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瑞雪
乍看施丹,人們常常驚異于這個川妹子的清純秀美,卻不知巴山蜀水賦予她的不僅有嬌美的容貌,還有那剛柔相濟的性格。
2002年4月16日,是央視體育頻道綜合欄目《早安中國》的生日。這一天,施丹作為該欄目的演播室主持人第一次上了直播。從那時起,她便開始了迥異于同齡人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每天凌晨4點起床,5點上班,雷打不動。沒有觀眾的掌聲、沒有鮮花的簇擁,為了每天第一時間向觀眾道早安,施丹默默承受了很多,同時也放棄了很多:冬季的凌晨4點正是北方一天中最冷最黑的時候,而施丹卻要迎著凜冽的寒風,獨自一人踏上工作征程;幾年來身處繁華的首都北京,這個年輕的姑娘卻沒怎么見過長安街的斑斕夜色,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她必須每天晚上9點鐘睡覺。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出乎常人意料的生活規律下,施丹竟不間斷直播了360個工作日。或許每天一個小時的直播節目,對于電視人來說并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一個每天需要凌晨4點鐘起床,來參與這樣一個融新聞、信息咨詢、健身休閑娛樂、減肥紀實等內容于一體的,且需要播、報、說、評多種角色轉換的直播節目,并且已經連續堅持360個工作日而且還要堅持下去的主持人來說,施丹是了不起的。她正在成功地擔負著一名電視主持人的責任。也正是因此,施丹榮獲了央視年度“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才藝并茂,大步走進主持生涯
施丹從小就是一個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女孩。幼年時期,良好的家庭環境就為她的成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也從根本上塑造了她開朗活潑的性格。由于父母十分重視培養她的藝術素質,童年時期的施丹便得以接受多方面的藝術熏陶。4歲至6歲期間,她學習了藝術體操,之后又廣泛接觸了音樂、舞蹈。小時候在藝術學校讀書,上大學學的也是與藝術有關的專業,從少年時期的音樂、舞蹈到青年時期的朗誦、主持,似乎造就了施丹與藝術難以割舍的聯系。
在四川師范大學的四年播音主持專業學習中,施丹先后學習了新聞、播音、主持和傳播等專業知識,系統地接受了正規的電視新聞專業教育。大學時的施丹每天埋頭讀書,在同學們眼中并不是一個非常惹人注目的女孩,但正是這段時間的刻苦學習,為她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99年,還在上大三的施丹到電視臺參加實習時,就主持了成都電視臺的《導游》和《歡樂花園》節目,以及四川電視臺的《生活家園》欄目和大型紀錄片《飛越四川》。實習時一直做旅游、綜藝和生活節目主持人的施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跨入了央視體育頻道。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步“從貼近女孩子生活的領域突然跨到了男孩子的領域里去了”,而促使施丹實現這種跨越的卻是她的一張照片。2001年7月,央視《早安中國》節目挑選主持人時,施丹在外景地主持節目時所拍的一張工作照引起了制片人的注意。或許是制片人“希望在所謂的男人的領域里面增加一些比較輕松的陽光”,施丹憑自己在照片和電視片中顯露出的氣質與干練,被選進央視體育頻道。
在央視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很大,但酷愛藝術的施丹還是會忙里偷閑到舞蹈學院練練芭蕾舞、聽聽音樂會。精神狀態非常好的時候,她還會拿出小時候學的藝術體操的功底來壓壓腿、跳跳舞。施丹從小就特別喜歡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等戲劇大師的劇作。在生活、工作之余,她還會忙里偷閑,閱讀一些散文以及偵探類小說。在體育頻道待的日子久了,每天主持的是與體育有關的節目,天天接觸的是體育界的新聞、信息,原本對體育并不很熱的施丹漸漸地又迷上了體育運動。
苦中尋樂,傾情送出“第一聲早安”
施丹看到的北京跟多數人眼中的北京不一樣。清晨4點多鐘,廣闊的北京城空無一人,“冬天的清晨是漆黑的,有時候還下著大雪,出門非常險;夏天卻很幸福,天是亮的,很舒服!”施丹滿足的語氣讓人體味出苦中尋樂的酸楚。逛夜市、賞夜景,和朋友上酒吧聊天對于年輕的都市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夜生活,然而施丹卻幾乎沒有享受這份消遣的機會。
生活的反常規性只是施丹面對壓力中的一小部分,作為《早安中國》這樣一個早間綜合欄目的主持人,施丹工作的難度也非同一般。《早安中國》涵蓋了從新聞、信息咨詢到健身休閑娛樂、減肥紀實等多方面的內容,無論是播報新聞、提供咨詢,還是評述賽事、健身互動,每一個小板塊都各有各的風格定位,無論哪一部分都要求施丹能夠迅速變換風格進入角色,做到播、報、評、說樣樣精通。就是在這樣一種對主持人要求甚高的節目中,施丹卻從中找到了一種“感覺”。她說她每天做節目就是有那么一種狀態,就像是在說新聞。“尤其是體育新聞,說出來比較有味道,是一種真正的交流。”當然,節目中出現錯誤對每一位直播節目主持人來說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施丹懂得,一個好的主持人會懂得如何圓場,如何把一個節目發揮到極致。
施丹的節目時間雖然一直很早,但收視率卻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形成了其固定的收視群體后,她和她的節目得到了全國3000萬肥胖的朋友的關心。施丹說:“我最大的欣慰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著《早安中國》的新聞,談論我們的媒體掃描、體彩開獎、減肥紀實追蹤等節目。而最令我開心的事是得到觀眾的認可,所以即使為此天天早起,犧牲北京的美麗夜景也值得,因為每天清晨帶給大家第一縷陽光是我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