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依
[編者按]今年4月中下旬,北京的非典疫情進入發病高峰期。為了切斷傳播途徑,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有關單位和人群實行隔離觀察。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威脅,人們經歷了從恐慌到理智的心理過程。本文就是親歷者的實感錄。“在非典面前,我們選擇愛與堅強,一切都會更好!”主人公道出了我們的共同心聲。
4月17日,晴,只是天色不那么透亮。下午,我被主管領導悄然叫去,說我愛人單位有個人可能是非典,讓我暫在家回避,接受醫學觀察。我不敢相信,非典離我們那么遠,能跑這么快,竟到了我的身邊?但還是趕緊收拾東西回家。
回家后見老公神情嚴肅,不讓我和孩子接近他,戴著大口罩說:“剛接通知,我們單位小高被確診為非典。有關人員都回家觀察。”我禁不住叫道:“天啊,小高怎么會跟非典沾上?”老公不開口,木然坐在沙發里測體溫。我兌上消毒液擦東擦西。“37.2°C。你到家前我測了一次,36.8°C。”老公悶悶地說,“體溫怎么在升高?”盡管我心里也緊張,但還是鎮定地對他笑道:“37.2°C不算發燒。你放松點就好了。”我一邊寬慰他,一邊給社區的于大夫打電話。于大夫講,沒什么大問題,37.5°C是道防線,38°C以上要去醫院,繼續謹慎觀察。老公把鬧鐘調到12點,以便夜里再測體溫。
第二天,老公高興地告訴我:“半夜是36.7°C,早上是36.8°C,出了一身汗,冷的,都不知是怎么出的。”下午,他的體溫爬上來,最高達37.4°C。我鼓勵他多喝水,多想可樂的事。我給他講笑話,什么你啊是“大熊貓”,我呀是“燒飯婆”;又講大道理,例如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不諱疾忌醫,注意觀察,情緒積極樂觀能充分調動自身免疫力,對付小病大病都很重要。老公到陽臺侍弄花草,我接了他同事的幾個電話,他們談的都是單位小高患病的經過。我愛人與小高不是一個科室,但小高患病前一天,我愛人曾與他一起乘車辦過事。
為了排解緊張氣氛,我盡量與老公找話說。當他講述與小高外出的經過時,口齒顯得不清,原來不知何時他嘴里起了兩個泡。我哈哈笑,笑他那像天塌下來的樣子。“天塌下來又怎么著?小女子我扛著。”我說完,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也過來批評老爸緊張過度,還出人意外地吟“詩”一首:“世界各地,非典流傳,一人得病,萬人擔憂。”
居家觀察第三天,老公多次測體溫,沒有超過37°C。同事們來電話互相祝愿平安。老公同事的愛人小方說,有時怕得睡不著,發抖。我安慰她:“沒關系,找點事做。今天擦地,明天洗被子,實在難過給我打電話聊天。很快會過去。”雖然我談笑風生,其實我也有壓力,我招誰惹誰了?為此我還偷偷在沒人處哭了一鼻子呢!但理智告訴我:這是“天災”,我們沒有經歷過,沒有經驗。埋怨、恐懼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勇敢地迎接挑戰。這也是考驗。
這一天,我因老公的體溫趨于正常剛要喘口氣,卻受到傳言的“刺激”。有位朋友給我打電話,聽說我愛人單位一位博士得了非典,特重,傳上了孩子。這可是傳聞失真,小高不是博士,小高的孩子健康。頭兩次聽這些傳言,我還耐心解釋;再后來就有些受不了了。這些失真的傳言讓人不安的心理更加驚恐,離奇得讓人生氣。晚上,電視里開播防治非典節目,專家現場答疑。專家的答疑,使我們心里有了些底兒。
居家觀察到第10天,我又打電話請教于大夫。他認為:“經過10個觀察日,老公不管與小高在不在一個辦公室接觸過,都沒問題,你和孩子又活蹦亂跳的,好消息!”老公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進入5月,北京疫情開始穩步下降。我們家也解除了“觀察”。通過這次經歷,我們體會到政府為防治非典采取的措施果斷及時;體會到醫護人員的無私無畏;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抗擊非典中走出恐慌,互助互愛。總結這段體會概括為四點:情緒放松、知識增強、理智分析、真情相助。
我想大聲地說:在非典面前,我們選擇愛與堅強。一切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