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瑤瑤兩歲的生日,可孩子午覺醒來后卻一直不停的哭鬧,一家人怎么也搞不清為什么會這樣,后來細心的奶奶才發現,孩子的左耳又紅又腫,帶到醫院經醫生檢查才知道孩子可能是因為蚊蟲叮咬,得了蟲咬性皮炎,一場生日聚會因此不歡而散。
隨著夏季環境溫度的升高,蚊、蠅、蟲、蚋等蟲蟲們蠢蠢欲動,開始在各個角落里窺視著寶寶幼嫩的肌膚,時刻準備著襲擊寶寶。夏季中最為多見的蚊、蚋等叮咬孩子,往往會引起局部紅腫、丘疹、風團或淤點,其表面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可見叮咬痕跡。瑤瑤的皮疹即是此情形,這種昆蟲叮咬人類皮膚而引起的炎性皮膚病就是蟲咬性皮炎,又稱“丘疹性蕁麻疹”。它主要與節肢動物的叮咬有關,常見的如螨蟲叮咬,孩子會因刺痛、灼疼、奇癢而不停哭鬧或用手搔抓,這時父母可先用家中自備的清涼油、風油精為孩子涂抹以減輕不適。若痛癢嚴重、咬傷數目太多或使用藥物無效時,家長可先用爐甘石洗劑涂抹患處,隨后前往醫院尋求皮膚科大夫的幫助。
另外,夏天樹木生長茂密,人們喜歡在樹下乘涼,可有些樹上的毛毛蟲卻令家長們煩心不已。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毛毛蟲身上的刺用何種方式到了你和孩子身上.毛毛蟲皮炎不一定是毛毛蟲叮咬所致,而是毛毛蟲身上的刺接觸到皮膚后,引起的局部過敏反應。凡刺毛接觸的地方,均會有大面積的紅腫,上面滿是小紅泡,無論大人與孩子都會感到奇癢無比,有的甚至會出現關節疼痛、僵直。因此一旦遭遇毛毛蟲,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用膠布將毛毛蟲的刺毛粘掉,有全身癥狀的則應趕緊去醫院對癥治療。
孩子如是被蜜蜂或大黃蜂蟄傷,蟄咬處往往紅、腫、痛、有燒灼感,若蟄針留在傷口里,則應迅速取出,用肥皂水、碳酸氫鈉等沖洗傷口;若傷口周圍有膚色發紅并向四周擴大、腫脹,伴頭痛、發燒、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過敏性體征的出現,則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救治。
大多數昆蟲的咬傷或蟄傷都是輕微的,它們造成的疼痛或刺激,雖不足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但父母們決不可掉以輕心,因為有時候表面看來較小的蟄傷或咬傷卻有可能使孩子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父母需注意做好防范工作:
1、從晚春季節開始,定時檢查門窗上的窗紗是否完整,如有破損,應及時更換破爛的窗紗以防蚊、蠅等鉆入;
2、平時,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排除衛生死角,經常清洗地毯、涼席等;
3、家中若養有小動物,更需注意其衛生,因為貓、狗等往往是蟲、蚤等的重要來源;
4、帶孩子去戶外時,應先為孩子暴露的肌膚上涂抹一些驅蚊水或花露水,提前預防蚊蟲的叮咬;父母則應隨身攜帶清涼油、風油精,以備不時之需。
5、孩子在樹下玩耍時,父母需小心毛毛蟲對孩子的傷害,看到毛毛蟲最好
敬而遠之,千萬不要讓孩子輕易觸摸。
6、不要在樹木多的地方晾曬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