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電子政務是政府信息和服務在因特網上傳遞的一種方式。自1996年出現以來,已經成為在線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這段時間里電子政務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據一些調查和專家預測,電子政務即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電子政務將進一步改善政府服務,加強與市民的互動,從而改變政府的傳統結構以及市民對政府機構的看法。
1.電子政務應用現狀
在美國,聯邦政府站在這場轉變的最前列。聯邦門戶網站FirstGov.gov提供各種政府服務、規劃和機構,使用方便,受到評估組織和信息技術專家的廣泛贊譽。
過去幾年來,美國的州、市、縣政府也迅速建立因特網服務,現在全國50個州都已經建立在線服務。一半美國人和四分之三美國因特網用戶已經利用政府網站查找信息。
當問及電子政務最重要的潛在優勢時,28%的美國人認為它能使政府對公民更加負責,19%的人認為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18%的人認為能更多地接觸信息,13%的人認為能提供更方便的政府服務。
2.電子政務發展階段
麥克盧爾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在線的發展過程,確定了這一過程中的幾個發展階段。他說在美國或其它國家,政府不論大小,不管是地方的還是全國的,都經歷了大致相同的發展過程。第一階段是建立在線網站和提供服務內容,通常都是最基本的信息。第二步,政府將發展與市民的互動,建立在線交流信息的渠道。然后,該機構就要發展到商業活動階段,使用戶能在公共停車場預訂停車位、更新駕駛執照、支付商業執照費等。
麥克盧爾說,現在許多政府開始的這一階段是轉換階段,“尋找充分利用現有的同人民(市民和企業)的這種強有力的互動的最佳途徑,以便能夠重新設計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樣東西,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
政府在線服務的發展趨向之一是以專題的形式提供信息,而不是按政府機構的結構確定的官僚形式提供信息。例如,在聯邦層面上,許多機構擁有公共娛樂場所。現在,在線用戶可以在政府娛樂網站尋找所有這些娛樂機會,而不必知道這個娛樂場所歸哪個政府機構管轄。
3.我國的電子政務
從“政府上網工程”開始,電子政務建設水平已成為衡量政府信息化進程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然而,最近北京市的一項調查表明,民眾對部分政府機構的功能知之甚少,認為許多具體事情在電子政務網站上無法解決。從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以來,企業花了力氣,做電子政務方案、軟件和設計;政府下了決心,對電子政務投資建設。但是,對公眾來說,電子政務只是“看上去很美”。
一些專家指出,讓公眾與政府互動,才是電子政務比軟、硬件建設更為嚴格的考核指標。在當前的電子政務建設中,應以應用為著眼點彌合需求熱點的錯位。用則活,不用則死。靜態的政府上網只能說是電子化,而不是以應用為核心的電子政務,其效用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電子政務涉及政府與社會的交往關系,而不僅僅是政府機構內部的改進。既然互聯網創造了政府與居民、政府與企業的全新聯系方式,就應該切實把握民眾需求,以服務和應用為第一要素,才能在創新中走向成熟。
電子政務要把握需求,想百姓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關心水電費、蔬菜價格、房改、公務員考試、政策出臺、法律援助、就業升學等等,電子政務從流程、規劃,到頁面、布局,就不能滿眼都是機構、公告和活動。例如在前一陣有關留學陷阱和糾紛的新聞增多時,教育部就在其網站上及時發布了留學預警、考試及政策信息,吸引了許多關心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參與互動。
電子政務要把握需求,使效益最大化。電子政務是百姓和政府的“直通車”,應該讓人們在證照辦理、手續簡化上體會到電子政務實實在在的好處。誠然,計算機是一種形式邏輯處理工具,在諸多有彈性的業務上不能“包打天下”,但在解釋政府辦事流程等方面確實能發揮其最大效益。節省雙方時間,讓百姓少跑些路,就是它的實在功效,也是盤活電子政務全局的關鍵“棋子”。
電子政務還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目前,政府可以向大眾公開的文件、信息、資源大多分頭掌握,自成一體。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才能解決數據不統一和部門分割問題,也才能真正滿足公眾需求。據了解,我國正加緊推出電子政務的規范化標準,涉及技術框架、項目實施和管理等重要環節。相信這些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規范將有助于把電子政務打造成互聯互通的統一平臺,最終實現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到那時,電子政務不僅看上去很美,也會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