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夫
5月31日,《新民晚報》發表了一則社會新聞:
結婚大喜之日突遭飛來橫禍。昨天下午1時40分左右,延安東路隧道內發生一起5車相撞事故,其中一輛婚車被撞嚴重,新娘受傷。
在浦東金茂大廈門口,記者看到一溜排列著的5輛轎車,其中最為“破相”的是一輛扎著鮮花的“奧迪”婚車,只見玫瑰花瓣散落一地,車頭被嚴重撞癟,后左保險杠跌落,后右車門變形,車尾凹陷。
據目擊者稱,5車相撞時,婚車正好位于中間第3輛,披著婚紗的新娘已被送往醫院救治。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新聞本身是一種客觀報道,而標題用的是《婚車被“吻”新娘受傷》,看了總覺得不是滋味。婚車被撞,大為不幸,豈可用被“吻”這樣的詞,這不是在人家的傷口上撒一把鹽嗎?標題固然要生動有趣,但要看是什么新聞,不能興之所至,毫不顧及讀者的心情。
更有甚者,同月26日上午,104國道句容段發生慘烈車禍:一輛商務車與一輛中巴車對撞,造成3人當場死亡。而這則新聞在一些媒體上的標題卻是《104國道昨日發生慘烈車禍兩車“熱吻”3死10傷》。
車禍確實極其慘烈,每一位具有同情心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到揪心,他們的家人更要承擔難以排解的精神痛苦。新聞用“熱吻”為賣點,將痛苦當調料,拿精神傷害當幽默,隨意而不負責地調侃,死難者家屬看到后肯定會非常難受,讓人覺得有點幸災樂禍的味道!
“吻”和“熱吻”,都是令人神往的陶醉和迷離幻境,也是一種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而車禍卻是極其慘烈的、悲痛的,更是殘酷的情感打擊。記者也許想用幽默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輕松,卻無意陷入不人道的誤區。拿別人的生死攸關當幽默,失去了健康的輿論導向。因此,這樣的新聞題目不合適。但愿記者和編輯在為慘烈的社會新聞做標題時,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調侃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