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未必無憂
龔發甫
高枕無憂,源自《戰國策·魏策一》:“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是說把枕頭墊得高高的,可安心睡覺,無所顧忌,放松警惕。現在多指一種無憂無慮的心境。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睡覺高枕,未必無憂。因為,枕頭過高既不利于休息和健康,又是頸椎病的重要誘發因素。
《人體解剖學》告訴我們,人類的脊柱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它是靠椎間盤、前后縱韌帶連接的,人在胚胎和嬰兒時期,脊柱的生理彎曲表現為后凸;出生5個月后,開始爬行或坐著仰頭,頸椎間盤漸漸前面變厚、后面變薄,形成頸椎前凸。頸椎和腰椎的前凸,用來平衡胸椎和骶尾椎的后凸。
人們上班、做工、種田、閱讀、書寫,乃至做家務、吃飯,總是低頭屈頸的時候多,會使頸椎椎間盤前一部分受壓。這樣,脖子后面的韌帶、肌肉老是被拉緊。時間一長,就感到疲勞。睡眠是全身放松休息的時機,理應讓頸椎在自然狀態下放松,充分休息。如果將枕頭墊得高高的,與工作、生活時的低頭姿勢相差無幾,甚至更厲害,就談不上放松休息了。人的睡眠時間占人生的1/3左右。如果長期高枕,使頸椎間盤長期受壓,頸后韌帶、肌肉發生慢性勞損,頸椎的生理彎曲發生改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刺、肥厚的韌帶可能壓迫附近的脊髓、神經根和血管,不知不覺就患上了頸椎病,輕者頸部、肩部酸痛、脹痛,頭痛、視力模糊,小臂和手指麻木、疼痛,重者步履不穩,或走路有踩棉花感,或突然倒地。如此說來,實在是“高枕有憂”。
那么,枕頭究竟多高才合適呢?這與每個人的睡眠姿勢有關。習慣仰臥的人;枕頭高度應是頸部生理彎曲的后沿頂點與頭和背部連線距離,也就是人平衡時,床鋪平面到頸部生理彎曲后沿頂點的高度。習慣側臥的人,枕頭高度應是1/2(肩寬—頸部最小寬度。)
2型糖尿病人用胰島素的指征
袁秉煃
長期以來,糖尿病被為分Ⅰ型(胰島素依賴型)和Ⅱ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現在,醫學家公認這樣分型不合理,于幼年期發病的糖尿病人必須使用胰島素,而于中老年期發病的糖尿病人中有許多患者也須用胰島素。故現在把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以區別于過去所稱的Ⅰ型、Ⅱ型。
在發達國家,2型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者約占50%,國內約10%。原因是醫療條件較差;有的病人怕注射麻煩;一些病人則是存在“怕上癮”的認識誤區。
2型糖尿病人在以下幾種情況時須使用胰島素:
1、空腹血糖在10毫摩爾以上者,其中多數是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的患者;
2、合并嚴重肝腎損害時,因為絕大多數口服降糖藥會損害肝、腎;
3、已并發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者;
4、孕婦;
5、手術、重癥感染者;
6、因合并其他疾病須使用可加重糖尿病病情的藥物(噻嗪類利尿藥、糖皮質激素)
7、對口服降壓藥過敏者。
現在,“胰島素注射筆”已經問世,筆芯中是預選混合型的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含30%可溶性胰島素和70%低精蛋白鋅胰島素混懸液。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制成,“注射筆”是一種改良器械,針頭極細,可由本人隨意選擇腹部、大腿皮下按劑量注入,幾乎無痛感,注射前只須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只需每次調換針頭(針頭是供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應丟棄),使用方便,患者樂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