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看到做啥事都“慢半拍”的孩子:穿雙襪子、系個鞋帶得老半天;一口飯含在嘴里很難咽下;上幼兒園磨磨蹭蹭不想去……在當前“一切講究效益”的社會里,如何讓孩子從小就具有時間觀念,具有超前意識,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對此,家長可采用以下方法有:
規矩早立,制度早訂。此所謂“規矩”、“制度”,即讓孩子自己動手料理生活的規矩或制度。有一首兒歌這樣說:“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樣樣事情自己做?!笔种詴叭f能”,就在于一個“做”字,“不做”就會“無能”。當家長看出寶寶有了動手能力的時候,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培養寶寶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畫冊、擺放玩具。孩子最初動手做時,是個“生手”,做的次數多了就會變成“熟手”?!吧茏兪?、熟能變巧”,做到了“巧”字,也就是達到高效益的程度了。
惜時如金,守時有信。在孩子的心目中,由于“時間”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狀,無顏色,所以是個很模糊的觀念。為家長者可以指著鬧鐘上的長短針,對孩子進述什么是時間,并具體地指導、訓練孩子,刷牙、洗臉該用我長時間,吃牛奶、點心該用多少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而應惜時如金,爭分奪秒。再者,作為家長,本人準時上班工作,準時赴約開會,其自身行動就是給孩子樹立“守時有信”、“講究效益”的良好榜樣。
專心致志,排除干擾。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興奮點隨時可轉移,很容易被一些無關的刺激吸引而分心。妨礙了正在進行的活動,影響了效益。對此,家長除了盡量排除干擾外,要有意識地培養、鍛煉孩子的意志,增強其自我控制能力。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說的就是這種能力。
多用鼓勵,進行強化。比如說,孩子昨天起床后穿戴就用了10分鐘,今天同樣是這些“程序”,只用了5分鐘,那就應及時地鼓勵夸獎:“你今天有進步,比昨天快一倍”。“從小做事麻利,長大必有出息?!边@些語言都是能強化孩子的效益意識。
孩子“慢半拍”,請爸媽多多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