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林
內容提要利益法學方法完成了法學方法論的現代轉向。作為方法論上一支頗具爭議的流派,它在將法學方法的視野開啟至實體價值領域的同時,卻沒能解決利益權衡與價值判斷的合理性和客觀性問題。無論是德國競爭論式利益衡量論,美國通約論式社會利益觀,還是當代學者的圖標論式計量方法,在這個問題上都顯得功虧一簣。究其根本,是利益法學方法所采的“現象學還原”手法,未能解決概念界定、基準選擇和法學思維的定位問題。它實質上只是“法權感”的一種高級形態,而不是一種自足的法學方法。
關鍵詞利益復興法學利益衡量法學方法價值判斷現象學法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