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國鼎
丈夫死后,時英老來從子,隨兒子去了澳大利亞。
兒子是那里的白領,手下管著幾十名工人;兒子住的是別墅式洋房,好大的院子。老娘身體好著呢,想單獨過,兒子給她買了公房的一個樓面,老娘自己住一套,剩下的全都租了出去。兒子平時每天打三個電話給老娘,還每個禮拜天來看老娘,帶著老娘不是去海邊就是去公園,不是去商場就是去超市,最后在飯店吃足喝飽才算結束。
平時,時英生活很有規律,每天去小區附近的花園里鍛煉,和同是中國過來的老人聊天,然后便是買點菜回來燒燒。房客中的華人也不時地過來和她說說話兒,嘗嘗她燒的上海小菜;閑遐時,她借幾盤華語碟片回來打發時光,或者看中央四套的準點華語新聞,或者是聽當地的華語廣播。當地有四個華語廣播電臺,用的是普通話或粵語。當然,她還經常打電話到國內來,和親朋好友說兩句。那里的電話費稀爛賤,買卡更賤,花十元錢打得你忘了時間。可以說,她生活得很充實、很愉快。
這是個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去那兒不久,時英便有了免費醫療。
澳大利亞的賭場是很講究的。你看這家大賭場開設在海邊,風景迷人,各種賭具應有盡有。為了吸引顧客,賭場開設了自助餐廳。外國人也知道“堤外損失堤內補”的道理,為了吸引賭客,吃自助餐大約只需花費兩瓶飲料錢就可以了。第一次,兒子還帶老娘去看了看賭場。“喲,這么多華人呀!”時英感嘆道。但是到餐廳里一看,情景就大相徑庭了,里面大都是金發碧眼的洋人。“外國人比中國人好。為什么中國人都喜好賭呀!”時英想起在大陸時到處可以聽到的麻將聲,更是感慨了一番。這時兒子說話了:“像我這樣在這里待了多年的華人,只要不賭,一般都能存下幾個錢的,都不會有什么生活上的問題的,許多人賺到了又在賭場里輸掉了。”
今天在餐廳吃的是大龍蝦,蘸著作料,吃得實在是開懷;還有水果色拉也做得甚好,符合時英的口味。時英吃著吃著,便超過了底線。
“今天吃得多了。”
“散散步吧。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誰知散了步,肚子里還是發脹。
“這樣吧,去看看醫生吧。”兒子說娘。
娘想不去了,但想想是免費醫療,去就去吧。
“怎么回事?”醫生問。
“她肚子不舒服。”兒子代娘回答。
“讓她自己說。”醫生講。兒子把這句話翻給娘聽。
娘說,肚子發脹,興許是吃多了。邊說邊想著醫生會給她開什么藥,食母生?嗎丁啉?健脾消食的中藥?
這個功夫,兒子早就把話翻給醫生聽了。
醫生要時英躺下,略微摸了一下她的胃,洗了手后寫上治病記錄。
“以后吃東西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飽。可以回去了,你的胃蠕動得很好,只是里面食物多了些,需要點時間罷了。”
“沒有藥?”走出門,娘問兒子。
“沒有藥。在這里,一切都聽醫生的,醫生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給你用藥的,原則上是:一樣的病用一樣的藥——不管你是總理還是平民。”兒子說。
大概兩小時后,時英上了一次廁所,肚子發脹的感覺沒了。更重要的是,她也想通了。
“其實,醫囑也是藥。我想,如果我跟你老爸不但自己搓麻將賭博,也不教育你不要賭博,你可能不會有今天。”
兒子會心地笑了。除了醫生和父母外,兒子一下子竟聯想起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