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典展示國防實力
歡欣鼓舞的民眾昂首闊步、士氣如虹的軍人抬頭挺胸、世界最先進的戰機呼嘯藍天、歷來最大規模的艦艇編隊通過城南海岸——2000年8月9日新加坡第35屆國慶在舉國歡騰中向全民展示,除了強勁復蘇快速攀升的經濟,還有驚人的國防建設:小國寡民的獅城武裝部隊只有5萬人,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其45000陸軍已經全面機械化、高度機動性,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擁有F-16C/D、空中加油機和E-2C“鷹眼”預警機的強大空軍;自制世界一流“堅韌”級登陸艦、購入“拉法葉”艦與潛水艇的海軍,實力都傲視東南亞;獅城國防工業局是世界十大軍工業之一,生產世界射程最遠的加農炮,改裝與提升戰機火力。這支崛起亞洲的新世代雄師,將使任何企圖入侵的國家付出沉重的代價。
比小而強的部隊更具威力的,是超越“全民皆兵”的“全面防衛”。新加坡篤信孟子“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古訓,深恐新一代的年輕人以為獨步亞洲的繁榮與安定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國家領導人長期以來向朝野灌輸憂患意識,警惕全民居安思危,隨時隨地奮起保家衛國。獅城的建軍思想和體系,就是基于“毋恃敵之不來,恃我有以待之”的理念,更因為是島國,所以在武器裝備戰略戰術方面,與其作“列寧格勒保衛戰”,毋寧采取“攻擊是最佳防衛”策略,枕戈待旦,決戰境外。
吳作棟提出“全面防衛”
新加坡的防衛除了5萬名正規軍,就靠全面防衛。由于新加坡太小,建立龐大規模軍隊就會負荷過重;而國家經濟發展又需要安全防衛,于是參考了也施行全民防衛的瑞典,自1984年開始推展這項概念,提出者正是當年擔任國防部長的前任總理吳作棟。
新加坡的全面防衛含有五項要素:心理防衛、社會防衛、經濟防衛、民事防衛、軍事防衛。軍事防衛擁有海陸空三軍和30萬隨時調動國民服役軍,民事防衛擁有民防衛隊足以拯救災難應付緊急事故,而心理、社會、經濟防衛的重要也不遜于前兩者。
雖然軍事防衛排在全面防衛的尾項,但武裝力量仍是獅城的衛國和恫嚇力量。新加坡武裝部隊的成立和國民服役的實施是歷史因素所促成的,新加坡當年通過脫離馬來西亞而取得獨立,并沒有想過自身的保安,所以1965年被逐出大馬,所有聯邦軍隊都回歸吉隆坡時,在新加坡剩下不過1000名軍人,海軍只有幾艘巡邏艇,空軍只有一架飛機。當時百廢待舉,也撥不出預算成立正規軍隊,于是通過征召人民服役及爭取時間建軍,雙管齊下成立本身的武裝部隊。今天,它已成為可以動員35萬雄兵作戰的東南亞最強大軍隊之一。
新加坡展現于世人面前的是經濟繁榮,但支撐和保衛這項繁榮景象的卻是隱身于后、靈敏應變、伺機而動的國民防衛。經濟與防衛雖然互相配合,建立了今日的新加坡,它們卻一明一暗,表現截然不同:前者舉世景仰,后者諱莫如深。
盡管外人了解,但新加坡人深深知道防衛得來不易的經濟成果的重要性,而且他們是全民投入、時時刻刻參與保家衛國的任務。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陳慶炎博士一再強調,新加坡國防的兩大方針是盡量加強周邊區域或更遠國家的對話、合作和互相信賴,以及強化獅城的全面防衛。獅城武裝部隊通過與鄰近國家的聯系,建立了新加坡對外合諧和諒解,但在新的時代環境,要應付不同的挑戰,除了武裝部隊繼續維持傳統的作戰實力,“全民防衛”的五項要素必須貫徹。
“保衛新加坡”成了新加坡的國防訓言。政府使盡全力,在軍備上精益求精,人民并不非議反而引以為榮。而各人充分扮演角色也變成了自動自發,“全民防衛”就如此地發揮作用了。
新加坡國防創造驚奇
新加坡生產世界第一遠程的火炮,空軍預警能力冠東南亞,自選設計建造的堅韌級登陸艇堪稱世界一流,軍力令人驚嘆。
新加坡在二戰中嘗到被日軍宰割的苦頭,頗有科威特的心態,但也韜光養晦,低調購軍備。
新加坡再度讓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東盟、亞細安)乃至世界吃驚。它在今年宣布將購買四艘法國制造的“拉法葉”隱形護衛艦。而且價格只有臺灣海軍費用的一半。當然,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一個購入這種先進護衛艦的國家。
新加坡在國防建設方面的確經常讓亞洲乃至世界驚嘆。原因在于它總是在東協內部不斷制造“第一”的奇跡。它是第一個擁有E-2C空中預警機的東協國家,而且一直把這項記錄保持到現在。同時,最早在1988年就購入了當時非常先進的F-16A/B型戰斗機,如今更擁有最先進的F-16C/D型戰機,1996年,它繼印度尼西亞之后成為東協中擁有潛水艇的國家。這一次瑞典滿足了它的要求,并且向它出售二手的Sjoormen常規動力潛水艇。
不僅如此,新加坡在國防自主方面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它在火炮、坦克登陸艦、飛機改良方面的技術儲備、經驗、水平都達到了世界級別。早在1967年,新加坡就創立了新加坡國防工業局(SDI),今天,已經發展到擁有四十四家子公司,并且名列世界軍火企業十強的排榜,百分之五十的產品供出口。SDI最得意的技術首推火炮。它生產的FH88B155毫米加農炮迄今為止依然保留了“世界第一遠射程”的美名,并且不斷加以改進成為FH2000,而且開發了供FH88/2000系列加農炮使用的激光制導炮彈,使它成為射程最遠而且打擊精度最高的火炮。
新加坡國防預算過去若干年來一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到六、政府預算的百分之三十四左右,高于西方“普通國家”的國防預算占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三至四的平均標準。三軍總人數5.5萬人,陸軍4.5萬,其中38000多人是征兵制,預備役還有5萬人,最大動員量25萬人,海軍4500人、空軍6000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新加坡軍隊的特征。由于國土狹窄,新加坡陸軍是真正希望貫徹“境外決戰”的軍種,因此擁有很高的機動旅、三個混合師、兩個突擊營,裝備著200輛美制V200、720輛M113裝甲運兵車和250輛V150輪式裝甲車,全軍實現機械化。空軍擁有4架E-2C預警機,其空中預警能力在東南亞屬于首強。8架F-16A/B,18架F-16C/D,今年7月再訂購20架;35架F-5E/F,可以掛載“小牛”空對地導彈。總共16個中隊,250架作戰飛機,擁有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
海軍包括6艘600噸位配備“魚叉”反艦導彈的“勝利”級導彈護衛艇、6艘300噸級“海狼”導彈快艇、13艘兩棲登陸艇。包括自選建造的8000千噸級“堅韌”級坦克登陸艦。登陸作戰能力驚人。后者也是新加坡國防工業的驕傲。“堅韌”在自動化技術、船體設計、火力等方面堪稱世界一流。在獲得4艘“拉法葉”之后,新加坡海軍將會成為東協盟主。
新加坡如此重視國防,首選是因為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嘗到了由于缺乏作戰縱深,因而被日軍迅速宰割淪陷的痛苦。獨立后,新加坡在這一地區頗有與中東科威特相類似的心態。因此新加坡必須強化國防,增強威懾力量,迫使對手不敢盲動。
新加坡同歐洲、美國、俄羅斯都維持全方位國防合作關系。其陸軍還裝備了160套從俄羅斯進口的最先進的SA18肩扛式地對空導彈。這樣,它可以四處獲取技術。在改良軍事技術方面,新加坡也頗有“以色列”的味道。
盡管如此,新加坡依然覺得勢力單薄,因此通過不斷強化同大國的關系,擴大其在區域內的影響。同時為避免“新加坡威脅論”升溫,新加坡也推行“韜光養晦”的對外軍購政策。預警機、F-16A/B購入之后,行存放在美國,人員訓練在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進行,最近空軍還派遣了飛行員到加拿大訓練。同時,1990年和美國簽訂了軍事合作協定,美空軍可以使用新加坡的耶厘巴空軍基地,并且在規定時間內進駐F-16戰機,海軍也可以免費在三巴望基地進行停泊、修理的作業。
新加坡三軍揭密
根據國防部的書冊《二十一世紀保衛新加坡》,新加坡武裝部隊的概念是三合一,它整合了海、陸、空三軍力量和資源。不管是一架戰機、一艘戰艦、一輛坦克還是一名軍士,都是在統一的系統下作戰,其最終目的是以小規模的軍隊打出輝煌的戰績。
獅城的海軍負有雙重任務:保衛新加坡的領海和確保新加坡海運交通通行無阻。獅城的艦隊由兩支作戰縱隊、一支運輸供應縱隊和一支潛水艇中隊組成。潛水艇中隊擁有4艘潛水艇,所有船員都在瑞典受訓。兩支縱隊共有25艘導彈快艇、導彈炮艇、驅潛巡邏艇、登陸艦。此外,獅城的海岸司擁有兩個中隊、六艘巡邏艇、四艘獵雷艇和一艘潛艇支援船,以便與獅城海警、海港局、海事局合作,清除海域中任何威脅和海盜侵襲。
新加坡陸軍擁有三個混合兵種師、兩個人民衛國軍、兩個陸軍行動戰備師,以及若干非師級單位,例如炮兵單位、裝甲旅、突擊營、工兵單位、后勤單位和訊號營。陸軍的調動及組織都采用混合兵種師的概念。每個師都擁有步兵和其他武裝單位包括裝甲、炮兵、工兵等部隊,以便軍隊能獨立行軍。陸軍也擁有新加坡自制的最新型陸戰車及改良的M-113裝甲運兵車,這使人員在調動過程中也有還擊的火力,所以調兵遣將非常順暢。如果再配合海軍和空軍的掩護,陸軍的走位就更加靈活。
除了軍員的調動,軍備的運輸及情報的收集更不可或缺,新加坡不斷在這些事項上檢討和改進。此外,新加坡很注重與鄰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一方面吸收他國長處,二來促進雙邊關系,減少互相猜疑。這些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澳洲,森林作戰也在汶萊進行,炮兵訓練在新西蘭。如此可解決新加坡土地短缺的問題,又可比較本身軍力水平。
新加坡空軍擔負起預報遠方來侵的重任,所以,它擁有E-2C鷹眼偵察機和空中雷達系統。此外,它也必須扮演支援海軍和陸軍的角色。除了F-16A/B,空軍的主力是18架F-16C/D,還有3個電子操縱的F-5S/T戰斗機隊、3個T/A4-SU超鷹機隊,所有這些飛機都具有多種作戰功能。此外,新加坡也擁有地對空御防武器:改良“飛鷹”飛彈,射程40公里;“長劍”、“依各拉”、RBS-70等短程飛彈。它同時也發展無人駕駛飛機的戰術。空軍總長黃德興少將表明,新加坡是小國,必須以科技彌補人力的不足。
與陸軍一樣,新加坡空軍很難找到訓練的空間。目前,它有兩個戰斗分遣部隊、一個運輸分遣部隊和一個直升機分遣部隊在美國受訓。此外,法國、汶萊和澳洲也有新國空軍訓練,無人駕駛飛機分遣部隊部署在南非,短期集訓則有時會安排到泰國和印尼。美國國務院7月通知國會,新加坡將再購買20架F-16C/D戰機。
高效的政府高效的“全防”
全面防衛并沒有特設一個行政單位。政府定下防衛五大原則,除了軍事防衛屬于國防部、民事防衛屬于內政部,其余的不限任何部門,所有工作共同策劃、個別推行。所以,全面防衛沒有統帥,也沒有組織架構,但由于新加坡行政機制的特點,推行任何全民工作,包括這項全面防衛,都能掌控良好、方向一致。
全政府協力培養愛國心
心理防衛要求人民全心全意捍衛新加坡,并對國防充滿信心。表面上看它只是一般的愛國口號,要貫徹這個原則難度很高。但如果不是出自愛國心,不是出自內心地去保衛國家,只靠精銳的武器和尖端科技,一有挫折就會被擊垮。而愛國心是長期的培養,不能短期催固。所以,各部化整為零,各自策劃推行。教育部、新聞部及藝術部在課程綱要、節日、國慶日等灌輸思想,民間團體、企業機構也各搞節目。《海峽時報》甚至出版全面防衛的半月刊(后來改成季刊),通過猜獎游戲、畫報、歌謠和時事報道來激蕩思想,鼓起人民對防衛的意識。此外,各單位還安排學生組隊參觀軍隊操練、軍事演習,鼓勵引吭高歌、敬愛國旗等。當然,這類群眾工作也少不了一直都在進行基層工作的人民協會,通過社區活動,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使群眾感受到全面防衛的需要和重要。
有些人把新加坡推行工作效率歸功于它面積小,卻忽略行政機制中,部門職務明確但人員交叉使用而部門協調無阻的優點。全面防衛的概念落實就顯現出這個機制的靈活性。以負責大部分基層工作的人民協會為例,其目前的主席就是總理,而執行理事長是總理新聞秘書。如此不只減少了上下溝通的層次,也減少了構思在傳達中被歪曲的危險。所以沒有特設行政單位還反而推行得更順暢,使牽一發動全身的全面防衛快速地涵蓋全國、滲透全民。
新加坡國民服役的角色,并不遜于正規軍人在武裝部隊的角色。此制度至今已33年,在武裝部隊歷史上舉足輕重。新加坡建國初期局勢動蕩,剛起步的經濟也無力支付龐大的軍事開銷,只有通過國民服役,以小規模軍隊來維持一定的防衛力量。如今,國民服役帶給獅城安全保障。今天獅城所有成年男性都必須完成服役。它成為全面防衛的一環,即保衛國家靠自己,不假他人;即使經濟負擔得起,也不能用外國兵團。
新加坡人已舍棄建國初期“好男不當兵”的舊觀念,征召入伍的情況已沒有當年困難。新加坡人意識到把本身的防衛交于他人的危險,以及保衛本身國家的義務,人人都欣然加入隊伍,各視不同的體格和體能負起隊中職務。由于訓練的方法和設備逐年改進,新加坡兵士的素質也不斷提升。新一代兵員裝束、宿舍、食物比當年的提升不少,也有老一輩的服役人員置疑新兵有了“享受”,會否降低保衛新加坡的能力。王明理說,軍士的保衛能力不能以挨苦來衡量,而且,科學化的訓練不用刻意折磨兵士;騰出的空間和時間反而可以讓新兵掌握新的軍備能力與知識,成為比前輩更全面的軍人;“新加坡不會讓守衛國土的國民服役人員變成少爺兵”。
巾幗“不愛紅妝愛武裝”
如今,由于人口增長率無法達到替代水平,女性服役的建議也提出來了。過去,國民服役人員只在陸軍服務,現在海軍軍也少不了服役兵員。獅城正規軍除了文職的女性,也有“不愛紅妝愛武裝”的巾幗加入職業軍人行列,包括駕駛訓練機和加入炮兵的女英豪。但獅城當局并未考慮女性服役。
從媒體預告國慶“國旗飄揚,震撼人心”來營造氣氛,到學童勤練愛國歌舞,到民眾期待大檢閱的來臨,以至國慶慶典的正式呈獻,都顯示這個國富民強之邦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意志。舉國歡慶固然代表了經濟富裕人民的寶貴美滿,也證明了多年培養人民愛國、加強防衛意識的新加坡政府的成功。
為了親臨會場,國慶大典的入門票一早被搶光了,可以俯覽會場的附近酒店的房間全被租下,電腦網際網絡甚至炒作入門票,以450新元(折合約260美元)轉讓一張,而被獅城網絡檢審當局抹掉網頁。向隅的民眾并沒有減低興奮的心情,他們都圍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或守在機動部隊經過街道,或站在濱海廣場看海軍檢閱,然后批判軍力超強的軍備,自信和自豪地認同了新加坡建軍的需要。
學童的快樂更難以言喻,國慶前他們都穿上各自設計的國旗顏色紅與白民族服裝上學去,課程都幾乎讓位給愛國歌曲的歌詠班。稍微年長的已從畫報和書刊中辨認不同種型的戰機和戰艦,以及不同部隊的制服和軍階,然后討論18歲成年之后加入國民服役的將來。
雖然新加坡沒有明言,但軍事大檢閱展示了其軍事強勢和氣魄,也警告隨意向它發動攻擊必定付出沉痛代價。
電視密碼可全面動員
新加坡男性公民年滿18歲,依法必須服兵役,叫“國民服役”。服役完畢之后,成為戰備軍人,依照軍銜接受點召回營,一般是到四十歲,高級軍官則點召至退休年齡。所有戰備軍人都編有密碼,例如振奮者、發現者、搜尋者等,定期更換。一旦在電視熒幕的上角閃爍出密碼通知,或廣播插播密碼代號,被點召的戰備軍人不論當時身在何處,從事任何工作,都必須在六小時內向營地報到,雇主必須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