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宇光
大選前普京突然解散政府,隨后,又提名一位從政資歷不深的新總理候選人,其真正用意難以讓人捉摸
3月1日,比原定的日子推遲了兩天,普京終于提出他作為下一屆總統候選人的總理人選: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54歲,現在的職務是俄羅斯歐盟問題的特使。這使得觀察家大跌眼鏡。
推遲公布總理人選名單,據說是因為2月29日是俄羅斯傳統的“卡西揚日”,當地傳說中認為不吉利的日子。
2月24日普京出人意料地宣布解散政府之后,新總理的人選一直是媒體的熱門話題,但6個熱門人選中沒有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的名字。
6個熱門的總理人選是現任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現任緊急救援部部長紹伊古、杜馬主席鮑利斯·格雷茲洛夫、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德米特里·科扎克、現代總理赫里斯堅科、俄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庫德林。
但是俄政治觀察家認為,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只不過是過渡人物,媒體依然認為,作為未來普京指望的接班者,現任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杜馬主席格雷茲諾夫,甚至執行總理赫里斯堅科都比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呼聲高。
普京需要影子政府和杜馬
普京的政治嗅覺和權力駕馭能力更加靈敏和成熟,從他解散政府到推出新的總理人選的嫻熟的政治運作手段,可以窺豹一斑。
普京要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必須有一個“俯首貼耳”的政府,“指東不打西”的合作內閣,還要有一個“由克林姆林宮”按表決計數器的國家杜馬,這是保證他“專心一志”統籌國家的首要條件;其次,是要盡快結束與地方強權的磨合時間,完善針對俄國官吏貪污腐敗的專門法律,平整俄國經濟起飛的平臺。
當年葉利欽留給普京的殘局是,俄國剛從一個強權獨裁的社會主義國家分解出來,國情又不同于西方和東方的國家,葉利欽的改革速度太快,一夜間讓運行了70多年的體制休克,給撞得鼻青臉腫的改革者以失敗的教訓。但無論如何,改革的大門已被撞開,改革對俄國的政治家們已沒有什么秘密而言,普京即使閉上眼睛也能看到,改革的“七寸”所在 俄國改革的重點在于,制約政府的地方強權和杜馬無序的政要集團。
普京對以前的經濟體制做了大規模調整 “讓國家對經濟和社會進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建立完整的國家調控體系”,使俄羅斯經濟成為“可控制的市場經濟”。
普京將俄聯邦89個聯邦主體劃分為7大行政區,向每個區派出直接對總統負責的全權代表,負責在聯邦區內組織實施總統確定的內外政策的基本方針,定期向總統報告聯邦區國家安全問題、社會經濟和政治局勢。
對內的這一系列強硬措施使俄羅斯國內大局穩定。
回顧普京執政近4年時間,俄政局已經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重新被提高,國內政權高度集中和統一。債務問題已接近解決,4年來俄羅斯共償還債務500億美元。俄央行的外匯儲備已達到8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俄羅斯的憲法秩序已得到恢復,自上而下的聯邦權力執行機構,得以重新確立并得到加強。
但俄羅斯也有極待改革的方面:國家機關的效率有待改進,國家對經濟干預過多及護法機構濫用職權等問題還需要解決。俄政府還將不斷加強聯邦一級和各地的政治體制之間的磨合和集權統治。此外反腐和倡廉以及建立適合于外國投資的環境等工作,有待從零開始。
這是普京對本屆政府的評價,也是普京對下一屆政府的思路。
不確定因素是普京的“隱患”
正如學者所闡述的那樣,普京過去的職業生涯,使公眾對他的政治等方面的領導才干充分認可,而對他駕馭轉軌經濟的謀略和水平,人們大多卻持拭目以待的謹慎態度。雖說三年多來俄羅斯的經濟成就不小,但畢竟是剛剛開始。而且,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等外在的有利因素,對于俄羅斯經濟的走強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普京也十分清酲,從蘇聯走來的俄羅斯面臨四個主要問題:“后共產主義”的社會、經濟轉型;預算赤字、通脹等宏觀經濟的危機;國家的職能與作用被極大地削弱;后工業化時期經濟結構調整的嚴重滯后。
經過20世紀90年代的震蕩,前三個方面的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緩解,但經濟結構的癥結依舊存在,上升為制約俄羅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要矛盾。
實際上,俄羅斯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體制,但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以垂直管理為基本特征的國家行政體制尚未根本改觀。在實現政治穩定進而主要致力于經濟發展的現階段,俄羅斯已經把行政改革和經濟調節制度的建設提升到下一步轉軌日程的重要位置。此外,投資短缺構成俄經濟增長的一大障礙。但是,居民儲蓄額大幅增長,今后幾年將達到GDP的28%~30%。另外,資本外逃基本上得到控制,甚至不排除外逃資金的部分回流。
歷史經驗證明,政治穩定是經濟轉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條件。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經濟慘遭挫折,固然與經濟政策本身的失誤有關,但政局動蕩不失為主要緣由。可以設想,在政局不穩的條件下即使轉軌的經濟政策較為得當,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業績。
普京執政以來的最大成績恰恰是實現了國內政局的基本穩定,過去的最大劣勢正在成為現在的較大優勢。
各種政治派別的理性在增強,中央、地方間的對立與矛盾在弱化,對于消除動蕩、保持穩定已經人心所向,作為年富力強的民選總統,普京的支持率居高不下。
在這種新形勢下,如果不發生突發性的意外事件,俄羅斯繼續走向穩定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