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柏林
內容提要個人交往主體性是個人主體性發展的新生形態,它由主體能動性和交往社會性兩大要素構成,前者表達的是“有我”的樣態,后者表達的是“有交往”的樣態。如果單純地強調其中一個要素,就會造成結構失衡,形成“無我的交往”或“無交往的我”;只有將二者和諧統一,才能切實生成“我交往”樣態的個人交往主體性。
關鍵詞個人交往主體性內在本質雙重構成結構匹配
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5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