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雪怡,曾任全國微波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康復醫學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肝癌防治研究會理事等學術職位。
從事軍隊醫療教學科研三十余年,在康復治療、射頻治癌、養生保健、醫學營養等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追求健康和長壽,一直是人類探索的主題,尤其是長生不老,更是許多君王的夢想。但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逃脫疾病和老死!其實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面對病痛折磨時的煎熬。WHO(世界衛生組織)曾告誡人們:健康是人類的第一財富。雖然擁有健康,并不等于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卻會失去一切。
目前,對人類構成最大威脅的疾病早已不是20世紀上半葉的流行性傳染病,而是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全球每年死于這些疾病的人數高達數千萬。如今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整個人類正面臨新一輪傳染病和所謂的現代“文明病”的危機。
有關部門曾做過一項有關健康狀況的調查,其結果令人吃驚:在我國健康人群為5%,病患者約20%,亞健康狀態75%。
什么是亞健康?亞健康是指人的機體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醫學權威人士指出,如果對亞健康再無動于衷,那么不久的將來,亞健康人群中有2/3的人將死于心腦血管疾病,1/10的人將死于腫瘤,僅1/10的人有望安享天年。這些人群正忍受著亞健康給他們帶來的種種痛苦,以至于醫學界把亞健康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
世上許多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買到,唯獨生命是無價之寶,無論富人與窮人、高官與平民,生命都將公平對待,僅此一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生命跟著健康走。
什么是健康?盡管健康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掛在嘴邊,但對于健康的真正定義,未必人人皆知。
WHO對健康的定義“是整個身體、精神和社會生活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并認為健康是一種“狀態”,人的健康狀態往往波動在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程中。它的積極意義是更全面地考慮到人的生物、心理與社會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這一概念改變了以往人們以軀體有無病痛作為判斷“健康”與否的傳統觀念(生物醫學模式),促進了舊的醫學模式的轉變,所以新的醫學模式為“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并強調建立牢固的以預防為主的保健系統,從治療疾病發展到預防疾病,從保護人群健康進入了更主動的促進健康、延年益壽。
可以這樣理解,治療疾病是被動戰,勝負難說,有可能治得好,也有可能治不好,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而自我保健則是主動出擊,是有備而戰,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讓問題發生、發展。

WHO的專家研究指出:在人們的健康因素中,遺傳因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因素占8%,氣候環境因素占7%,而后天自身因素占60%。可見后天自身的影響對于人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此話不是沒有道理。
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WHO總干事中島宏先生告誡人們: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無知,因為很多病是可以不讓它發生死亡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何讓人們從無知到知,知之而行呢?首要的一步就是健康教育,積極主動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瀏覽有關醫學保健的報章雜志,甚至還可以結交一些醫生朋友當自己的保健顧問,從而幫助人們認識預防疾病和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根據生物學的原理,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50歲,科學界公認人的壽命應該是120歲。那么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呢?著名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教授告訴大家:在120歲當中,70歲以前沒有病,活到80~90歲也很健康,活到100歲健康不是夢,人人都應該健康100歲,這是正常的生物規律。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是:提前得病、提前殘疾、提前死亡。
有個怪現象,在晨運的人群中,很難見到青年人,在健康科普講座中,幾乎都是青一色的中老年人,為什么這些吸引不了年青人?一個誤區導致這種怪圈,不少人認為保健、抗衰老是中老年的事,與現在無關。誠然年輕意味著健康,年輕時機體的調節能力強,但是年輕的時候如果不注重養生保健,工作起來廢寢忘食、玩耍起來通宵達旦、吃喝起來隨心所欲、失戀時刻要死要活,這實際上是“透支健康”,請問,我們有多少健康可透支?衰老是“無聲的殺手”,人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突然老了,長久下去,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一個失去健康的窮人。
科學早就證實,人體成熟的同時,也就是衰老的開始。衰老是一個逐漸累積的慢性過程。我們為什么不在衰老的一開始就著手呢?為什么一定要等自己衰老以后才去做“亡羊補牢”的事呢?有人形容現在的情況是45歲前用健康換金錢,45歲后,用金錢換健康。其實在某種情況下,再多的錢也是換不回健康和生命的,此時健康尤如一江春水,一去不復返。

遺憾的是并非每一個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或懂得如何保健與維護,對于健康的態度有四種人:
* 聰明人:投資健康,無病無痛、自然而終,活過100歲
* 明白人:儲蓄健康,至少活到80~90歲
* 普通人:漠視健康,帶病帶殘、痛苦而死70歲
* 糊涂人:透支健康,早衰早死
朋友,您會是那種人?
我們不要做第三種人,更不要做第四種人,起碼要做個明白人,當然最好做個聰明人,投資健康,無病無痛,自然壽終,活到120歲。誰都可以活到120歲嗎?應該說人人都有這個機會,但有一個根本的前提,那就是看你怎么個活法。
WHO在其“維多利亞宣言”中用四句話做了精辟的概述: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四句話,16個字,能使腫瘤減少1/3,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平均壽命延長十年以上,而且不花什么錢。
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么不這樣生活呢?
編輯寄語:從2004年12月期起,本刊將為“健康”開設專欄,歡迎更多的朋友提供您有關健康的寶貴經驗與教訓,以幫助更多的人。同時,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疑問及困惑,也希望能及時與我們交流,我們會盡一切可能找到相關專家,為您找到最詳細的解決之道。
讓我們一起:以健康的身體,享受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