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松克·沃特曼/主演:路易斯·蘭羅特、薩沙·格培爾、彼得·羅邁爾/片長:117分鐘/類型:劇情/出品:德國元老電影公司 Senator Film
/首映:2003年10月16日(德國)
相比持續低迷的德國經濟,2003無疑是德國電影的一個豐收年:從[無處為家]到[再見,列寧!],再到[玫瑰大街],無一不是評論、票房雙贏的佳作。特別是在德國本土,國產片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最近,一部體育題材的[伯爾尼奇跡]以足球精神激勵國民,再度在德國成為票房寵兒。
故事:綠茵傳奇
1954年初,德國著名工業地魯爾區,煤礦城埃森。
對11歲的馬蒂亞斯來說,這個春天非比尋常:分別10年,在二戰中成為蘇軍戰俘的父親終于要獲釋歸來了,與此同時,德國國家足球隊正在做最后的集訓,備戰即將在瑞士舉行的世界杯決賽,每個德國人都對這件盛事翹首以盼。小馬蒂亞斯與國腳拉恩是一對忘年交:私底下馬蒂亞斯是拉恩的忠實追隨者,球場上,他又是拉恩進球的的幸運星。可是,戰爭給老馬蒂亞斯造成的心理陰影,使得這位父親精神抑郁:他對兒子的足球熱情十分不滿,寧愿他老老實實的呆在家里,而不愿意讓小馬蒂亞斯前往伯爾尼觀看比賽。決賽一天天臨近,小馬蒂亞斯決定逃離不近人情的父親……

背景:德意志的奇跡
1954年,第五屆世界杯足球賽在瑞士伯爾尼舉行,賽前不被看好的德國隊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并以3比2擊敗實力雄厚的匈牙利隊,出人意外地奪得冠軍,首次捧得世界杯。同時,1954年也是二戰結束的第10個年頭,德國被分裂的第5個年頭,德意志民族可說正經歷黎明前的黑暗——次年,德國經濟就開始復蘇,并一舉創造了戰后令世人矚目的“經濟奇跡”,這與1954年“伯爾尼奇跡”的鼓舞人心不無關系。
很多德國媒體都說,[伯爾尼奇跡]真是找對了時候:影片在10月16日首映,僅僅3天前,德國姑娘們在美國舉起了女足世界杯;4天前,舒馬赫第6次蟬聯了F1方程式賽車冠軍;再回到去年,賽前不被看好的德國足球隊意外獲得世界杯亞軍,德國國腳們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另外,明年就是德國首奪世界杯的五十周年紀念,而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也將在德國舉行。可以說,當下德國人的體育自豪感可謂空前高漲,這無疑為該片的票房“火上澆油”。
另一方面,曾創造了戰后經濟奇跡的德國現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威脅。盡管施羅德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沒能阻擋垂老的社會福利市場經濟的頹勢。德國媒體驚呼:德國需要奇跡!所以[伯爾尼奇跡]可謂生逢其時,難怪連施羅德也以球迷身份出現在該片的首映式上。

幕后:票房導演+數碼特效
在德國,松克·沃特曼這個名字向來是票房保證,1994年的[衣柜里的男人](Der Bewegte Mann)是沃特曼最成功的作品,這部以輕松手法探討同性戀問題的喜劇曾在德國引發了觀影熱潮,至今仍是史上最賣座德國影片的第3名,并獲得當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金獎。沃特曼最新作品[伯爾尼奇跡]在德國上映僅10天,觀影人次即突破100萬大關,目前觀眾總數已超過200萬人次。在1980年以來最賣座的德國影片五十強中,他執導的影片占了三部,分別是[衣柜里的男人]、[女強人](Das Superweib,1996)和目前仍在熱映的[伯爾尼奇跡]。
和[伯爾尼奇跡]中的主角一樣,松克·沃特曼出生在德國魯爾工業區,從小就是一個狂熱的足球迷。其實影片的構思早在15年前就已成形,那時候沃特曼還在上電影學院。但是由于技術的局限,沃特曼認為當時還拍不出他想要的動人心魄的比賽場景,因此拍攝計劃一直懸空,直到近年電腦特技的飛速發展,才讓他重新開始考慮將這一構思搬上銀幕。作為一部體育題材的影片,[伯爾尼奇跡]投資只有約8百萬歐元,因為數碼特效允許以相對低廉的成本拍攝一些比賽中出現的大場景,比如觀眾席上的人潮,以至有德國媒體甚至把該片中的特效場景與[角斗士]中著名的羅馬角斗場的合成鏡頭相提并論。沃特曼說:“[伯爾尼奇跡]圓了我年少時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