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靜默的秋葉
他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導演,他是天生要用光影說話的人,他傳奇的一生充滿矛盾,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
他生于1903年12月12日,又于1963年12月12日與世長辭,一個甲子,一個天衣無縫的輪回。他喜歡拍大學生活,拍父親故事,拍溫暖的家庭,可他奇妙的命運卻恰恰相反:他從沒上過一天大學,父親在生時很少和他同住,他也終生未娶,一輩子與母親相依為命,在母親以87歲高齡去世一年以后,他也駕鶴西去。
小津安二郎在日本電影史和世界電影史上的輝煌成就,與他沉靜的靈魂構成了他生命中最突出的一對矛盾,他就像一壺陳酒、一杯清茶、一縷菊香,一片靜默的秋葉,留給人們無盡的懷念和景仰,而他的墓志銘恰如他的電影和他的人格,只有一個字 -- 無。
頑童小津 小津安二郎出生在東京深川區的一戶名門,他家世代經商,是當地屈指可數的豪富。他的祖父是個浪蕩公子,他曾聲稱只要一輩子不愁酒錢就行,結果被赤手空拳趕出家門。小津青年時代的放浪不羈也許就受到了祖父的影響。祖父被趕出家門后居住在松坂,小津在那里度過了他的中學時代。在1923年全家正式定居東京前的9年間,他的雙親彼此往來于東京和松坂之間,一直分居兩地。所以,小津從小學高年級一直到中學畢業以后,家庭生活中父親只是偶爾出現幾次,所以他慣于向母親撒嬌,為所欲為。
小津的母親是個溫柔體貼的人,對孩子過分關心,因此小津最敬重的就是母親。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型,父親的偶爾露面也只是顯示了一下父親的威嚴,按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說法,他童年的自我形成期一直籠罩在父親的威嚴之下,而在萌發對父親的反抗心理的時期,父親又沒有給他近在咫尺的影響,因此就形成了只對父親懷有尊敬之情,而無反抗之意的心理體驗。因此,在他的家庭題材影片里,除了早期一些片中描寫了不成器而被兒女輕視的父親外,其余都是在反復表現理想化了父親形象。
叛逆青春 1916年,13歲的小津考入宇治山田市三重縣立第四中學校,成了當時教育制度的一個犧牲品。從一開始,他就是“問題學生”,和他才智過人的哥哥相比,他無心向學,不守紀律。一次,他將朋友的一張性感艷星照片拿來隨手丟在寢室桌上,這在當時的教育者看來是一種流氓行為,因此學校給了他一個處分。
從此,受處分的小津被從宿舍趕到家中居住,他每天從松坂乘火車上學,學校還發給他簽到手冊,規定他每天上學來回都需家中父母和學校班主任簽名蓋章,這件事給他內心深處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創傷。不過,被趕出宿舍對小津可能又是幸運的。住宿時,他過的是禁止涉足茶館酒肆或娛樂場所的生活,而在宿舍之外,他擺脫了老師監視,可以自由自在地看電影了,這也是決定他一生的關鍵時期。他貪婪地看電影,尤其是美國電影。

中學畢業后,根據雙親意愿,小津報考了神戶高等商業學校,但他根本沒有希望考取,只是期待著能去神戶看電影。畢業后,他游手好閑地呆了一年,第二年報考師范也沒考上,于是在離松坂大約30公里的一所山溝小學當代課老師,他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年,也喝了整整一年的酒。據說朋友來看他,小津總是拉著他們痛飲。
“松竹”生涯 1923年,經叔父引薦,年僅20歲的小津進入松竹蒲田攝影廠,開始擔當攝影助手工作,與清水宏、五所平之助等“未來導演”是同事。但父親強烈反對他進制片廠,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電影是使年輕人墮落的娛樂,這行業是受人鄙視的。但當小津正式成為一名導演時,父親也曾為他高興過。
1925年,小津通過征兵體檢,在陸軍后勤部服兵役,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裝病,住在陸軍醫院里“養病”。
一年后,小津退伍返回松竹公司,并從攝影部調到了導演部,任大久保忠素的助手,他經常毫不顧忌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大久保也欣然接受。大久保在日本電影史上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他的作派卻深深影響了小津:徹底地反對趨炎附勢,對政治問題毫無興趣,對社會風俗、家庭問題、兩性愛情非常關心。
小津成為導演的過程也很有趣。一天中午,他在電影廠餐廳點了一份咖哩炒飯,但久等不至。這時一位導演走進餐廳,也點了同樣一道炒飯,而侍者很快就送了過去。小津向侍者投訴,侍者的答復很直接,因為那人是導演,當然要快過你。很少動怒的小津咽不下這口氣,給了侍者一記耳光。事情鬧到電影公司老板松戶四郎那里。聽過小津的陳述,松戶竟要求他寫一個劇本,言外之意是準備培養他成為電影導演。就這樣,小津因禍得福,拍出了處女作[懺悔之刀],這也是他唯一的古裝片。但小津很快便愛上了“現代劇”。從此,小津與野田高梧開始了漫長的合作。
1929年,小津開始在“庶民劇”方面顯露了他的才華,專門拍攝以日本中下階層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影片。
有聲時期 1936年,小津開始大量拍攝有聲片,按公司的方針,剛當導演的小津主要是拍大量的喜劇片。他的影片在商業上不算成功,但影評家對他卻頗為贊賞。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小津被征入伍,派往中國戰場任步兵伍長。
作為士兵,小津并不合格,他作戰并不是特別勇敢。他用自己的方式反對這場不人道的戰爭。兩年后,小津重返松竹,被調往新加坡拍攝宣傳大和魂的紀錄片。當時的許多導演都為了配合政治宣傳拍許多鼓舞士氣的影片,而對政治毫不關心的小津卻將戰爭題材的影片拍成了家庭情節劇。然而這段時期,小津主要是消磨時光,當時新加坡有許多占領時期查封的美國電影,于是他乘機觀賞了許多美國片,這一時期是小津一生中看美國電影最多的時期。日本戰敗投降,小津淪為戰俘,他一直在橡膠林里干活,這個時期他還不忘抽空練習寫作長篇俳句,而俳句與電影蒙太奇的思維是相通的。6個月后,小津被遣回國。
1949年,小津與編劇老搭檔野田高梧重新合作,他后來的大多數影片幾乎都出自野田手筆。
彩色時期 1958年的[彼岸花],是小津第一次嘗試采用彩色膠片。50年代末期,他又重拍了自己三、四十年代的心愛作品,像[早安]、[浮草]、[秋日和]就分別是[我出生了,但……]、[浮草物語]和[晚春]的翻版。
1961年,小津拍攝了[小早川家之秋]。1962年,他回到大船制片廠,拍攝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秋刀魚之味]。巧的是,這兩部作品都是以老人問題為主題,而此時死神的腳步也正一步步朝小津邁進。1962年2月4日,小津正在進行[秋刀魚之味]的劇本創作,他的母親由于感冒并發肺炎,以87歲高齡去世。小津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孤獨,為了排遣心境凄涼,他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企圖借酒消愁。然而就在這極其悲涼的時刻,他卻為觀眾創作出了充滿笑料和幽默的藝術世界,而這種風格早在他20年代的作品中就早已體現出來了。而[秋刀魚之味]這部遺作則以最完善的風格,最雋永的意味而被人們奉為經典。
1963年12月12日,在他60歲生辰時,身患惡性腫瘤的小津與世長辭。在他病重期間,雖然有諸多兄弟、好友和弟子們探望,但由于他沒有家眷,異常寂寞,只好在孤獨中默默地忍受痛苦。就在逝世那一年的初冬,小津留下了這樣的短歌:
“大雪紛飛白茫茫,但愿把它披身上,倘若今宵我死亡。”
小津去世后,骨灰被安放于北鐮倉的圓覺寺。墓碑上只有一個字:“無”。

小津物語
——小津作品的風格特點
在小津的54部電影中,有19部入圍了日本影響最大的影片評選獎項——《電影旬報》年度10大佳片之列,更有6次勇奪當年10大佳片的冠軍。小津的獲獎率之高,在日本國內眾多的名導演中也屬遙遙領先。下面,我們簡要說說小津作品的風格特點:
母親 小津終身未婚,一直和母親在一起,母親去世不久,他也隨之而去。二戰后,整個世界曾視作港灣的家庭制度,已呈分崩離析之勢。在小津簡約、圓融的光影里,家通常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完整,母親常常缺席。即使[東京物語],雖家人健在,卻也散布在三個不同區域,最后母親還遭至病故。聯系到小津與其母親過于緊密的關系,母性的退離,無疑使家的概念,遭到最致命的沖擊。
父女關系 小津一面講究家庭缺憾,另一面又在表現家庭流失。女兒出嫁,不僅使老人更孤寂,更重要的是透露出無力遮挽生命時的傷感。父女相依為命,但終有一別。仔細觀察小津對嫁女場面的處理,不難發現,淡淡的喜悅遠大于淡淡的惆悵。假如說女兒新婚,是家庭儀式的一次別奏。那么對一個垂暮的老人而言,死亡無非是生命形態的一種轉換。人生在小津的電影里,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晚春]和[秋刀魚之味],表現得尤為明顯。
酒 在生活中,小津就是嗜酒之徒,笠智眾在他的作品中便有多次大醉而歸的場面。笠智眾的醉酒,跟小津的態度一脈相承,介于微熏和酩酊之間。小津電影中的“酒”,不是用作麻醉和逃避的,仍是曲折地表達他對生命的感受。是排遣,而非渲瀉。
人物 有些作家喜歡把同一個名字安排在不同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小津更極端一些,[秋日和]、[東京暮色]、[麥秋]、[晚春]、[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里,老父親都叫周吉。[東京物語]中居孀的兒媳和[晚春]中遲遲未嫁的女兒,都叫紀子,也都由原節子扮演。人物身份,包括性格上的重復,無非表明生活中實在有太多相似之處。與其他著名導演苦心“求異”的態度不同,小津尋求的,是生命的融合和它涓涓細流的必然流向。

故事 家庭成員的流失,是小津作品里恒久不變的主題。小津把這種流失,用極靜極美的電影語言娓娓道來,具有日本民族特有的櫻花離枝的獨特美感。表面看,小津電影的情節走向是較為狹窄和封閉的,一家人迎來送往,間或有小小的糾葛與和解。但到最后,往往以一種難以言說的靜默來劃上句號。所以也有人說,小津的每部影片都是開放式的,是對生命形態的欲迎還拒,這其中最主要的形態,便是孤獨。同時,小津的情節一般不作單線發展,而是多聲部的有機合奏。假如講到父親,對女兒、女婿、兒子、兒媳也會有著極精細極周到的描寫,包括父親的友人,甚至酒館的老板娘,小津也不會放過。小津在簡單到近似無聊的敘述空間里,卻又異常柔和地勾勒出,人生百態的全景式圖畫來。
節奏 舒緩而有韻。可以說,小津作品里的節奏總是這樣。他的作品還會出現一些游離于劇情的場面,他溫婉地讓觀者的注意暫時停滯或轉移。好比行走時,被路邊的風景吸引,另有一番滋味。兒子來借錢,由此又能看見兒子與兒媳的一些小齟齬。這種敘事節奏上的停頓,看似信手拈來,卻也反映出小津的人生態度,生活只有漫不經心,才能真正地陶冶性情。同時,小津電影中那緩緩涌動的漣漪,因在不同方位的巧妙駐留,使得以慢制慢的節奏變得活潑,而富有吸引力。
構圖 工整、穩定、有序。這種構圖方法,與日本榻榻米式的居室極為類似,在恬淡、溫和而又不乏情境里又透露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儀式感。小津對這種儀式感的堅守,不僅表現出對日本舊時代的追思,還隱隱流露出對生命固有常態的把玩心機。人物出現在畫面上,也極為講究對襯,人物一般采取對望的姿態,并排時,兩人也非常均勻地占據畫面一角,第三人出現時,又呈等邊三角形。曾有人說,在小津的畫面中,能輕易地找到中軸線,而對折起來。這種對襯美,按小津的思路,應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都具備一種極微妙的呼應。
鏡語 攝影機固定不動。拍攝內景時,小津讓攝影機固定在草墊上,鏡頭離地表在一米之內,因為這就是日本人坐草墊的高度。一律不用移拍和搖拍,而大多采用仰拍。正面拍攝人物,小津認為人的側面再美也美不過正面。他拍一個人說話時,絕不把聽話的人拍進畫面。反之,對聽話的人,也采取拍攝。小津避免同一畫面里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引起觀眾注目的事物。他對人物,也從來不用特寫進行處理。從小津的鏡語構成里,他是在暗示人類的孤獨,但小津鏡語上的一成不變兼樂此不疲,表明他對孤獨并不厭倦,相反,還滿懷敬意。這是小津最耐人琢磨,最有意思的地方。
映畫的禪宗(上)
編者按:從1927年的處女作[懺悔之刀],到1962年的絕筆[秋刀魚之味],小津共拍了54部作品,(無聲片31部,有聲片22部,紀錄片1部),其中早期的18部作品已佚。以下介紹的,是他從1929年的[年輕的日子]到[秋刀魚之味]的36部作品。希望喜歡小津的朋友,能夠通過這些介紹,獲得對這位大師和他作品的一個相對系統的認知。特別感謝香港國際電影節《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一書,為我們提供的資料幫助。
[年輕的日子](原名[回憶])1929

編劇:伏見晁、小津安二郎
主演:結城一郎、齊藤達雄、松井潤子、飯田蝶子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103分鐘 黑白(默片)
小津的第8部作品,也是他的首部長片,當時的小津只有25歲。故事講東京早稻田大學的兩個學生渡邊和山本,愛上了同一個女孩千惠子,他們相互拆臺,而最終卻都失敗而返。編劇伏見晁是松竹莆田片場著名的喜劇寫手,因此這個故事也充滿喜劇趣味,尤其影片后半段在滑雪場發生的戲劇性變化,是觀眾最喜歡的部分。
小津的話:“那段時間的作品,很多都是我和伏見共同合作的。每逢日落西山,我們便會到銀座走走,喝酒、吃飯,一邊談劇本一邊回我在深川的家。之后,我跟他天南地北,放放唱片,入夜后再喝些紅酒提提神。像這樣的調子,到天亮時,便會談好一部片子的故事大綱。總會是一晚便想出一個劇本。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令我感到不可思議。”
[我畢業了,但……] 1929
原著:清水宏
編劇:荒牧防郎
主演:高田稔、田中絹代、大山健二、日守新一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11分鐘(殘本) 黑白(默片)
野本大學畢業到一家公司應聘,但老板卻安排他去做接待,盛怒之下他一口回絕了。此時,恰逢母親帶他的未婚妻町子從鄉下趕來看他,無奈野本只好每天假裝去上班,待母親走后,他向町子交待了自己的真實處境。一天,四處碰壁的野本來到一家酒館,原準備借酒澆愁,卻發現町子竟然在這里上班。回家后他大罵町子,但很快他就體會到町子補貼家用的苦心。羞愧的野本再次來到那家公司,老板說,以前讓他作接待不過是想試探他,如今看他成熟了很多,安排他作了文職辦事員。小津的第10部作品,也是小津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啟用大明星(即高田稔和田中絹代)。由于影片反映了昭和初期的社會狀況,而且故事主人公也從此前無憂無慮的學生,變成了生活窘困的上班族,這部影片被認為是小津早期比較重大的一個轉折。
[突貫小僧] 1929
原著:野津忠二(即野田高悟、小津安二郎、大久保忠素、池田忠雄)
編劇:池田忠雄
主演:齊藤達雄、青木富夫、坂本武
攝影:野村昊
出品:松竹
片長:14分鐘 黑白(默片)
據小津本人回憶,這部電影是他和野田高悟、大久保忠素、池田忠雄四人在支取了一筆劇本稿費后,到銀座一家叫“Fledermaus”的酒吧里,喝著德國啤酒想出來的,因此“原著”署名“野津忠二”。據說這部電影只花了3天時間就拍完了,故事相當滑稽有趣,講幾個綁匪綁架了一個男孩,沒想到這孩子卻非常頑劣,綁匪們又買糖果又買玩具,仍然無法叫孩子安靜下來。最后他們只好又把孩子送了回去,沒想到孩子的父親卻說:“你們大可想綁他多久,就綁他多久。”狼狽的綁匪只好把小孩送回他的玩伴那里,然后飛快地逃走了。另有一細節關于小演員青木富夫,他因本片走紅后,干脆改名為“突貫小僧”。
[開心地走吧] 1930
原著:清水宏
編劇:池田忠雄
主演:高田稔、川崎弘子、鈴木歌子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96分鐘 黑白(默片)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黑幫小子因愛情改邪歸正的老套故事,它最顯著的特點是反映出小津當時的西化傾向。當時在日本,最西化的導演是阿部豐([觸足之女]、[他身邊的那個女人]),但他曾在好萊塢工作過,因此年輕導演里被認為最西化的就是小津。[開心地走吧]就完全摒棄了日本風格的敘事,從場景、服裝、道具上完全采用西方的警匪故事風格。片中出現的美國原版海報,都是小津從橫濱買回來的。
[我落地了,但……] 1930
原著:小津安二郎
編劇:伏見晁
主演:齊藤達雄、二葉香、青木富夫、田中絹代、笠智眾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64分鐘 黑白(默片)
同宿舍的六個學生,兩個因為作弊未果留在了學校,其它雖四個如愿畢業,但卻連遭失業,境況竟不如在校的兩個逍遙。這是小津早期較成熟的作品,雖然是他擅長的學生喜劇,卻溶入了更多的思考,手法也更加洗練,當年的票房和評價都相當不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電影里,當時還很年輕的笠智眾,第一次在小津作品中擔任了比較重要的角色。
小津的話:“從這部電影起,我才開始給笠智眾有真正發揮的機會。”
[那夜的妻子] 1930
原著:奧斯卡·希斯柯《從九時到九時》
編劇:野田高梧
主演:岡田時彥、八云惠美子、山本冬鄉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65分鐘 黑白(默片)
故事講一個窮困的父親為救病重的女兒,不惜鋌而走險,打劫了銀行。當晚便衣警察準備捉他回去,卻被一家三口感動。最終雖然警察準備放走父親,但父親還是勇敢地承擔了自己的責任。最后一幕,妻子和女兒在窗前悲傷地目送著他離去。青年時期小津拍的比較刻苦的一部電影。
小津的話:“我還記得,為了弄好劇本,連睡也不敢睡,可謂嘔心瀝血之作。因此,我認為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大。”影片改編自奧斯卡·希斯柯的小說《從九時到九時》,在小津作品里是比較罕見的。

[淑女與髯] 1931
原著/編劇:北村小松
主演:岡田時彥、川崎弘子、飯田蝶子、伊達里子
攝影:茂原英雄、栗林寶
出品:松竹
片長:72分鐘 黑白(默片)
城男大學劍道部主將岡島喜一(岡田時彥)蓄著滿臉胡須,而且總是和服加身,是個相當保守的家伙。一次,他從摩登壞女孩里子手中,救下一個叫廣子的女子,廣子勸他刮掉胡須,去找份工作。屢屢碰壁的岡島剃去了胡子,果然很順利地在一家酒店找到了工作,碰巧里子又到這家酒店行竊,被岡島識破。他送里子回家,里子決定改邪歸正,并以身相許。碰巧廣子趕到,雖大感詫異,但沒有誤會兩人。最后,她和岡島在窗前目送著里子離開了。
這是當時日本首屈一指的大帥哥岡田時彥與小津合作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劇組連軸苦干了8晝夜的成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小津后來大發感慨:“岡田表演得實在很精彩,有趣極了。雖然只用了8天便拍完,口碑卻比花了很多心血的[大小姐]還要好。電影這個玩意實在很難預料的啊。”
[東京合唱] 1931
原著:北村小松
編劇:野田高梧
主演:岡田時彥、八云惠美子、高峰秀子、齊藤達雄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90分鐘 黑白(默片)
岡島學生時代就是個倒霉蛋,如今他在一家保險公司任職,家里有三個孩子。這天是發薪日,他答應兒子帶回一輛單車。公司的老職員山田被無故辭退,岡田去討公道,結果一并被開除。回家后,兒子又哭又鬧,被岡島打了一頓。岡島的老師準備開一家小吃店,請他去幫忙,結果他在路上發傳單被妻子看到,誤以為他不求上進。小吃店開張,老師勸岡島去一個偏遠地方教書,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岡島決定舉家離開東京。
評論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小津對“市區”與“郊區”對立的緊張關系的關注,小津的這段話反映了他當時的心境:“由于對失敗已感厭倦,便決定以閑散心情去拍這部電影。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搞不清拍一部好電影應該做些什么才對。導演這份工作又沒有什么可以留下的,開始感到電影這玩藝沒意思。現在可不同了,反而覺得沒有什么留下才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我出生了,但……] 1932
編劇:伏見晁
主演:齊藤達雄、吉川滿子、突貫小僧、坂本武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91分鐘 黑白(默片)
川吉一家搬到郊區,正好和老板巖崎成了鄰居。川吉的兩個兒子與巖崎的兒子太郎相互拿父親比試,結果太郎帶他們看了父親拍的電影,兩個孩子看到自己的父親為討好上司故作丑態,回家后大罵父親的不是。次日清晨,父親端來熱飯團,父子三人和好如初。
這部電影對小津最重大的影響是他和合作已久的伏見晁發生了分歧,事實上這也是小津和蒲田廠保守風格的分歧。小津對此沒有過多解釋,他只是簡單地說過:這部電影的誕生源于我想拍小孩電影。一個始自小孩,卻終結于大人的故事。主題本來很明快,情節在拍攝途中卻出現變動,結果變成調子很灰的作品。

[青春之今夢何在] 1932
編劇:野田高梧
主演:江川宇禮雄、田中絹代、齊藤達雄、武田春郎、笠智眾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85分鐘 黑白(默片)
大學生哲夫家境富裕,他有三個好朋友,還有一個很親近的女友,茶點館女侍繁。一次考試中途,哲夫父親病危,不久他的父親去世,哲夫成了公司的社長。一年后三個朋友畢業了,哲夫從中作弊,讓他們都進了自己的公司,大家一下變成了上下級關系。但樂天的哲夫對此毫無覺察,他又見到了繁,準備娶她為妻。雖然繁也對他心意朦朧,但此時她已和哲夫的朋友,貧窮好學的齊木訂婚,而齊木為了不得罪老板,也沒有告之真相。最終哲夫得知事情原委,傷心之余,大罵齊木懦弱。
[我出生了,但……]之后,小津開始著手新片[何日再逢君]的拍攝。這部電影與他以往的風格迥異,在題材上有很大突破(講男主角愛上了妓女),結果他面臨很大壓力,預算也大大超支。他和野田考慮拍一部又快又便宜又能賺錢的電影,于是他們走回學生喜劇的老路,拍了這部[青春之今夢何在]。這部電影可以算作是小津學生題材電影的大雜燴,有之前很多電影的影子在里面。
[東京之女] 1933
原著:恩斯特·施瓦茨《二十六小時》
編劇:野田高梧、池田忠雄
主演:岡田嘉子、江川宇禮雄、田中絹代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47分鐘 黑白(默片)
姐姐千賀子與弟弟良一相依為命,從女友當警察的哥哥那里,良一得知姐姐可能在暗中做娼。良一質問姐姐,姐姐說這么做是為了弟弟的學業,良一一時沖動打了姐姐一巴掌。不久良一投水自盡,千賀子和良一女友趕到,泣不成聲。趕來的記者覺得此事沒有新聞價值,便離去了。
專家認為,若要分析小津的電影技巧,這部[東京之女]是最好的教材。這部僅用了9天時間便完成的電影,全賴小津對電影語言的胸有成竹,他自己也說:“我認為這部電影拍得不錯,我對畫面構圖等等安排,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有了一定的格式。”
[非常線之女] 1933
編劇:池田忠雄
主演:田中絹代、岡讓二、水久寶澄子、三井秀里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1933
片長:100分鐘 黑白(默片)
時子的男友讓二是個黑幫頭目,他新收了一個小弟叫宏,宏的姐姐和子找到讓二請他讓弟弟改邪歸正,讓二卻對和子一見傾心。時子找到和子,本打算威脅她離開讓二,卻也被她的善良感動。宏在姐姐的店里偷了一筆錢,讓二為救他準備和時子再做最后一次案,結果被警察追捕。逃亡之際,時子勸讓二自首,結果開槍打傷讓二,兩人于是被捕。
和[東京之女]一樣,這是小津默片技巧的巔峰之作。
[心血來潮] 1933
編劇:池田忠雄
主演:坂本武、伏見信子、飯田蝶子
攝影:杉本正二雄
出品:松竹
片長:100分鐘 黑白(默片)
在東京貧民區里,喜八和兒子富夫相依為命,鄰居次郎是他的好友,他和飯館老板娘也是知交。一次,他路遇流浪女春江,求老板娘收留了她。之后他經常留戀于小飯館,對春江懷有愛意。但春江喜歡的卻是次郎,喜八從老板娘那里得知此事,難過不已。不巧此時富夫患病,春江準備賣身籌錢,被喜八及時制止。理發店老板貸款給次郎,次郎為富夫付了醫藥費,準備遠赴北海道打工還債,喜八打昏次郎,徑自登上了開往北海道的船。航船行至途中,喜八念子心切,居然跳下大船,渡海回家。
本片是“喜八系列”的第一部,這一系列圍繞著喜八展開,而且都由坂本武主演。影片主角都住在東京下町舊區,這里還殘留著江戶時代的氣味和人情。這部電影反映出當時小津創作思想的矛盾:一端是國際化、現代化,一端是下町社區與日本民族。
[我們要愛母親] 1934
構思:野田高悟
編劇:池田忠雄
主演:巖田佑吉、吉川滿子、加藤清一、三井秀男
攝影:青木勇
出品:松竹
片長:71分鐘 黑白(默片)
八年前喪夫的千惠子,含辛茹苦帶大兩個兒子,但當大兒子貞夫得知,自己是父親與前妻所生時,對母親隱瞞真相不滿,憤而出走,跑到橫濱投靠妓女光子。千惠子找到貞夫勸其回家,卻被奚落一番。旅館女工訴說自己被子女冷待的遭遇,責備貞夫麻木不仁。貞夫很后悔,回家請求母親原諒,一家人言歸于好。

小津的話:“這是一部劇本不夠精致的影片。”因為他的原意是要表現“家道中落”的主題,而現在“母子關系”這個主題被放大了。
[浮草物語] 1934
編劇:池田忠雄
主演:坂本武、三井秀男、八云里惠子、坪內美子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86分鐘 黑白(默片)
喜八的戲班來到信州的一個小鎮,他是來看自己和老板娘的私生子信吉的,信吉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但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戲臺臺柱阿孝是喜八的情人,當她得知喜八的風流韻事,到酒館大鬧一場,還和喜八隔街對罵。余氣未消,她又唆使戲班少女阿時勾引信吉,結果兩個年輕人當真戀愛起來。喜八得知大怒,和信吉打罵起來,信吉還手,老板娘大喊:“兒子怎可打父親!”信吉這才知道真相。最后兒子原諒了父親,喜八將阿時托付給老板娘,徑自來到火車站,在這里遇到了阿孝,兩人冰釋前嫌。
正如小津所言,喜八系列的喜八不會是同一個人物,但性格倒有些相像。在[心血來潮]里,喜八曾經離開東京,但最終還是被牽引了回來,而這一次,小津的主角終于離開了東京,但卻更加漂泊。小津的電影里,東京以外或東京附近的地方,都是另一個世界,是流放的國度。
[東京之宿] 1935
編劇:池田忠雄、荒田正男
主演:坂本武、突貫小僧、岡田嘉子、飯田蝶子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80分鐘 黑白(默片)
喜八帶著兩個兒子在東京工業區流浪,遇到帶著女兒過活的流浪女阿孝,兩人同病相憐,惺惺相惜。在朋友的幫助下,喜八找到一份工作,但這時他發現阿孝在煙花之地作侍女,原來她的女兒得了重病。為了弄到錢,喜八竟去偷,得手后他把錢交給阿孝,然后獨自去自首。
其實這一時期日本已經出現了有聲片,但由于和自己多年合作的攝影師茂原英雄有約在先(茂原一直在開發自己的收音系統,他和小津約定,自己的系統沒有開發出來之前,小津不拍有聲片),這部電影,小津依然采用是無聲片的方式拍攝。
[鏡獅子](紀錄片) 1936
攝影:茂原英雄
出品:松竹
片長:25分鐘 黑白
一部有關日本演員尾上菊五郎的《獅鏡子》歌舞伎表演的紀錄片。
[淑女忘記了什么] 1937
編劇:伏見晁
主演:栗島澄子、齊藤達雄、桑野通子、佐野周二、突貫小僧
攝影:茂原英雄、厚田雄春
出品:松竹
片長:71分鐘 黑白
小宮與妻子時子人已中年,生活無憂,但感情日漸稀疏。碰巧侄女節子來東京游玩,在他家里小住。一日,時子讓小宮去練高爾夫球,小宮假裝應允,卻也只好去學生岡田家里躲避。在小酒館,小宮遇到節子,任性的節子非要伯父帶自己去看歌舞伎表演,結果兩人大醉,時子得知非常不滿。在節子唆使下,小宮打了時子,之后兩人又向時子道歉,不想此事卻使兩夫妻開始反思彼此的關系。不久,節子返回了大阪。
在這部影片里,小津再也不是30年前拍[結婚學入門]時的小津了,他甚至模仿起劉別謙特有的幽默來,川端康成敏銳地指出,驟看小津似乎把自己的個性與風格都掩藏起來,其實片中已流露出他的愛好和品味。

[戶田家兄妹] 1941
編劇:池田忠雄、小津安二郎
主演:藤野秀夫、葛城文子、吉川滿子、笠智眾
攝影:厚田雄春
出品:松竹
片長:105分鐘 黑白
實業家進太郎和妻子及兩個最小的兒女昌二郎、節子一起住在東京的大宅院里。一天,在和以成家的長子、長女和次女一家人歡聚后進太郎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兒女們料理完后世才發現家里其實已經欠債累累,必須賣掉家里的大宅院,小兒子也只好離開日本到天津工作。母親和小女兒住進了長子家,無奈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在與媳婦起了幾次沖突后,母女二人又搬到了長女家里,怎料長女卻不滿母親對兒子的縱容,次女又不愿母女搬來同住。最后母女二人只好搬到海邊荒廢的小屋。進太郎忌日,小兒子昌二郎回家忌父,發現母親和妹妹的窘境,大罵兄姐不孝,決定把母親和妹妹接往中國一起生活。
小津的話:這部電影的氣氛和[茶泡飯之味]很相似,正是為的這個緣故,我這次非常小心,把母愛作為故事的主干。
[父親在世時] 1942
編劇:池田忠雄、柳井隆雄、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眾、佐野周二、津田晴彥、坂本武
攝影:厚田雄春
出品:松竹
片長:88分鐘 黑白
中學教師崛川周平喪妻后獨立撫養兒子良平。一日學校郊游,學生溺斃,周平自愧失職便辭去了教師工作,和兒子一起回到長野家鄉,但是家鄉沒辦法找到工作,周平只好把兒子安頓在寄宿學校只身前往東京謀事。周平從此便待在了東京,而長大后的良平卻在秋田任教,兩人始終分隔兩地。良平想辭職到東京和父親一起生活,卻被周平訓斥。不久良平到東京體檢準備入伍,終于有時間和父親相聚,誰知父親這時卻急病不治身亡。良平最后攜同父親介紹相親的妻子凄然離開了東京。
1937年9月,小津與池田忠雄、柳井隆雄完成了花兩個月寫成的劇本。五天后,小津便應召入伍。
小津的話:“原定是佐野(周二)和笠(智眾)主演的從軍片,拍成的話一定會很有趣。但聽聞劇本對軍人的描寫并不符合當權者的想法,他們好像是說軍人應該更勇猛。我唯有放棄了。
[晚春]
編劇:野田高梧、小津安二郎
主演:笠智眾、原節子、杉村春子、月丘夢路、青木放屁、宇佐美淳
攝影:厚田雄春
音樂:伊藤宣二
出品:松竹 1949
片長:108分鐘 黑白
距東京不遠的文化名城鐮倉,住著喪妻的大學教授周吉,他的女兒紀子因戰時義務勞動感染肺病,遲遲沒有出嫁。住在附近的姑母時常過來勸侄女及早找對象,父親的學生、年輕學者服部也經常到家里來,父親問女兒此人如何,女兒聽后笑出聲來,說那人馬上就要結婚了。實際上,似乎她也喜歡這個人,只是出于無奈才這么說。一位離婚獨身的女校同學也經常來玩,高談闊論婚姻大事,紀子說自己倘若出嫁,父親一人無人照應,不愿接受提親。于是父親說,其實自己是打算結婚的,因此你若不結婚倒讓我為難。恰巧父親與一熟識的女性有過類似的相親之舉,女兒便信以為真,受到震動,有意和姑母介紹的對象結婚。而且與父親共赴京都,作一次只有父女二人的婚前最后的短途旅行。在旅途的旅館里,父親百般叮嚀女兒,讓她別替自己擔心。結果女兒感謝父親,出嫁了。父親參加婚禮的歸途中,在飯館遇到女兒的同學,告訴她說,自己續弦那是假話,因為不那么說女兒便不能及時出嫁。送走女兒,他獨自回到家,坐在空無一人的客廳,更深夜靜時,默默地削起了蘋果,就這樣昏昏沉沉地開始入睡。

一般認為,戰后小津的一系列優秀作品正是始于這部[晚春]。影片榮獲《電影旬報》年度評選第一名,這也是1935年之后,小津與編劇野田高梧的第一次合作。從這部電影開始,小津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后期風格,這一方面得益于他與野田高梧的合作;另外一方面,在把握電影結構與節奏,調配燈光、場面以及演員等方面,小津也已日漸得心應手。在這部作品中,小津結束了從前一再描繪的貧困人們的故事,轉向生活安定的階層尋求題材。當時許多影片都紛紛描寫戰后日本社會的慘狀,但這部影片卻是將那些戰后氣象,從畫面上拂拭干凈后展示與人的作品。在這部影片里,小津展現的是他那端麗的形式美的世界,但節制與樸拙后面,卻有顆浪漫的心。父親與女兒的形象是那么完美,但又真實可信。女兒與喪偶的父親相伴,情愿錯過婚期;父親不愿耽誤女兒的終身幸福,謊稱自己要再娶。女兒信以為真,終于決定嫁人。婚期日近,父女倆最后一次結伴旅行去到京都。回來后,有情人終成眷屬,冷清的家中只剩下父親一人。
這部影片成就了小津最具個人風格的電影語言。小津喜歡細碎地描繪同一類生活,相同題材,在小津看來卻是取之不竭。他喜歡把父親的形象叫做“周吉”,大兒子叫做“幸一”,女兒則總叫“紀子”。許多地名也都是重復的,如料理店都叫“若松”,小酒館則名叫“露娜”。很顯然,他并不回避這樣的重復,甚至愿意讓大家把他們看成是同一個人,而每部影片只是生活狀態的一種呈現。這樣的形式,更顯示了小津傳統的東方觀點——家庭就應該是穩固不變的。
小津把自己對生命的態度融進了影片,使影片具有著濃烈的個人氣質。他仰拍鏡頭中畫面的人物飽滿圓潤,固定機位下記錄的是平靜生活下的塵埃落定,他把鏡頭、把自己當成人物最好的聽眾,在沉靜中有了寫意畫般的美感。小津這種日本式的拘謹而肆意、恬淡又克制的距離感同時也表現在小津端莊的機位與微微的仰角里。前者是詩人們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如同櫻花既燦爛又易逝、既高貴又謙恭。而對于后者,則是技術上的,佐藤忠男這樣解釋:“日本人慣于前傾著上身坐在草墊上,因此,以仰角拍攝這種姿勢,就可以使它顯得穩定、威嚴……隨隨便便地坐在草墊上這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恰恰是最普通、最乏味的一剎那,然而小津卻偏愛而又偏愛,認為必須把這一剎那描寫成大有可觀的牢固而美妙的,而且更進一步,認為把乍看毫無意義的一切瞬間都變成內容充實的瞬間.才是導演工作的意義”。小津的影片描寫的大多是這種父母與子女、夫與妻之間的瑣碎雜事,沒有過激的情感沖突。而交流也僅限于不多的語言——更多的是微妙的表情與動作。這部影片的結尾最能體現他的這一風格。
原節子的出現,使這部影片成為小津的里程碑。她與笠智眾此后占據了小津影片大量空間,從這兒開始,簡單的切割鏡頭與工整的畫面,成了小津作品共同語言,經此過濾的情感,都變得剔透玲瓏。父女生活圈子圍繞著茶道、能劇等日本文化傳統,配合著不徐不疾的畫面,可見別過庶民劇的小津,正走往人生另一境界。小津安二郎用[晚春]成就了原節子.其實,她在主演[晚春]之前就早以其美貌嫻雅而成為一流的紅影星。她曾主演過黑澤明的[無愧于我的青春]及今井正的[青青的山脈]等優秀作品,但令人遺憾的是,她在演技上常常給人過于一本正經、生硬的感覺。而小津把她這一本正經的生硬作為教養嚴格的大家閨秀難得的氣質加以利用,并且又給她增加了規矩嚴格的中產階級家庭女性的自然舉止。其結果,一直大多扮演過分拘謹的角色的原節子,在小津作品中卻像在家里一樣非常自然,同時演技也迅速提高。
小津的話:“[晚春]是自[溫室姑娘]以后,得與野田(高梧)先生久別重逢之作。編劇跟導演一起工作時,要是性格格格不入,通常都會不歡而散。從這點上看,我和野田先生、齊藤良輔君不論在喝酒或作息的時間都甚配合,這確實是很重要的。我和野田先生共同編劇時,連每一句臺詞都必定會一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