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女兒蓉蓉一天天長大,她的閱讀內容也在不斷變化。從一歲起,我開始給她買撕不破小書:有動物、水果等內容豐富的認物書;有經典的各國童話;有優美的民間傳說。兩歲起我帶她去書店購書,她每次只選一本,看完之后才去買下一本,她自己選書,買過多種雜志,后來比較固定地看《超級酷兒》、《幼兒畫報》、《小熊維尼》。
雖然購書時經常被售貨員告知:“這本書你讀不懂。”但她堅持自己的選擇。我發現,她自己買的書,她很感興趣,也非常愛惜。
至于方法,我稱之為補缺復述閱讀法。
首次閱讀時,我用抑揚頓挫的慢速的閱讀方式給蓉蓉閱讀,盡量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區分出不同的人物。對她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使她更好的理解閱讀的內容。
二次閱讀時,我把人物、動作、地點等項目分別省略,由蓉蓉把所缺內容補充完整。這樣促進她對故事組成部分(細節)進行記憶,同時,孩子與父母合作閱讀也是雙方的快樂。
再次閱讀時,讓孩子參考書上的畫面對故事進行講述,讓孩子通過形象思維掌握故事的整體順序。
最后,脫離書本,讓蓉蓉試講故事,她可以用自己的話講明主要內容,使孩子對抽象的情節內在聯系進行掌握。
這樣閱讀,循序漸進,綜合鍛煉幼兒聽說、理解、記憶等認知能力,逐步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