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相同的理想——將來自己要做一個為人仰目、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但世事更迭,我們中間真正能在自己的領域里(不論這個領域有多大)一呼百應的人物實在沒有幾個,而我們的理想也早已淹沒在日常瑣碎的吃穿住行上了。但當我看看自身的處境,這種日益激烈的生存競爭環境使我們對自己后代的未來充滿恐懼……
孩子無法成就未來多是受害于愛的關照
下面這一幕,我們應該并不陌生:
一小學門前。眾多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正在互相交流,有一位母親說:“我原來不反對我家女兒當班干,可是現在,孩子一周要學奧數、學聲樂、學琴,還是校廣播室播音,我覺得當班干事太多太雜,而且現在的老師把什么都交給孩子管,自己卻游手好閑!孩子那么小,顧得了工作,就顧不了學習,學習成績肯定會受影響,因此,我還是代孩子推掉了。”
但是據調查,在一個5~6歲(幼兒園大班)和7~8歲(小學一年級)之間的兩個班級,愿意當班干參與班級管理的人數占86.4%,對自己有信心能當好的占61%。可見,雖然孩子年齡小,但他們一樣渴望自己有一番作為,受人重視。
讓我們再來看另一組生活實錄:
朱明的孩子朱景琦上初中后,班主任看到他成績較好,不是調皮搗蛋的孩子,而且體格高大,就有心培養他當班長。孩子回來問家長,父母一想,孩子雖然肯用心學習,但生活中缺乏活力,應該鍛煉鍛煉,就很支持,并且表示:遇到任何問題爸媽一定會幫助他的。于是,朱景琦信心百倍地上任了。剛開始,孩子常感到力不從心,但是半個學期之后,他入了門,班上工作做得越來越好,自己的成績也一直保持在全年級前30名,與學校老師的關系也搞得很好。劉強驚奇地發現,孩子迅速地變成熟了。
……
我(一名小學老師)在管理小學一年級班時,面對的是來自各學前班的孩子,孩子們相互不了解,一方面個個都積極表現,一方面從心里缺乏穩定的自信。我首先在班級管理上充分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通過人人參與管理建立孩子們的自信,促進孩子們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使孩子們很快地融入到團體中。我根據班級情況設定了許多崗位。如班長、中隊長、小隊長、組長、衛生員、各科代表、圖書角管理員、班報編輯、路隊長、值日組長、綠化員、門窗組長等等。然后依據自我推薦和民主選舉的原則確定人選。實踐證明效果很好,當然老師需要不斷地完善監督和指導。
兒童心理行為研究專家及教育理論工作者證實,讓孩子為班集體服務首先體現了對每一個孩子的尊重,使每一個孩子都形成一個基本認識:我能夠勝任這件事,雖然有缺點,但我一樣被人愛。它使教育的角度發生變化,即孩子們由被動轉為主動,施教效果非同一般。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集體榮譽感,讓孩子學習協調、合作,領會和平共處的精神;而且也正因為尊重,孩子的自尊被激發起來,他們變得能夠更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朝著你期望的目標去塑造自己。
21世紀人才市場中的CEO戰略優勢
在法國有三所著名的培養高級人才的院校,L’ENA(譯音:雷納)法國國家高等行政學校,以培養高級行政官員為目標,L’X(譯音:利克斯)法國高等綜合理工學校,培養高新科技工程師和決策人才,HEC(譯音:阿爍塞)法國高等商業學校,培養高級商業主管,他們成為支撐法國人才大廈的三根頂梁柱。無一例外地是,他們非常注重學生的領導能力培養,并將此教育理念稱之為“CEO戰略”。一位L’X畢業生(如今擔任總裁職務)回憶,1976年兩年基礎階段強化訓練臨近結束,為了開發他的領導潛能,學校安排他到德國境內一個高炮軍營任少尉軍官,獨自領導30多名軍人監護機場。這些兵士當中,職業軍人占多數,他們的年齡和經驗都比他這個23歲學生官的資格老得多。秀才碰上兵,怎么管理?怎么能讓他們尊重自己,對自己的命令真心服從?L’X給了他一個無法回避的考驗。年輕少尉想盡辦法適應現實,挖空心思調動自己的智慧和潛能。這場荷槍實彈的考試歷時七個月,結束時,軍隊上級對他的領導才能給了一個滿意的分數。這個分數是他從L’X畢業不可缺少的。
事實上,21世紀以來,一個人早年的“領導”經歷,或在家族、伙伴活動中所表現出的領導才能,比智力或學業成績更能準確地預測未來的成就。
美國名牌大學錄取新生的標準為考試成績、平時成績、課外活動和推薦面試評分各占1/4;而企業從畢業生中招聘新人時,則更看重組織能力、領導能力、社交能力、 獨創能力和個人特長等素質。有時候面試就是企業或研究機構的專家同數名應聘者在一起喝咖啡,一兩個小時天南地北地“閑聊”足以顯山露水,反映出個人綜合素質的差異。在國內中南工大某學院學生會招聘現場:預設職位70個,參加競聘的300多人,拉選票、演說、晉見老師……能想到的競選方式都用上了。因為,獎學金評定細則中有這么一條:學生會主席團成員總評成績加0.5分,部長級加0.3分,干事加0.1分……而且這一政績對于總評成績中“平時表現”占的10分來說,也是頗有力度的。
CEO戰略的關鍵因素
CEO,首席執行官,我們把它定義在“領導”這一權力職位的意義上。CEO戰略也就是對一個人領導才能的培養,也就是使他經過這樣的培養,能夠領導團隊成員通過相互間的協調配合來完成既定目標的能力。
領導科學認為,領導的影響力可分為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兩個方面。非權力性影響力又個人影響力,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它指的是由領導者自身所具備的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識因素和感情因素等構成的內在的影響力,其核心是德和才。在其影響下,下屬的行為常常表現出信任、自覺、順從和追隨的特征。
因此領導者本人的獨立、人格、社會使命感、事業心等對下屬所產生的影響力,成為非權力性影響因素的關鍵,而這些品質和素養正是在一個人成長的關健期造就的。
獨立性很顯然,現在的兒童其生活環境使得他們缺乏足夠的獨立性,而這一點正是一個孩子想在群體中取得穩固的領袖地位的基本因素。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或從自身童年經歷的回顧中意識到,一個同伴若事事都很通曉,而且奮勇當先,他的身邊必定會有追隨者,雖然他們也許只是一群精力旺盛、永遠給別人制造麻煩的搗蛋鬼,或許是喜歡安靜的享有共同愛好的一個小團體。
當然,4歲以下的孩子不論從情感或生活自理、社會認知上完全脫離父母也不是瞬間發生的事情,6歲大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還是很強的,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意識,當你的孩子強烈要求得到更大的獨立性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慶幸,并建設性鼓勵他們進行更多地思考和實施他們的夢想。
關心弱者、自我控制的修養 (××集團總裁自述)我記得在我6歲時,我所居住的院里住著四五個差不多大的小孩。有一個后樓的小姐姐不知得了一種什么病,類似于現在的軟骨病,渾身缺乏力量,奔跑對于她來說顯然是力不從心。她沒有一個朋友。在和小伙伴們追逐嬉戲時,我常看到她站有樓洞里,默默地看著我們。后來,我走近她,使她成為我們中的一員,發現她是那么聰敏,漸漸地快樂代替了她臉上的憂郁。當她被大家所接納時,我突然覺得我在伙伴中變得舉足輕重起來,我的威信因這件事而陡然增強。
這件事后來讓我明白,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脆弱的地方,都希望跟隨一個能夠看到弱者并愿意幫助他的人,并且這個人一定公正、仁愛。
社會使命感每一位學生跨入L’X,隨之肩負起神圣使命:為祖國,為民族,為社會。L’X創辦二百多年以來,對法國的政治、軍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現今,法國50家最大企業集團中的總裁有一半畢業于L’X。1997年5月隨希拉克總統訪華的大型企業集團總裁之中,L’X的畢業生超過了三分之一。人們不會忘記,20世紀70年代初期,為了徹底擺脫世界石油危機對法國的威脅,L’X的研究中心成功地開發了核能發電。如今法國的能源消耗將近80%來自核電。法馬通核電集團總裁是L’X畢業生,核電領域一半以上的工程師都由該校培養。L’X將法國的核電科技提高到世界首位,捍衛了法國的國家獨立。這是他們為之終生奮斗和奉獻的目標。
當然,一個未來的優秀的CEO人才,除上面論及的品質外,創新精神和決策能力、開闊的胸懷、較強的自律性且做事有恒負責、遇事沉著、行動充滿魄力、信念堅定、有維護團結的精神、并且喜歡以審試的態度看待一切現有的理論與事實并予以新的評價,不輕易判斷是非等等個性特征,共同構成了其完整的非權力影響力。
每一個孩子都具有成為高級領導人才的天分
在一次家長會上,很多家長嘆息,自己的孩子生性內向缺乏表現欲望,他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必要進行這樣的訓練,這種鍛煉對孩子能有什么影響嗎?
肯尼迪是美國第36屆總統。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父親的家教有方。他們的父親約瑟夫——當時美國最大的五大企業家之一,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自信、獨立性、進取心和頑強精神以及自我約束能力,鼓勵孩子們爭一流、創奇跡。肯尼迪兄弟三個,只有肯尼迪最為靦腆沉靜,但肯尼迪在回憶中說過:“如果我丟了臉,父親總會對我說,‘你這樣站起來就很好嘛!’”肯尼迪做了總統后,報紙曾公布過他10歲時因怯于言語表達而向父親遞交的一份書面請求,請求父親將他的零花錢由每星期四毛提高到六毛,但未獲準許。約瑟夫還十分注意孩子們的團結精神,告誡他們要懂得互相尊重、幫助及關心,不讓他們產生對外界的敵對情緒,并且特別注重保持孩子們內心的獨立性。餐桌上他總是故意提出與兒子相左的意見,挑起爭論。如果孩子與他相爭,他便十分高興,如果他們聯合起來以反對他,他會更高興。以致幼年生性最溫和的肯尼迪在競選時并沒有和父親保守的理想主義觀念保持一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而約瑟夫很欣慰,因為這正是他所期待的。另外,約瑟夫還經常邀請主教、外交官、金融家、電影明星、政治家以及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來家里聚宴,鼓勵孩子們上餐桌參與他們的談話。約瑟夫所施行的遠遠地超過他自己事業的成功家庭教育,使肯尼迪的大哥喬治在校時曾被公認為最有希望成為美國總統的一個,可惜在二戰中喪生;小弟羅伯特曾任美國司法部最高法官及紐約市議員,如不被刺殺,也有可能成為繼肯尼迪之后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