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體面些的Office,總會備有兩只閃亮的咖啡壺,咖啡是全天候免費供應的。稍微講究些的,甚至還會專門有一間小小的咖啡廳供員工們休息時享用。在這里,金屬勺攪拌咖啡時所發出的叮叮當當的“悅耳音樂”便成為企業文化的一種。咖啡的香氣在辦公室彌漫,咖啡文化也在白領間蔓延。
咖啡香飄辦公室
眾所周知,福利待遇越是好的Office,管理就越發嚴格。無聲辦公的氛圍加上透明玻璃間內Boss不斷瞥出的目光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得人異常緊張。所以只要被包上那套制服,人就像是上了發條般時時刻刻地忙碌,而且還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看到你的工作成效,因為在Boss的眼中,“效率”是衡量員工的第一標準。
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當你面對著厚厚一摞待處理的文案愁眉不展時;當你剛剛挨了上司的“釘子”,心中怒氣沖天卻不能發作也不敢發作時;當你加了一個通宵的夜班,頭昏腦漲可又不得不出席一個重要的會議時,一杯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咖啡無疑是最適宜的調節。
如此花錢雖不多卻人情味十足的“溫柔政策”,員工們是十分買賬的。香濃咖啡,成了緊張辦公室的潤滑劑。
喝咖啡時做什么
白領們喜歡在午時或下班后鉆進咖啡廳。結伴的大都是同事,逃離了Office,便可暢所欲言了。最痛快不過是呷著醇香的咖啡抱怨“頭兒”。只要你工作,你就少不了會有抱怨,而你的抱怨大多數來自于你的主管上司。
那么你盡管放寬心抱怨個痛快,因為你的“頭兒”這會兒才不在乎你的抱怨呢。此時此刻,沒準兒他也在鄰間的咖啡廳里抱怨著他的“頭兒”呢!你也罷,你的頭兒也罷,反正抱怨夠了都還得回去老老實實地工作,除非你們有勇氣炒老板魷魚。
這抱怨“頭兒”便成了白領們樂此不疲的“健身運動”。員工們抱怨著部門經理的同時或許還崇拜一下主管他們的副總裁;而部門經理們則抱怨著員工們崇拜的那個副總裁,間或也許會對董事長的某些決策贊嘆一番……于是抱怨與被抱怨在幾杯咖啡下肚之后便沒有了什么實際意義。除了宣泄,咖啡廳的另一個重大意義便是兼有“情報站”的功能。最近國際市場什么貨最搶手?昨天哪個Boss高升或是辭職了?在哪個重要的會議上,老板是如何決定“第三特別計劃”領導人的……來自于各個公司、各個部門、各個層次的信息在這里匯報、交流、碰撞著……而其間的有心人就在其中獲取了合作的伙伴,升職的契機以及不期而遇的財富。當然,還有可能獲得的是瞬間火花后演繹出的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
咖啡館:白領麗人心水第三地
“第三地”是一個舶來詞,其含義是,人們日常除家庭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個經常光顧的地方,多為酒吧、咖啡館、私人俱樂部等處。但是,人們在這里并不僅僅是一個老顧客而已,對于人們的生活而言,它像家和辦公室一樣重要而不可或缺,人們要在這里社交、敘舊或放松消愁。
“第三地”是國外影視劇中常見的場景。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來越多的女性,尤其是白領麗人開始尋找自己的“第三地”。環境幽雅安靜的咖啡館、茶館等地方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第三地”。
一張舒適俏皮的吊椅、一架高貴典雅的鋼琴、一個琳瑯滿目的展示柜,以及一幅溫馨雅致的壁畫,均可以營造出一種足以令人感動的氛圍。置身于這種氛圍之中,手握一杯或成熟果敢的“藍山”或內容豐富的“奶特”或簡練豁達的“冰咖啡”,桌上零散地擺放著一些或入時或傳統的書刊,耳邊回響著或悠揚的爵士樂或浪漫的流行曲,這里是白領麗人放松自己的“第三地”。
“第三地”逐漸在國人中普及的原因:人的時間分為工作、休息、生活,人的關系分為同事、朋友、親人,所以相對應的,人的場所也就分為家、辦公室、“第三地”。人們的收入會越來越高,生活會越來越豐富,社交會越來越廣泛,所以,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以及男性會開發自己的“第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