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筠
人類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為免疫力。它是由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免疫因子組成的免疫系統防線。要想保證免疫系統正常工作,保障健康,必須為免疫系統提供充足的營養。免疫系統建設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有: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我們的日常膳食中應該特別注意補充這些營養素。比如,合成免疫球蛋白需要蛋白質、多肽、氨基酸,膳食中須攝入足量的優質蛋白質(魚肉蛋奶和豆類食品)。合成球蛋白還要消耗能量和其他原料,所以碳水化合物(主要源于糧食)也不能短缺。維生素族中的“老大”———維生素A是人體免疫系統建設的主力之一;同時,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也功不可沒。
說到日常膳食,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膳食結構平衡。平衡膳食是每個人每天都應該遵循的,也是保證健康最為重要的一點。當人們的膳食結構長期不合理時,不僅造成營養不良性疾病(包括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還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平衡膳食的選擇原則,見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見本刊1997-7,1998-10),如: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脂肪。
第二,為抵御病毒的侵襲,我們的膳食中應該增加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薯類。食物攝入體內,經新陳代謝會產生酸性或堿性產物,魚、肉、蛋、奶、谷物等都是酸性食物。如果以肉食為主,血液PH值會偏酸性;酸性體質可造成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免疫力降低。而蔬菜水果則是堿性食物,多食之,能迅速中和體內的酸性代謝產物,使機體保持酸堿平衡。當人體血液處于弱堿性狀態,有利益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多數病毒適宜在微酸性環境中生長繁殖,所以弱堿性體質為防御病毒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境。再則,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富含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對于防病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深色蔬菜和橙色水果中富含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C,是抗病的幾支“主力軍”。
第三,若工作繁忙或者飲食不能保證的時候,可適當補充營養素補充劑———復合營養素片劑等。請注意兩點:1.營養素補充劑絕對不能代替正常飲食的營養素,不要以為補充了營養素的“藥片”就可以忽視正常的膳食:2.注意全面補充營養素,不要過多補充某一種營養素。水溶性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儲存而隨尿排出;攝入過量脂溶性維生素還有中毒的危險。
第四,根據現代營養學和傳統中醫中藥食療食補的理論和經驗,適當選擇可以增加人體抗病能力,特別是抗病毒能力的食物和保健食品。例如:富含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的綠葉蔬菜,像小白菜、油菜、芥菜、西蘭花、白菜、卷心菜、西紅柿、青椒等等;含有某些具抗病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質的食物,如蘿卜、蘑菇、大蒜、姜、綠茶、銀耳、梨、百合、西瓜等等。科學研究發現,蘿卜中含有抗病毒的活性物質——干擾素誘生劑,但蘿卜煮熟后,其有效成分會被破壞,只有生吃、細嚼才能使其中有效成分釋放,一般每日或隔日吃50-10克即可。
在保健食品的選擇上,免疫調節類的較為適用,但是請一定仔細閱讀說明書上的內容。另外,吃保健食品須長期堅持才能有效,不是一吃就見效的,更別輕信虛假夸大的宣傳。食療食補與中醫的辨證論治一樣,最講究的就是因人而異,因證而異,因時而異,正所謂“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