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翔
“唯一”的東西肯定是新聞,“第一”的東西也肯定是新聞,搞新聞的人誰都明白這一點。因此,時刻不忘在“唯一”、“第一”上做文章,找由頭,也就成了某些記者和媒體慣常使用的拿手好戲。至于真的是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是難得有人較勁;二是鬼曉得。只是一些明眼人、有心人時常憤憤然:又被耍了!
讀6月19日的《江南時報》,就有這樣的感覺。報上有一條很醒目的新聞,標題為《29歲姑娘嫁給63歲囚犯新郎還要坐上18年牢》。第一句話就是:“昨天,29歲的上海姑娘小史在杭州江干區婚姻登記處,與63歲的男友老趙登記注冊結婚,這是司法部唯一特批的正在服刑中的新人走出監獄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文章寫得一般,反反復復向讀者兜售的就是兩個字:唯一。
果真是“唯一”嗎?一般人也許不會多想,但筆者忽然記起今年初參加一個新聞評獎,有人曾為此較過勁,當時的結果是發現全國各地有好幾起此類“唯一”的“監獄婚禮”,那條和《江南時報》一樣,報道“第一個”經司法部特批的服刑人員和未婚妻登記結婚的新聞,自然因“第一”不實而落選了。就在不久前的5月29日,一些媒體還曾報道淄博監獄為5名重刑犯舉行集體婚禮,這5名重刑犯也都是被有關部門批準,走出監獄到淄川區婚姻登記部門辦理的結婚登記手續。有如此多的“第一”在先,《江南時報》此時再說“唯一”,就顯得有些滑稽了。
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事實不準確,新聞就會走樣。一個國家那么大,要搞準“唯一”、“第一”,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絕對把握,一般情況下還是慎言“唯一”、“第一”為好。其實,大量的新聞是不需要“唯一”、“第一”的,事實感人,大眾關注,不是“第一”,照樣“抓”人。若弄巧成拙,反而會留下笑柄,讓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