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火重生
在英語里,“票房火雞”是指那些票房平平甚至慘淡的電影,但是觀眾并不總生有一雙火眼金睛,愛嚼舌頭的評論家也并不都是伯樂。有些電影是生不逢時,有些電影則純粹是被唯金錢是圖的制片公司搞砸的。值得欣慰的是,總有些不俗的“火雞”在歷盡票房失敗和輿論夾擊后,能夠浴火重生,搖身變成高貴的“鳳凰”——或被重視,或被平反。所以,切勿隨意人云亦云地貶低某部電影,因為,或許你的批評日后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
極端壓抑陰郁,晦澀難懂,幾乎沒有一個光明的鏡頭,就像劇組交不起電費一樣。“它和觀眾之間好像隔著三英尺厚的玻璃,” 主演之一羅特杰·霍爾說道。它的票房自然也慘淡,才區區1400萬美元。影迷認為哈里森·福特應該是富有魅力的探險家、趾高氣揚的太空人,他怎么能是從背后向女人開槍的郁郁寡歡的殺手呢?影片在內部試映時,人們就極端抱怨,認為節奏太慢、情節太拖沓、風格太陰郁,所以老板們硬逼導演雷德里·斯科特給影片增加一個光明結尾,并由哈里森·福特配上畫外音。
這只“火雞”是在有線電視和錄像帶中獲得重生的,從此受到科幻影迷們的頂禮膜拜。1992年重映時已去掉了原結局和畫外音,由斯科特親手剪輯的導演版了。[銀翼殺手]的巨大影響是無法低估的,它的陰暗美學以及悲觀態度對電影([少數派報告]、[巴西]等)、電視廣告甚至工業設計風格都產生了影響。這時,斯科特才敢大聲說:“我一直認為這是我拍過的最好的一部電影?!?/p>
[美好生活](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這是我期待了一輩子的電影!”弗蘭克·卡普拉看了劇本后說,“太折磨人了!”他后來卻又改了口。因為雖然有一個三個街區大的龐大攝影棚、勇敢冷靜的詹姆斯·史都華,還有永遠在銀幕上追尋美國夢的大導演,但在1946年圣誕期間上映時,觀眾對[美好生活]反應冷漠,即便它后來獲得了5項奧斯卡獎提名和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卡普拉仍受到許多評論的攻擊?!懊つ繕酚^的陳詞濫調?!币粋€影評人輕蔑地說。
有趣的是,[美好生活]重獲好評居然是因為版權。1974年時,粗心的該影片版權擁有者忘記為它更新版權了(大概是將這部影片忘了吧),這意味著任何電視臺都可以不付任何使用費地播出該片?!霸谒シ诺娜⒛甏?,在圣誕節前,每天你總能在某個頻道中找到它?!备ヌm克·卡普拉終于可以笑著看這部電影了。是的,美國年輕一代非常認同這部好萊塢老片,于是它毫無爭議地成了卡普拉最好的電影。
[獵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1955)
著名演技派查爾斯·勞頓唯一獨立執導的電影,但他也許寧可自己沒有拍它。對于這部沒有明星、白日夢色彩的表現主義電影,人們不知該為它貼上什么類型的標簽。當時的評論界對它視而不見,觀眾又都被[無因的反叛]中的小帥哥詹姆斯·迪恩迷得五迷三道,而制片公司忙著吹捧本片主演羅伯特·米切姆的另一部影片[不像陌生人]。又老又胖的勞頓真是為自己燒了一只又老又肥的“火雞”。
現在被稱為美國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它無疑是一部使人脊背發涼、過目難忘的電影,屬于詩意的作家電影和好萊塢懸念片匪夷所思的結合。影片中那個指關節上紋著“愛”與“恨”字樣的邪惡傳道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著名搖滾歌星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甚至將他寫進了自己的歌曲《謹慎的男人》里。
[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1983)
因為[憤怒的公牛]叫好不叫座,馬丁·斯科塞斯原本想借這部喜劇片挽回商業上的失敗,向好萊塢證明自己的票房號召力??墒羌词褂械履崃_極具爆發力的表演和60年代紅極一時的喜劇明星杰瑞·路易斯,精疲力竭的斯科塞斯在和即將離婚的妻子伊莎貝爾·羅西里尼的激烈爭吵中,剪輯了100萬尺的樣片才完成的喜劇片居然既不叫好又不叫座。在首映了兩周后,這部后現代主義風格,在幻想與現實間直接切換手法的喜劇片把觀眾和評論家們都激怒了,他們紛紛叫嚷:“這爛片有什么好笑的?!”[喜劇之王]的成本為2100萬美元,而票房只有區區250萬。這次慘敗導致斯科塞斯和德尼羅這對黃金搭檔不得不分手,直到1990年拍[好家伙]時才再度攜手。

如今[喜劇之王]被斯科塞斯贊譽為“德尼羅表演最出色的一部電影”,他扮演的帕金是個對喜劇表演和舞臺的燦爛充滿幻想,卻注定與此無緣的普通人,孤注一擲下最終以綁架自己的偶像,換取了在電視直播節目上的“五分鐘之名”。這部電影使時下當紅的電視選秀節目[流行偶像]顯得弱智。有趣的是,恰恰是有線電視挽救了這部諷刺電視媒體的電影,成了電視臺的常播節目。
[幻影英雄](Last Action Hero,1993)
“痛打落水狗”不僅是普通觀眾的一貫作風。當這部抨擊暴力、缺少血肉橫飛的科幻動作片上映時,阿諾的票房號召力被無情地一掃而空。《華盛頓郵報》刻薄地說:“好像要對阿諾說再見了?!?當然,它的上映檔期安排得也很愚蠢,居然和[侏羅紀公園]唱對臺戲,于是6000萬的成本只換來了僅5000萬的票房。
不要以為約翰·麥克蒂爾南是個動作片菜鳥導演,他可是導過一舉捧紅布魯斯·威利斯的[虎膽龍威]的。[幻影英雄]是他顛覆好萊塢傳統動作片的一個聰明的嘗試,盡管情節有點混亂,細節處理不夠嚴謹,但是瑕不掩瑜,富有創意的故事情節和離奇古怪的動作場景完全可以彌補那些不足之處。時間會證明它是一只不大不小的“鳳凰”。
[偷窺的湯姆](Peeping Tom,1960)
影片主人公是一個喜歡用照相機的三腳架戳死被害人,并拍下他們臨死前痛苦表情的窺淫狂連環殺手,英國導演邁克爾·鮑威爾這部藝術性的恐怖片恰巧在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之前上映,但遭到了始料未及的抨擊:《觀察家》嘲諷它是一部“禽獸般的電影”;《論壇報》對它嗤之以鼻,認為“應該被扔進陰溝”。膽小軟弱的制片公司被輿論的攻擊嚇壞了,首映才兩周就從院線撤回了拷貝,放棄了在全英國發行該片的計劃。就這樣,一部杰作被道德的唾沫星子淹沒了。
事實上,[偷窺的湯姆]對連環殺手題材電影的影響和[精神病患者]一樣重要,而且就像尖刻的評論家所言,影片根本沒有和大師級的[精神病患者]做比較的必要,但與他們本意相反的是,[偷窺的湯姆]更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希區柯克只是讓觀眾集體驚聲尖叫,而鮑威爾通過殺手主觀鏡頭使觀眾也參與了謀殺的行為。這種曾被認為是荒謬的處理手法,在片中成為解剖窺淫狂心理的鋒利“手術刀”,以及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同謀犯”的獨特“伎倆”。所以盡管鮑威爾由于此片被逐出電影界,但科波拉和斯科塞斯還是不約而同地在60年代末將它奉為影史最佳影片之一。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
塞爾喬·萊昂內花了10個月在世界各地拍攝這部電影,這使原定1800萬美元的制作預算翻了一番。最后,這部長達4小時的電影還是吃力不討好。對藝術一竅不通的制片公司認為該片過長,亢長的情節和緩慢的節奏會讓觀眾昏昏欲睡,于是派人大肆刪剪。而萊昂內居然同意了!毫無疑問,重新剪輯的版本藝術感染力大大削弱了,加上影片大量采用倒敘方式,人物關系復雜,事件繁多,時間跨度長達35年,可憐的觀眾被搞得昏頭昏腦,不禁怨聲載道,影評人甚至將其評為“近十年最爛的影片”。它在美國的票房自然極其慘淡,只有可憐的600萬。
這部愚蠢老板搞砸的影片終于在導演死后得到了平反!1984年戛納電影節放映了萊昂內剪輯的原始版本,人們發現它美得出人意料,情節環環相扣,層層展開之后,給人一種鞭辟入里、驀然回首的感受。于是驚呼它是唯一可以和[教父]匹敵的黑幫史詩片,曾經將它貶為“大爛片”的影評人則立刻將它捧為“近十年最好的電影”。

[熱浪星期三](Big Wednesday,1978)
當年同樣是影壇毛頭小伙的好友約翰·米利厄斯、喬治·盧卡斯和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在他們的[熱浪星期三]、[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上映前約定彼此交換1%的票房收入提成。結果米利厄斯的影片票房差得一塌糊涂,搞得盧卡斯找他要回自己的那1%提成。
也許盧卡斯現在不會惱怒了。這部歌頌青春和友誼的影片以其壯麗的沖浪場景、出色的海上攝影技術,成為沖浪迷心中無可替代的經典?,F在許多沖浪手都將自己的沖浪板取名為“熊”,因為這是片中那個造沖浪板的主角的名字。
[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1999)
讓我們彼此打碎麻木的臉!摧毀星巴克!讓他媽的守法良民見鬼去!
大衛·芬奇的這部陰郁血腥叛逆的影片被譴責為“反資本主義、反社會、反基督”的暴力片。影片不但思想灰暗,而且一些情節表現得極盡殘忍,不少觀眾不堪忍受,退場抗議。影片首映的票房才370萬美元,而布拉德·彼特的片酬就要640萬——制片公司血本無歸了。
幸運的是,頂住各路輿論攻擊的[搏擊俱樂部]很快就使人們重新評價它,它被譽為好萊塢近年來最無政府主義,也最具反思精神的電影。用個時髦的詞的來形容就是“酷”。它甚至被稱為“90年代的[發條橙子]”。現在,芬奇可以從容地對曾經尖刻地批評他的電影支持納粹分子的《標準晚報》說:“搏擊俱樂部里盛行的是清教徒主義?!?/p>
[巴西](又譯[妙想天開],Brazil,1985)
特里·吉列姆拍了一部真正的藝術片,而不是驕橫跋扈、對藝術漠然的環球公司總裁辛德尼·薛因伯格想要的商業科幻片。和好說話的萊昂內不同,吉列姆拒絕重新剪輯自己的作品,于是薛因伯格就解雇了這個倔強的導演,指派他人重新剪輯,并將它直接賣給有線電視臺。不久法國影評人協會發現了[巴西],有慧眼識珠者想提名它為協會最佳影片,有所心動的環球才將這部“電視劇”在影院公映。不出所料,它成了一只碩大的“票房火雞”。
值得安慰的是,20多年來,特里·吉列姆親自剪輯的長達兩小時的版本一直在品味不俗的影迷心中占據重要地位。在英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部最佳英國電影中,它名列第54名,在《Wire》雜志評選的影史最佳20部科幻影片中,它名列第5。人們還認為它的反烏托邦思想內核和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一樣閃亮。
[對話](The Conversation,1974)
[對話]是在給科波拉帶來巨大聲譽和空前票房的兩部《教父》之后上映的。在那個黑幫片在好萊塢大行其道的年代,科波拉這部沒有暴徒,只有一個沉悶的竊聽者的驚險片是被自己的那兩部大片打敗了。也許在水門事件發生的年代,對政治惶惶不安的美國人也刻意回避影片渲染的那種一種不安氣氛。
歐洲人認為[對話]才讓人們看到六七十年代新好萊塢電影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形象。影片的聲畫對位技巧無疑是高超的,它把線索全部留給聲音,銀幕上反復出現的只是哈瑞這個妄想狂的心理影像。這部當年折桂戛納電影節的影片,現在是一部不出風頭的70年代經典影片。
[孽欲殺人夜](Manhunter,1986)
“人們總是說:‘[紅龍]?聽起來像是中國電影。誰有興趣看一部功夫片?’”邁克爾·曼回憶道。[紅龍]是這部影片最早的名字,也是小說原作的名字。它也沒有明星效應:扮演吃人醫生的是滿臉皺紋的蘇格蘭人布萊恩·考克斯,扮演聯邦警探的是默默無聞的威廉·彼得森。主流評論譴責它具有反英雄情結和不純潔的道德觀。影片的票房只及1500萬美元投入的一半。
“幾年后,一切都變了……”曼笑著說。的確如此,自從《沉默的羔羊》成功挑戰影迷的神經系統之后,全世界都想看到更多個漢尼拔,而基調陰冷的[孽欲殺人夜]中不是正好有現成的一個嗎?于是,人們將它重拍了一遍:毫無新意的[紅龍],于是一場“誰的版本更好”的爭論使[孽欲殺人夜]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死亡幻覺](Donnie Darko,2001)
“我非常忐忑不安地走進影院,”該片的編劇兼導演理查德·克林這樣談到這部前途未卜的處女作,“制片公司的人都看不懂它,也不知該拿它怎么辦。”[死亡幻覺]僅僅在全美58家影院首映,45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來非常可憐的51萬美元。不過這也難怪,在距9·11事件僅僅一個月的時候,有誰會對一部費腦子的、關于時間旅行的電影感興趣?

僅僅兩年之后,這部各種類型影片的拼貼之作成為近年來美國獨立影片中最驚悚,也最有自信的一部影片。不僅僅成為熱賣DVD,紐約的一家影院自它上映以來,就將其作為午夜電影的保留影片?;腥?,令人著魔,使人恐懼,最后還生出一絲悲傷……揣摩它吧。
[公民凱恩](Citizen Kane,1941)
奧遜·威爾斯是一個自負的天才,僅僅26歲拍這部處女作時,居然得到了全權處理權。好萊塢是不是被他的自負沖昏了頭?更出格的是,這個毛頭小伙居然要拍美國當時報業巨頭赫斯特的一生,而且還要拍出陰暗的人性來!氣急敗壞的赫斯特施展一切手腕對威爾斯和雷電華公司施加壓力:先是想買斷并銷毀所有的拷貝,接著禁止自己的出版物報道該片,最后還強迫影院聯合封殺它。所以很少有評論家看到這部電影,更別提票房了。
二戰后,[公民開恩]在歐洲電視臺播出,法國的新浪潮人物最先將它奉為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很快新一代電影人都對它頂禮膜拜,推崇倍至。現在,在各式各樣的影史最佳電影排行榜上,[公民凱恩]永遠雄踞前列。特呂弗曾說過:“40年代后,所有電影都受到了[公民凱恩]的影響?!辈还艽擞^點偏頗與否,人們都沒和他爭論過。
[柳條人](The Wicker Man,1973)
難以相信這部英國影史上最經典的影片當初是被當作二流B級電影上映的。首映式如此凄涼,以至于主演此片的克里斯托弗·李憑借私人關系,磨破嘴皮請那些影評家們坐到電影院里。這部片沒有在美國上映(這點后來使人們更加確信它的經典品質),華納公司將它在汽車影院試映后,放棄了引進。被激怒的導演羅賓·哈代叫道:“我們怎么能期望那些在老爸的福特車后座上做愛的人成為觀眾呢?”
1979年,當[柳條人]成為英國ITV的午夜保留節目時,一個重新剪輯的版本也在美國的午夜電視節目中成為“睡眠殺手”。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天真的警察到一個生活著奇特部族的偏僻小島,尋找失蹤小女孩的故事,最后他遇到了柳條人……影片陰森恐怖詭異,還有點色情。
[槍口下](Point Blank,1967)
用“一頭霧水”來形容米高梅對英國導演約翰·布爾曼這部處女作的反應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布爾曼拒絕重拍某些鏡頭,于是這部講述復仇故事的驚悚片絲毫未妥協地進入了美國市場。一點也不奇怪,美國人對一部商業電影居然敢顛覆常規的敘事方式感到憤怒?!稌r代》周刊諷刺它是“一團亂糟糟的迷霧”。而已經接受了戈達爾的法國人,則對它歡欣倍至,稱它為難得的杰作。幾年后,藝術感覺遲鈍的美國人終于在迷霧中發現了它的獨特魅力。
50年代的地痞黑話,法國新浪潮的解構游戲,時間倒錯,白日夢……這些都出現在布爾曼這部使人恍惚至極的復仇片中。一般地,它被公認為布爾曼最具影響力的電影。模仿者絡繹不絕,但終歸流于俗套,鮮有勝出者。而在片中扮演兇猛的、半機械人似的復仇者沃克,演技精湛的主演李·馬文對影片的成功功不可滅。1998年該片的重拍片[危險人物](Payback)由梅爾·吉布森主演,賺取了整整10倍于原片的票房。

[游戲規則](The Rules of the Game,1939)
[游戲規則]1939年在法國的首映,就受到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和批評,觀眾們在影院內吹口哨,砸爛坐椅和點燃報紙等以示抗議,抨擊影片輕佻和不知所云,而法國政府則認為帶有不愛國和意志消沉的色彩,最后禁止公映,導演讓·雷諾阿創辦的法國新版影業公司也由于影片投入的高成本而破產。影片被禁后,只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放映過,但直到1956年,約200盒的備用鏡頭發現后,經過修復基本還原了影片的原貌,影片的價值才被重新肯定。
如今,這部天才的社會喜劇被認為是最偉大的電影之一,1962年被英國的《畫面與音響》雜志評為影史十佳影片第三名,1972年、1982年第二名,法國電影藝術學院50年最佳有聲電影第四名,也正因[游戲規則],使讓·雷諾阿被后來的法國電影新浪潮導演尊奉為“新浪潮之父”。
[小城之春](1948)
中國電影大師費穆的最后一部作品,于1948年在上海上映,不但反響平平,短短幾周就在影院下畫,還受到當時許多左翼影評人的強烈抨擊,認為影片嚴重逃離現實形勢,導演沉迷描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小情小趣,毫無社會意義,費穆由于得不到觀眾的理解,其后也再沒有作品推出,幾年后郁郁而終。但近四十年后,[小城之春]的復映,在海內外卻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證明了影片的藝術生命力,海外的影評人將其列為中國影史十大佳片之首。
[小城之春]的主題是對中國古代儒家哲學“情”與“理”之間矛盾的闡發,影片肯定了作為人所應有的精神、情感和人性的需求,但同時將這種需求置于傳統道德的倫理觀念之下,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能被人所接受的道德意識與封建禮教的界限,使影片有了區別傳統電影著力講述人物命運的方式,而更接近現代電影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作到了民族性與現代性的融合,可以說,是[小城之春]開創了中國現代電影的先河。

[大話西游](1995)
我們不得不在文章最后加上這部已經被說爛了的電影,因為在看到這個選題時,這部影片就自己跳了出來,所以在這里還是要回顧一下這部電影由票房毒藥變成經典之作的過程。
1994年,自稱“電影蕩婦”的劉鎮偉與周星馳以6000萬投資拍攝了[大話西游],這部天馬行空的喜劇從開拍時就倍受期待,不料上映后卻慘遭票房滑鐵盧,在香港僅收回成本,臺灣地區則收入不足一千三百萬,內地更是慘不忍睹,北京的票房兩集不足50萬元,還被一些主流媒體評價為胡編亂造,低俗無聊,甚至被罵為是古典小說的悲哀和恥辱。
但不久奇跡出現了,由于網絡和盜版光盤的盛行,[大話西游]開始出現狂熱的觀影熱潮,最先由北京的各大學帶起潮流,一時間,盜版VCD成了搶手貨,專題網站數不勝數,電影的臺詞也成了最熱門的網絡語言,幾乎可以說,如果沒看過[大話西游],等于你沒看過香港電影。
弱智的票房銀行家(字體縮小)
在英語里,“票房銀行家”和“票房火雞”正相反,是指那些票房火爆、盈利可觀的電影。影史上有的是令人討厭的弱智電影居然成了“票房銀行家”的例子,以下是幾個典型。
[我的巨型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2002)
制作它只花了500萬美元,在美國的票房就達2.4億。它的成功顯然應該歸功于9.11事件——在其后相當長時間里,美國人渴望溫情脈脈的影片。人們也許很早就會忘了這部老套的、干巴巴的浪漫喜劇片。
[閃舞](Flashdance,1983)
這部講述了焊接女工想成為一個舞蹈家的成人童話,辛普森—布魯克海默制片公司的首部主打片就獲得了近1億的票房,并在全球刮起一陣現代舞旋風,但不得不承認,這部歌舞片內容空洞得就像廣告片。
[愛情故事](Love Story,1970)
“愛意味著永遠不必說遺憾?!边@句電影中的臺詞是否也意味著,導演阿瑟·希勒不需要為這部依靠妻子死于白血病的庸俗情節賺人眼淚的影片居然在全世界風靡,成為1970年的熱門電影感到遺憾?就這么一部難看、俗套、過時的電影,你得怨你爸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