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知識產權作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直轄市的重慶,知識產權工作近年來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專利申請增速全國第一
2003年,重慶市共申請專利4595件,同比增長46.24%,增幅在全國排第1位(2002年排全國第3位)。其中,作為一個地區知識創造能力指標的發明專利為559件,同比增長66.87%,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分別為2194、1842件。全市歷年累計專利申請總量突破兩萬件大關,創紀錄地達到20107件。事實上,自2000年首次突破1500件后,重慶市專利申請就開始駛入“快車道”,近4年的申請量幾乎與前15年總量相當。2003年專利授權2873件,同比增長63.15%,增幅在全國排第三位,總量突破萬件,達到11316件。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新發展
為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重慶市科委和市知識產權局于2002年頒發了“關于加強我市區縣(市)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要求具備條件的區縣(市)應成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對其職能范圍作了界定。2003年4月26日,南岸區、雙橋區率先在本地區成立了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接著,榮昌縣知識產權辦宣布掛牌成立,從而結束了重慶市沒有基層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歷史。8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我局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慶代辦處。年底,重慶市委批準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升格為副廳局級,這不僅是一個單位級別的變動,而是標明重慶市委、市政府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視,是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一個新發展。
支柱產業專利工作再上臺階
2003年,重慶市工礦企業專利申請達到2238件,僅力帆、宗申、隆鑫、嘉陵、建設、銀鋼六家摩托車企業就申請了近2000件,力帆集團創下了專利申請950件的驚人數字,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近三件專利,在全國企業中排第二位。在我局的大力推動下,重慶摩托車重點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紛紛建立起了本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完善規章制度,逐步推行專利戰略;在專利工作上你追我趕,爭創第一;一些企業間還結成知識產權聯盟,共同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糾紛。
國家知識產權局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國重慶摩托車(汽車)知識產權信息中心”于7月25日在渝掛牌。該中心是國家第一個專業的摩托車(汽車)專利文獻數據庫和專利信息服務機構,建成后將通過一個擁有16臺終端的電子檢索室和網站(www.motorpat.com),為客戶提供多個國家的汽摩知識產權信息及檢索服務。
同時,我局會同市經委在全市開展了企業專利試點示范工作。經自愿申報,上級審查批準,確定重鋼、重大為全國第一批專利工作試點企業;確定宗申、力帆、隆鑫、綦齒、川東鉆探公司等五家企業為重慶市專利工作試點企業。我們通過政策引導、營造環境、調解專利糾紛、專利申請資助、人員培訓等措施扶持,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專利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推動了工作的較快發展。
針對我市一些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強,缺乏運用知識產權制度解決權益之爭的現狀,我們主動協調好本市大企業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并通過糾紛的解決開展生動的知識產權教育。如對我市摩托車重點企業之間因“摩托車大貨架”和“摩托車雙金屬缸頭”專利權糾紛進行調解,糾正侵權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幫助重慶三企業應對國外的知識產權糾紛,推動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幫助華陶公司制定了解決專利糾紛的措施和步驟,通過一年多的維權行動,使企業獲得近200萬元的經濟賠償。
近一年多以來,我市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比以往大大增強,民營企業中98%具有了自己的注冊商標,65%有專利,15%有過利用行政或司法程序進行維權的經歷。特別是汽摩企業,目前80%已經建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

通過計劃和市場渠道,讓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財富
專利技術要轉化為現實財富,必須通過市場的檢驗。為讓更多的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財富,2003年,我局又推薦一批專利技術納入了國家和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一些機械制造和中藥制劑的方法等專利技術因此進入市場,并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經中國專利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重慶嘉陵化工廠的“連續氧化生產錳酸鉀的方法和設備”、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的“急支糖漿的制備方法”于12月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兩年一屆的中國優秀專利獎,這兩項專利目前已在市場上創造了近20個億的經濟效益。
要讓更多的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財富,就必須讓專利知識得到普及,要有更多的專利工作專門人才。為此,2003年,我們采取集中辦培訓班和到企業授課、召開研討會和舉辦講座等多種形式,為企業培訓領導干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達5000人(次)以上。
為了系統培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我局聯合重慶市知識產權研究會、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舉辦了“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培訓班”,邀請國家知識產權局、西南政法大學的專家教授講授了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和企業專利戰略、技術秘密保護、知識產權糾紛處理,專利文獻檢索等專業性的知識,30多家企業以及區縣科委和法院系統的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人員近80人參加了培訓學習,取得較好的成績。
我們還與重慶市WTO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渝舉辦了“中國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國際研討會”,為企業培養了一批知識產權的高級專業人才。
任重道遠的重慶知識產權
重慶市的知識產權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要適應科學發展觀,要與世界的知識產權工作相適應,我們的工作是任重道遠的,還需要我們在2004年甚至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為積極應對中國“入世”后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挑戰,增強我市重點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提高我市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并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2004年,我們將在重點抓好面向我市重點工業企業的“重慶市重點企業專利服務行動計劃”,面向我市重點工業企業(包括我市工業五十強企業,六十六戶重點企業,鄉鎮企業五十強企業,約117家),開展專利知識產權服務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成專家小組,赴企業指導幫助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保護和利用,把專利工作切實納入技術創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形成能體現我市產業特色,技術含量高的一批自主知識產權。
通過三年時間的服務(即2004~2006年),力爭使重慶市的專利申請量在2002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并使納入該服務計劃的制造加工類企業都擁有專利,企業專利意識和知識產權管理得以增強。
致力營造有利于保護發明創造,促進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尊重知識產權的市場環境;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推動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WTO要求的企業專利工作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依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重慶市重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適應新經濟形勢的要求,我們要鼓勵產品有出口前景的制造企業申請國外專利。在承辦好“知識產權保護和企業創造力國際論壇”時,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工作,不斷提高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進一步加強專利行政執法工作的力度,維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專利技術的實施與轉化,從而為讓更多的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為現實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