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多年來在亞洲一手主導的優勢,毫無疑問地正在消蝕,原因是中國對東南亞各國采取了積極友善的經濟以及外交攻勢。許多亞洲國家的政商領袖都把中國視為越來越重要的區域強國。
《紐約時報》10月18日說,借著經濟活力、商貿交易和睦鄰外交,在東南亞國家心中,中國已經從令人疑慮轉變為可以靠近交往的對象。特別是去年以來美國總統布什打著反恐大旗不斷對亞洲各國施壓,相比之下,中國的新形象更讓人印象深刻。
新加坡一位知名企業家形容亞洲國家對中國態度的轉變,他表示,和一年前比起來,亞洲現在看中國是一杯“半滿的水”,而不是“空了一半的杯子”。他認為,當美國被認為只考慮自己的外交政策、并強逼所有人接受他的觀點時,中國正在盡最大的努力協助并融合鄰國。
《紐約時報》指出,盡管美國還是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中國和亞洲各國的貿易量正在躍升,而北京不斷增加新投資以及不具威脅性的外交政策,讓中國越來越具吸引力。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兩年內和東盟國家貿易額要達到100億美元——這是對美國直接的挑戰,2001年美與東盟貿易量為120億美元。
中國可能成為亞洲新的主導者,美國卻不會輕易把位子拱手相讓。中國于一年半前提出2015年和東盟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目標;無巧不成書,去年10月美國也說愿意和已經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東南亞國家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據悉,今年夏天華盛頓已經和新加坡簽了約,而布什也會和泰國簽署類似協議。
美國貿易代表佐立克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提議不錯,但他認為:“一旦美國和東盟各個成員國簽署貿易協定后,會比東南亞各國和中國交易更有價值”。他指出,超過25%的全球經濟來自于美國。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解放軍軍事專家沈大偉認為,要說亞洲已成為以中國為中心目前還太早,但“的確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他表示,美國在亞洲的主要地位正被取代的看法太過簡化。“事實是,美國和中國將一起來主導亞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