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象
健康貧困之憂
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在最近出版的《轉軌》雜志上撰文稱,中國GDP翻兩番的目標基本提前實現,但衛生發展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目標遠沒有達到,還存在大量的健康貧困問題。
胡鞍鋼具體指出,中國存在的大量健康貧困問題主要表現為:有近1億人口沒有獲得醫療服務,3000多萬貧困人口得不到及時的醫療服務;有1億多人喝不上潔凈水,4億多農村人口尚未飲用自來水,農村地區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僅為28.5%;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婦女發病率的目標沒有實現;全國有近8%的嬰幼兒沒有享受免疫接種,其中貧困農村地區的比例更高達13%,消除新生兒破傷風至千分之一以下的目標未能實現;預防保健工作薄弱,人口預期壽命相對較低;各級衛生事業費和衛生總費用均低于規劃目標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最低限標準,對衛生醫療事業的補助存在“越位”與“缺位”并存的現象。
根據2000年WHO首次對世界191個成員國的衛生體系、績效做出評估,中國被列為144位,居世界后列。
問題
中國連續7年成反傾銷頭號目標國
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公布的2003年年度(夏季卷)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貿易有所恢復,但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國成為反傾銷的重災區。自1996年至今,中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世界反傾銷頭號目標國。
報告指出,中國為履行WTO義務所做的努力得到成員的一致認可;同時,中國交納的會費占WTO預算的3.155%,排在美國、德國、英國等成員方之后,名列第九,但由于中國入世時未被認定為市場經濟國家,因此,確定傾銷與否時要適用替代國原則,而目前并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規則,只能任憑對方“亂點鴛鴦譜”,連巴西、新加坡等國都曾是中國的替代國;加上中國產品價格便宜、反傾銷限制很少,容易“上手”,因此中國成為反傾銷重災區。
報告顯示,自1995年以來,運用貿易保護措施的數量顯著增加,以至于不少人認為,過分使用保護措施是種變相的非關稅壁壘。
觀點
干部知識化變成“博士引進秀”
本屆政府成立后,提出要重視人才的作用,加快人才隊伍的建設。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了博士工程,試圖在若干年的時間內,實現領導干部隊伍的博士化,這又一次掀起了博士化熱潮。近日,武漢、鄭州等地政府部門更規定,凡取得博士學位的,可直接被任命為政府部門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
《社會科學報》發表署名喬新生的評論員文章指出,博士從政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破格提拔高學位人才有可能會產生新的學位腐敗。
喬新生認為,上個世紀80年代領導干部的知識化是中國政府的一次補課活動,90年代的博士化則是為了應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需要,而此次博士化運動則是各級政府急功近利的表現,它既沒有科學的目標,也沒有制定系統的實施辦法,對政府機關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文章指出,博士從政也要尊重客觀規律,遵守組織選拔干部的程序。與學位考試相比,公務員考試更加注重對應試人員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測評。博士直接擔任領導職務,實際上是將專業水平考試與公務員水平考試混為一談,是不尊重公務員選拔規律的歷史倒退行為。
聲音
中國工業現代化進程尚處起步階段
陳佳貴、黃群慧在《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工業現代化進程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水平大致相當于工業現代化國家20%左右的水平。
文章分析說,到20世紀末,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機械設備和通訊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及各種消費品等工業領域形成了龐大的生產能力,絕大多數工業產品產量,如煤炭、鋼鐵、水泥、玻璃、紡織品和電視機等,已經居世界前列。
然而,數量、規模的龐大并不意味著很高的工業現代化水平。
無論在工業結構還是環保指標方面,我國工業都還存在素質較差、國際競爭力較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低等問題,而從每年每個員工的增加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角度看,中國工業發展要實現工業現代化所需要的由高速增長轉為穩定增長,還有相當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