透明感原型——
專輯視覺概念采取沒有造型的造型,從“透視”出發,由香港首席美術設計師、王家衛御用攝影師——Wing Shya攝影設計,整張專輯強調設計感與透明感,從外盒到歌詞內頁,所有的印刷材質都是使用透明的PVC(塑料片),印制在透明片上面的圖片在拆開獨立或是重疊觀看時,則呈現多種不同的視覺感受,更好地展現了整張專輯的“透視”主題,表達了莫文蔚這次專輯曲風的多面向與多元。
(“透視版”《X》近日已上市,與普通版在裝幀上不同。)
用聲音演戲——
很多人都說莫文蔚唱歌像講話,這一點她也不避諱。因為她覺得自己是用聲音在演戲!上一張《I》不單為她贏得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的榮耀,專輯更是“摘金率百分之百”,三項提名三項全中,其中點題的單曲“愛”更罕有地同時獲得最佳作曲與最佳作詞的獎項,實力備受肯定。
莫文蔚不重復自己,不倒模復制成功的公式,只是保有她最擅長的真實感動,卻超脫都會男女的愛情糾葛,走進更新更現代更有趣味的境界。
所有的情感與事物在“X”的“透視”之下,都呈現出通透的透析力,想象力超凡脫俗,文字的意象有“愛死你”里“愛死你 愛是嬰兒純潔也是暴烈 恨不得一起毀滅”的清新;有“腹語術”里“你的眉目演出 你的腹語術 沒有親口說出 答案卻清楚”的含蓄;有“忽然東風”中“忽然東風 淘盡霓虹 唐朝月照鋼筋的夢 ”的瑰麗;有“雙面”中“左手拍右手 左右手 前后手 就手也棘手 伸手忘縮手 牽手卻分手 高手偏平手”的直接。
穿透力的音樂能量——
劉天鍵+薛忠銘+李焯雄+黃韻玲+周杰倫+謝霆鋒+林夕+娃娃+陶喆+陳姍妮+鐘興民
名制作人劉天鍵與美國日裔音樂新勢力Skot Suyama的“愛死你”讓溫柔又暴烈的莫文蔚成為第一個嘗試重金屬嘻哈搖滾曲風的女歌手,Alan演唱的Rap開場渾厚略帶沙啞的嗓音搭著Rock的重度吉他音強、鼓、貝斯,完全釋放出歌中一股“怒氣”與反射出新時代“干脆徹底”的愛情觀。
林夕詞+謝霆鋒曲成就了悲涼的“看透”,鋼琴的前奏有些微涼的氣氛,弦樂的加入把心弦扣到最緊繃,令人鼻酸……林夕的歌詞細致地描述了兩人之間的微妙互動,所謂“看透”其實是“看不透”。理性上的聰明,到底不敵感性的盲目,事情不說清講破還有模糊的空間,一旦拿掉偽裝,可能是更不堪的結局。Karen帶著些許落寞但故作堅定的聲音令聽者更心疼……
“黑雨”是音樂鬼才周杰倫寫給莫文蔚的歌,我們聽到不同的莫文蔚,也聽到新的周杰倫。沉重的鋼琴貫穿全曲配以宛如遠方悶雷的音效,象征“久被壓抑”、“愛情瀕臨死亡”的情結。“黑雨”是心里的象征,是“寂寞的潑墨”,仿佛憂郁也有厚度與重量,教人透不過氣。歌詞仿如整篇的獨白,為配合Karen特有的口白唱腔,前半幾乎等于口語的說話,在副歌的部分莫文蔚展現了個人獨特鼻腔共鳴唱法,高音的轉換充滿十足的穿透力。
陶喆為Karen量身定做的RB結合靈魂藍調曲風“You Are So Beautiful”、帶著濃郁東方電音的“忽然東風”和輕搖滾“我明白他”呈現不一樣的莫文蔚,繁花織錦的音樂,東西拼貼,配合瑰麗的文字意象,讓人目不暇接。如果現代是鏡子,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古代?古代真的過去了嗎?還是仍存活在我們的某個角落,織入了我們生活的纖維?歌一開始就把古今時空錯置,今月曾經照古人,現在頭上的月光不就是唐朝的月光?在網絡這個沒有時間空間的虛擬世界,“古代”為什么又成了最熱門的游戲呢?“古代”是歷史的存在還是我們一個逃避的想象空間?我們認知的過去是真的第一手經驗還是大量復制的二手感知?那么愛呢?在這樣的一個時空里,還會有“梁祝化蝶”、“黛玉葬花”、“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悲壯嗎?世界已經Re-set了嗎?“You Are So Beautiful”是陶喆制作部分的最后一首歌,配唱時恰逢SARS,莫文蔚不能來臺灣,陶喆也不能去香港,因此延宕了好久,最后在L.A.完成。這首歌里也記錄了那個時候許許多多人的共同心情:“盡管感覺被遺棄 呼吸也要費力氣 沒有人愿意靠近 誰和誰都保持距離 也許感覺像廢墟 世界也背對著你 僅有的夢都被隔離 生命有笑 也有恐懼 沒有人可以免疫 但我加上你就會更有勇氣”。不是外在的皮相,而是一種內在的素質,生命未必完美,因為有愛,卻依然美好。
另外還有新音樂女王陳姍妮執著的電子調Bossa Nova“清醒”、充滿冷調時尚的“腹語術”;薛鐘民制作的影片《極地營救》主題曲“如果還有以后”,搖滾加電子,另帶一點西藏風;“雙面”是莫文蔚第一首個人創作曲,由音樂才女黃韻玲制作,拍手的節奏與自由的隨意吟唱互相呼應,別開生面。
莫文蔚說她從小就愛表演。多小呢?看過《新不了情》的人應該對那種一家人組成一臺戲的夜總會形式有些印象,而莫文蔚三歲的時候就自行上臺在那里又跳又扭搶臺柱子的風頭,結束時觀眾鼓掌,這個小妮子也以為是給自己的表揚,還雙手撩起裙子的兩角,腿半蹲做了個優雅的答謝姿勢。
所以大膽是溶解在她血中的因子。從裸背到裸全身,從各種出位的表演到幾次不惜扮丑,莫文蔚從來都是做自己。
9.29演唱會,莫文蔚說自己“high死了”,她給上海的觀眾打滿分。三地的觀眾,莫文蔚說香港的觀眾最害羞,這讓我們有些驚訝,原本以為內地的觀眾應該是最不開放的,她卻說內地的觀眾很會配合演唱會的氣氛。而因為長期在臺灣發展的緣故,臺灣觀眾最親切,因為他們經常看演唱會,很會享受。
明年年初的香港藝術節上,莫文蔚將在舞臺劇《再生緣》中出演張愛玲,同樣的出位與另類,定有看頭。
Karen說她最大的夢想是去太空,我說那你就搭乘“神州六號”去吧,在Karen那里,沒什么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