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為給乾隆帝弘歷慶祝“八十萬壽”,三慶、四喜、和春和春臺四大徽班相繼進京。他們以徽調的“二簧”和漢調的“西皮”為基礎,又吸收昆曲、梆子、啰啰等戲曲的曲調和演技,兼容并蓄,出現了“四徽班各擅勝場”的局面,并形成一種新的戲種——京劇。
徽班進京時靠的是男旦打天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盛極一時,梅蘭芳等人在表演、唱腔上精益求精,各有獨門劇目,蔚成流派。
可是,二百年京劇不流行已經很久了。有人把文革前的那十七年稱作京劇的“黃金時代”,雖然爭議很大,但即使承認它,京劇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也已快半個世紀了。
京劇怎么了?為什么現在的人不喜歡聽京劇?
很多人在思考這個問題。很多人在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包括吳汝俊。
京胡從伴奏走向獨奏
當吳汝俊1984年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時,那時的京劇狀況還不算太壞。但是主行京胡的吳汝俊已經開始考慮變化的問題,京胡的音色剛勁、清脆、嘹亮,音響強而有力,而且因為京胡的弦較短,音域不寬,所以不適于一般的音樂演奏或為歌舞伴奏,只能為京劇伴奏,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它的使用范圍。吳汝俊開始嘗試突圍,他將京胡作為獨奏樂器創作“京胡輕音樂”,讓旋律、節奏更貼近生活,主題也更生活化。貫穿他創意的作品一問世就立即獲得了當年中國文化部頒發的優秀作品政府獎,1988年他成功地舉辦了自己的獨奏、獨唱京劇音樂會。
男旦從幕后走向臺前
現任日本京劇院院長的吳汝俊是目前活躍在舞臺上的唯一的男旦演員。
吳汝俊雖然拉京胡出身,但是京胡作為京劇演員演唱時的伴奏樂器,與演唱者像是二重唱的關系,因此京胡演奏員和演唱者同樣熟悉唱段。但是學京胡的學生在學唱方面是沒有專業老師指導的,得靠自己去領會。吳汝俊抓住一切機會學習,他觀摩前輩的演出,只要有機會和大師合作,他便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和李維康老師合作的時候,他就用心去體會她的喜怒哀樂,看戲、琢磨、練習,就這樣逐漸讓自己的演奏和表演有了靈性,臺上演哭戲的時候,他拉的京胡也是嗚咽的。
半路出家唱旦角,吳汝俊也是無師自通。十七歲的他第一次發現了自己能夠用假聲來完成旦角的演唱,勤學苦練成就了讓許多科班出身的演員都自嘆不如的水袖、圓場,而他清澈亮麗的嗓音也一躍成為業界公認的“金嗓子”,著名京劇大師張君秋還曾經夸獎他有“小梅蘭芳”的韻味。
國粹從中國走向日本
因為娶了一位日本太太,吳汝俊決定放棄自己在國內獲得的成就,前往日本發展。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吳汝俊自己也沒有什么把握,自己所鐘愛的京胡演奏和京劇表演,究竟是否能在異國他鄉發揚光大,一切必須由零開始。
在最初的日子里,一把京胡成為吳汝俊闖蕩東瀛舞臺的金鑰匙。在演出中,他經常要用二十幾分鐘把中國京劇的演唱方法表演給觀眾看,講解它與美聲、日本演歌的不同,一個人把生旦凈丑、唱念做打各不相同巧妙地表現出來,為此他不單加強了自己的專業訓練,同時還苦讀日語,并將許多專業術語翻譯成日語,因為他堅信用觀眾的母語來向他們介紹一種經典藝術,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他還創造出一種“新京劇”。傳統的京劇每一折的旋律都一樣,上下句翻,變得只是唱詞,一場下來三個小時,同樣的調,而且人物類型化非常嚴重,每個人的表情都有定式,哭非真哭,笑非真笑,這樣就顯得非常單調,而且與生活脫節。而吳汝俊的“新京劇”每一折每個人物都有獨立的主題、旋律和情緒,人物主題化,一個人物在不同的戲里可以有不同的唱腔,而非程式化。把現代藝術的元素都融入京劇,歌與舞結合,用舞蹈來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另外還可以從舞臺美術方面改進,采用電影化的手段,變得更貼近生活。
在京胡音樂創作方面,吳汝俊也決不滿足于僅僅在演奏形式上尋求突破,他追求的是傳統樂器和西洋現代電子合成器相映成趣的新音樂,在他的京劇音樂中,他充分展現了京胡和京劇演員一唱一和的張力,使京胡的音色在電子合成音樂的鋪墊中脫穎而出。
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吳汝俊以首張專輯《It's for you》的發行躋身于日本主流唱片界,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新京劇《貴妃東渡》也在日本全國上演。他的專輯和戲劇都獲得了極大的好評。2003年1、2月他又在北京和上海先后上演了新京劇《武則天》。3月他榮獲了“日本金唱片大獎——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特別獎”。
十幾年來,不管人們怎么評價京劇的現狀艱難,吳汝俊對京劇不離不棄的執著和刻苦鉆研的精神,終于讓他獲得了今天的成就。
聽眾從現實走向“夢鄉”
終于,吳汝俊非凡的音樂創意得到了日本著名唱片廠牌AVEX的青睞,斥重金替他打造具有NEWAGE世界音樂風范的亞洲新聽覺音樂。在那里,吳汝俊有機會和眾多日本一線的頂級音樂人合作,比如在中國十分受歡迎的喜多朗、曾經為鄧麗君寫過大量暢銷金曲的作曲家MIKI TAKASHI,以及在日本業界具有極高聲望的服部克久、井上檻、龜田誠治等。吳汝俊說,從中國到日本,他一路不停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途中所遇到的人們也有著各自的夢想,許多夢想交織碰撞在一起,超越了國界和人種,迸發出了實現更加壯大的夢想的力量。
第一張京胡音樂演奏專輯《It's for you》連續三個月雄踞全日本古典音樂唱片排行榜的前五名;貴為日本“時代周刊”的著名雜志《AERA》也以他作為封面人物來大篇幅報道;同時他更以唯一的樂器演奏家的身份出現在AVEX唱片一年一度一線音樂人的演唱會A-NATION上,他在日本業界的聲望日益提高。
如此難得的好成績令素來以要求高素質音樂文明的AVEX唱片對吳汝俊的才華更有信心,并決定正式將他的音樂推薦到他的祖國,于是2003年這張名為《夢鄉》的京胡演奏大碟,成為游子吳汝俊漂泊多年以后的一次音樂回歸,并特別選定在象征團圓的中秋節時節發片,以解多年的思鄉之苦。
這張大碟可以說是集音樂性和音響性于一身,專輯充分利用京胡本身的音樂特性,展現出不同凡響的音樂效果,拉弓在兩根弦中間以及京胡琴皮上的運動細膩微妙,輕而易舉地把人帶到音樂神秘意境,或歡快活躍、或低沉哀怨、或躊躇滿志、或委婉動人,極富生命力的演奏將音樂演繹成了一道道看得見的風景。
吳汝俊說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桃花源,他的這張新專輯《夢鄉》就是要把聽眾帶到他們心中的桃花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