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有什么優越性?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美麗,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各種嬰兒食品。確實,我們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所攝入的食品,但合理的喂養方式也是寶寶健康成長及良好的智力發育的基本條件,因此新生兒出生后選擇什么樣的喂養方式是個關鍵問題。經大量的研究證實母乳喂養是嬰兒的最佳選擇,因為母乳有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僅溫度合適。操作簡單,而且保存方便又不易污染,更重要的是母乳的營養價值,有益于嬰兒的生長發育。
母乳所含的營養素是任何乳類都不能相比的。如與牛乳相比,母乳中的蛋白質最好,乳清蛋白比白蛋白多,其比例約70 :30,而牛奶則為18 :82,乳清蛋白的分子量小,即容易消化,又容易吸收,而母乳中以球蛋白為主,牛乳中以β球蛋白為主,β球蛋白容易引起過敏,這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牛乳喂養的小兒濕疹的發病率要比人乳喂養的小兒高的原因。另外,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牛磺酸有促進大腦發育的作用。母乳中還含有多種抗感染物質,如乳鐵蛋白、分泌型的IgA(尤以初乳中最多)、溶菌酶、多種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鋅,這些物質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母乳喂養小兒發病率低的原因。
母乳中鈣磷比例合適(2:1),有利于鈣的吸收,雖然母乳鐵的含量不高,但鐵的吸收率卻高達50%,因而母乳喂養的小兒佝僂病及貧血的發病率比人工喂養的小兒低。母乳中不僅蛋白分子小,脂肪分子也小,而且含有多種消化酶,有利于小兒的消化吸收,故母乳喂養的小兒消化不良的發病率也明顯降低。
在喂養過程中嬰兒有較大的安全感,能促進嬰兒的身心發育,通過母嬰眼神交流,語言交流,還可以促進母子感情,有利于嬰兒的智力發育。
母乳喂養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1)足月正常的新生兒生后半小時就可讓新生兒吸吮母親的乳頭,以便促進母乳的分泌,其后可根據嬰兒需要隨時哺乳,但并不是小兒一哭就喂,要分析哭是什么原因,可根據小兒睡眠規律大約2~3小時喂一次,晚上間隔長一些,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延長到3~4小時喂一次,一晝夜6~7次,4~5個月以后可5~6次/日,每次哺乳時間約15~20分鐘,50~60%的乳汁的頭5分鐘內吸入,若在哺乳時孩子睡了一定把他弄醒,盡量使其一次吃飽。
如何判斷奶水是否夠吃,看孩子在哺乳后能安靜入睡,體重增加速度正常,在吸吮時能聽到孩子咽奶的聲音,說明奶量充足,否則說明奶量不足。
(2)哺乳時要使乳房盡量排空,以刺激乳汁合成,每次哺乳時應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下次喂奶則從未吸空的那側開始吸吮,使兩側乳房輪流吸空,哺乳前要先換尿布,以防吃完奶后動的過多容易溢奶。喂奶前先清洗雙手,用溫開水洗凈乳頭,母親坐位,抱起嬰兒使其半坐位姿勢躺在母親懷里。哺乳時應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均送入嬰兒口中,母親用食指及中指輕夾乳暈兩旁,手掌托住乳房,使嬰兒能自由呼吸,注意小兒吸吮情況及吞咽情況,防止小兒嗆奶,喂完后用食指輕按小兒下頦,將乳頭輕輕拔出,切記不能在小兒口腔負壓的情況下拔出乳頭,否則易造成局部疼痛或皮膚損傷。哺乳后可擠少量乳汁涂于乳頭上,因乳汁中有豐富的蛋白質的抑菌物質,對乳頭表皮有保護作用。喂完后將嬰兒豎起,頭部靠母親肩上,用手掌輕拍嬰兒背部以使胃內空氣排出,然后將嬰兒右側臥位,以利胃排空,防止嘔吐,要觀察哺乳后嬰兒有無胃食管反流現象,反流奶水若吸入氣管可引起小兒窒息,非常危險。
(3)哺乳期的母親,應注意不能隨便用藥,因各種藥物均能隨母乳分泌,以防危害嬰兒。
(4)母乳喂養的小兒一個月后可適當練習用橡皮奶頭喝水,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吃母乳乳頭不用奶瓶,一旦不能喂母乳只能用匙喂奶喂水,非常不便。
(5)母親生產后7天以內分泌的乳汁為初乳,營養價值非常高,含脂肪少而球蛋白較多,微量元素及免疫物質也多,7~30天為過渡乳,含脂肪最高,蛋白質及礦物質逐漸減少,2~9個月為成熟乳,10個月以后為晚乳,營養成份逐漸減少,因此4個月以后的嬰兒單純母乳喂養已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應逐漸加輔食。8~12個月的嬰兒為斷奶最適宜的時期,一般從6個月以后可減一次奶用輔食代替,以后逐漸減母乳而代之牛奶或配方奶,一般夏季不要斷奶,以免發生腹瀉。
什么情況下母親不應哺乳?
(1) 母親乳頭有裂傷時不能讓孩子直接吸吮,可用乳頭帽哺乳,或將奶吸出用奶瓶哺乳。
(2) 有乳腺發炎時不能哺乳,若母親發現乳房有硬塊腫脹,即說明乳汁排泄不通暢有乳汁淤積,應及時熱敷按摩,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防形成乳腺炎。
(3) 若在哺乳期間母親突然發燒、急性疾病,應暫停哺乳,主要防止傳染給嬰兒,可將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4) 母親有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或慢性病如腎炎、甲亢、精神病、糖尿病或體質特別虛弱者均不宜哺乳。
(5) 新生兒黃疸由母親引起者可暫停母乳,待黃疸消退后再繼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