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50多年的實踐,形成了以大慶精神為核心內容的中國石油文化
一部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既是一部百萬石油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創業、拼搏進取的奮斗史,也是一部孕育、發展和弘揚優秀石油文化的文明史。在幾代石油人使我國從年產原油12萬噸的“貧油國”躍升到世界第五大產油國的偉大實踐中,培育了具有豐富內涵的中國石油文化。
上個世紀50年代,石油人建起了被譽為石油工業搖籃的玉門油田,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一厘錢精神;設備缺乏、自己修造的‘窮鼓搗精神;原材料不足、改制代用的‘找米下鍋精神;人員不足、多做貢獻的‘小廠辦大事精神;修舊利廢、挖潛增效的‘再生產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玉門精神”。著名石油詩人李季曾滿懷激情地寫下:“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的壯麗詩篇。
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的大慶石油會戰,以中國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數萬石油職工,以“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氣概,鏖戰三年,一舉將中國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正是在這場彪炳史冊的石油會戰中,形成了影響深遠、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和中國工人階級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黑天和白天干工作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干工作一個樣、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干工作一個樣、沒人檢查和有人檢查干工作一個樣”的“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優良作風和管理理念。
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各個時期,石油人將大慶精神與本企業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加以弘揚,豐富了企業文化內涵。在蘭州煉油總廠生產建設中,提煉出“奮發進取、為國爭光的志氣,艱苦奮斗、勤儉辦廠的傳統,嚴字當頭、科學文明的作風,獻身石化、愛廠如家的感情”的“蘭煉精神”。石油長輸管道建設形成了“管道為業、野戰為樂、艱苦為榮、四海為家”的“‘八三管道精神”。塔里木石油會戰形成了“艱苦奮斗、真抓實干、五湖四海”的“塔里木精神”。
正是在一場場艱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中,在一次次開拓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石油人將不畏艱苦、勇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同吃苦耐勞、埋頭實干的作風相融合,將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同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在中國石油工業的建設和發展時期,凝聚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積淀了中國石油文化的歷史底蘊,形成了以大慶精神為核心內容的中國石油企業文化。
一是形成了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的企業精神。1981年,黨中央第47號文件,把大慶精神高度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獻身)”。大慶精神像一面旗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為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和國家繁榮富強奮斗不息。
二是形成了以“鐵人”王進喜、“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當代青年的榜樣”秦文貴、“中國石油管道人”張立福、“英雄女采油工”羅玉娥、“黨的好干部、職工的貼心人”李賀等一大批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的先進人物典型和以大慶油田等為代表的企業典型。
三是形成了“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價值觀。
四是形成了“崗位責任制”、“三老四嚴”、“四個一樣”、“五個過硬”、“基層建設、基礎工作、基本功”的“三基”工作等中國石油獨有的企業管理理念。
五是擁有了大慶“松基三井”這樣最年輕的國家級文物,以及“鐵人第一口井”、新疆油田“黑油山”、長慶油田“好漢坡”、塔里木油田“塔中四井”、煉化“五朵金花”、“八三”輸油管線、西氣東輸工程、塔里木沙漠公路、蘇丹石油項目等一批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見證石油工業發展的企業形象標志。
六是確定了被社會認知的企旗、企徽等企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
七是擁有了一批以石油人、石油事為題材的石油文化藝術精品。
八是初步形成了立體的企業文化建設格局。
半個多世紀來,中國石油工業培育的優秀石油企業文化,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石油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也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石油特色企業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繼承中創新,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文化
中國石油在新的發展時期,實施企業文化戰略,將厚實的文化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核心競爭力和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工程,服務于企業發展戰略。
集團公司黨組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強企”戰略。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內外石油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集團公司提出了實施“由國內石油公司向跨國石油公司轉變、由單純的油氣生產商向具有復合功能的油氣供應商轉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黨組充分認識到,要在全球化競爭中不斷拓展市場,增強企業實力,就必須建設既有國際化企業集團的通識特征,又具有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以文化力的提升促進企業實力的提升。2001年,集團公司黨組將企業文化建設列為集團公司“十五”期間重點實施的“十大工程”之一,2003年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在新的形勢下和新的發展階段,企業文化建設要充分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按照‘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賦予‘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著力培育符合現代企業發展方向、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企業文化,形成統一的企業精神,內塑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外樹良好的社會形象,促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建設”,實施“文化強企”戰略。
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組織結構,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了企業發展整體組織領導之中。集團公司成立了由黨組書記、總經理任主任的企業文化建設委員會,統一負責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每年集團公司工作會議,都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全面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統一部署,統一安排;各所屬企業都明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職能部門,以健全的組織機構保證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推進。
內研外學,汲取企業文化建設豐富成果。集團公司領導及有關人員先后到國內外著名企業如美國GE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海爾集團、長虹集團等企業學習考察;與國際大石油公司進行企業文化對標分析,汲取其精華;多次召開企業文化建設研討會,開展企業文化課題研究,交流企業文化建設經驗,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和建議,在職工中開展“企業文化之我見”征文等活動;編輯了《中外企業文化概覽》、《論中國石油企業文化建設》、《中國石油企業文化故事集》三本書,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學習借鑒,使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不斷提升。
研究制定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綱要),引領企業文化工作。在黨組領導下,經過上上下下反復討論,集思廣益,數易其稿,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綱要(試行)》作為加強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指導性文件,于2003年5月正式頒發實施。《綱要》進一步明確了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具體措施。
按照“三統一”原則,明晰集團公司企業文化主要要素。
中國石油集團現有113萬職工,產業鏈從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運輸、機械制造、工程技術服務,延伸到油氣化工產品銷售、國際貿易,業務遍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集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的特大型國有石油石化企業集團。下屬企業業務內容、產業特點、組織結構、產權結構各不相同。集團公司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實際出發,繼承發揚石油企業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企業文化,做到企業形象識別、企業精神、核心經營管理理念“三統一”,以統一的企業文化凝聚百萬石油人。
規范統一企業形象標識系統。集團公司專門設計了體現企業目標、使命和特點的集團公司CNPC標識,以企業標準形式下發,作為統一企業形象識別規范使用。所屬企業在市場中共擎一面旗,同揚一品牌。股份公司潤滑油分公司通過“昆侖潤滑油源自中國石油”的宣傳策略,既提升了企業形象,又提高了品牌價值。走向海外開拓國際市場的石油隊伍,在異國他鄉堅持升國旗、企旗,激發了員工為國爭光、為企業爭譽的昂揚斗志。中油長城鉆井公司在開拓國際市場中創中國石油品牌,已帶出國鉆(修)機100臺,在28個國家作業,境外資產總值達56億元。
賦予大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產生于大慶石油會戰,在建國初期戰勝困難,為我國石油工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依然是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以大慶精神凝聚職工,先后宣傳了“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等一大批繼承發揚大慶精神的先進代表;評選表彰了在新時期弘揚大慶精神的“百面紅旗”;把紀念鐵人王進喜同志誕辰80周年攝制的大型電視紀實片《鐵人王進喜》作為弘揚企業精神的教材;將36個見證了中國石油企業精神的標志性場所命名為首批集團公司企業精神教育基地,使時代化了的企業精神在每個職工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成為激勵廣大職工闖市場、創新業的精神動力。
任何先進思想和先進文化都需要與時俱進,大慶精神也需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集團公司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加快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合理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集團公司將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大慶精神作為集團公司統一的企業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繼承和弘揚。賦予“愛國”以愛崗敬業、產業報國、持續發展、為增強綜合國力做貢獻的新內涵;賦予“創業”以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創業永恒、始終不渝地追求一流的新內涵;賦予“求實”以講求科學、實事求是、“三老四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新內涵;賦予“奉獻”以職工奉獻企業、企業回報社會、回報客戶、回報職工、回報投資者的新內涵。
提煉“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作為集團公司統一的核心經營管理理念。誠信,就是要立誠守信,言真行實。中油股份公司一諾千金,實施低成本戰略,上市三年降低成本90億元,實現了對股東的承諾,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股票價格穩步攀升,去年年底收盤價為4.45港元/股,與發行價相比上漲了近2.5倍,顯示了良好的成長性。各所屬企業開展誠信教育,如:中油一建公司制定出了《誠信職工守則》、《誠信職工行為規范》,開展“做誠信職工、建精品工程”主題教育活動,把“先造人品后造精品”落實到每個人、每道工序上,在社會上樹立了“中國煉建第一軍”的新形象。
創新,就是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集團公司把創新作為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永葆生機的源泉。中油股份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轉變觀念搞勘探,解放思想求發現”,以“創新管理和問題管理”為管理切入點,總結了“勘探開發一體化”、“巖性油氣藏精細勘探”等19項創新成果,取得勘探開發一系列重大突破,僅去年就新發現5個億噸級油氣田和12個5000萬噸級油氣區塊,石油控制和預測儲量創近年來新高,確保了國內原油產量穩中有升。煉油與銷售分公司遵循市場規律,創新配置、運輸、定價、結算“四統一”營銷模式、“一級集散、二級分散、三級零售”營銷思路、配送制和銷售代表責任制營銷渠道,成品油銷售量、零售比例、市場份額和化工產品的總銷售不斷提高,國內成品油市場份額達到43.3%,零售比例達到45.1%,直銷率達到68.9%。
業績,就是把業績作為企業一切生產經營結果的最終體現,作為評價發展最關鍵的指標,衡量單位和職工貢獻的重要尺度。集團公司以全面業績為導向,建立優勢明顯、市場前景良好、盈利能力強的產業群和生產鏈;建立能源一號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降低采購成本5%;開發網上銀行系統,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封閉運行,降低風險和成本。自2000年以來,集團公司連續4年利稅超過1000億元,規模實力和經濟效益在全國大型企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所屬企業也把業績作為發展的基礎,如:吉林化建公司發揚愛車如命、視形象如命的“大吊班”文化,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態度、令人信賴的服務質量、令人欽佩的服務效率”,詮釋“爭第一、奪紅旗、創金牌”的新型理念,實現了50年生產經營不虧損。
和諧,就是要更好地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集團公司秉承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理念,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加強環境保護,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創造能源與環境的和諧。如:在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中,依靠科技進步,弘揚鐵人精神,把西氣東輸工程建設成為高科技工程、綠色工程、優質工程、陽光工程。
安全,就是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確保安全運行。集團公司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價值,把人民群眾和廣大職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特別是今年以來,深入開展各種安全學習教育活動,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視安全為創造優良業績、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全面推進,形成集團公司所屬企業基層單位的立體企業文化建設體系。
企業文化既有共性,又具個性。我們按照“系統思考、立體推進、重點突破”工作思路,引導所屬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探索具有本企業特色、操作性和適應性的企業文化,形成了集團公司所屬企業基層單位完整的全方位立體化企業文化建設體系。
明確發展戰略,用企業發展戰略凝聚職工力量。各企事業單位在集團公司總體發展戰略指導下,確定本單位發展目標和企業文化建設目標,并以此凝聚人心,使企業文化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大慶油田公司適應市場競爭和自身發展需要,圍繞持續發展,提出了“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的戰略目標。大慶煉化公司明確了建設世界級聚丙烯及油田化學品基地,管理高效率、產品高質量、科技高水平、經營高效益、隊伍高素質的“建設兩個基地、實現五高發展”的目標,把職工的力量凝聚到企業發展中來,成為4個“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之一。
著眼總體戰略,研究制定本單位企業文化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各企業將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整體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整體管理序列。到目前,所屬大企業都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長遠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制定了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及實施意見。長慶油田分公司本著“著眼于人,作用于人”的方針,以“一切注重實效”的管理理念,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追求卓越”的目標,大力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原油產量躍上千萬噸臺階,并成為西氣東輸工程、陜京管道重要氣源地。石油管道局面對重組改制、市場變化等實際,提出“創新思維,實現超越,爭雄國內,走向世界”的目標,以施工一線為切入點和落腳點,為生產經營和重點工程建設服務,成為世界知名的管道建設商。
制定《企業文化手冊》,全面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各企業進行文化整合,制定《企業文化手冊》,對企業發展目標、經營管理理念、企業行為、職工行為等方面的具體內容作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規范,并以此為契機,全面啟動、深化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大慶石化總廠通過《企業文化手冊》,向職工講解了公司的歷史、現在和未來;企業宗旨、企業價值、企業道德;企業經營、市場、人才、QHSE、服務等理念;員工和管理者的行為規范及企歌等內容。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實施物質、制度和精神“三位一體”文化,同步完善理念、行為、視覺、聽覺四大形象識別系統,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文化支持。四川石油管理局賦予“艱苦奮斗、求實創新”新的內容,以“企業即人、無人則止”的人才理念提高員工整體素質,盤活了以人為載體的無形資產。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為中國石油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了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建設,把職工個人追求和企業目標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職工產生濃厚的認同感、歸宿感。企業文化建設同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的結合,較好地發揮了凝聚功能,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確保了1998年集團公司組建、1999年內部重組、創建股份公司、2000年股票境外上市、存續企業平穩過渡、加快發展等重大改革順利實施。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職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近年來,我們引導職工深刻認識市場觀念、市場速度、市場份額、市場效益之間的內在關系,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市場觀念、效益觀念、發展觀念,使股份公司與存續企業規范運作、協調運行、雙贏互利、共同發展。市場觀念深入職工心底、腦中,激發出更快的市場速度、更高的市場標準、更大的市場目標。如:華北銷售分公司去年一年就新投運加油站536座,銷售量突破千萬噸。效益為先的市場速度,帶來了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如東方物探公司主營業務全球市場份額達到12%,海外業務連續4年以50%的速度增長。市場為先的觀念、市場為先的速度、快速拓展的市場份額,帶來了良好的市場效益,集團公司成立以來銷售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3.2%,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達到72.2%。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石油深化改革、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先進的企業文化,既是現代企業制度應有之意,也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重要保證。集團公司注重以中國石油企業精神凝聚職工思想,以中國石油核心經營管理理念促進職工轉變觀念,以先進典型規范職工行為,以發展目標吸引職工投身改革,初步構建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中油股份公司建立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資產、債務、隊伍結構得到明顯優化,實現了股份公司與存續企業的穩定發展。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石油“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色企業文化成為中國石油參與國際競爭的獨特優勢。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石油人發揚團隊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為國爭光、為中國石油爭氣、為海外石油事業爭榮,實現了由“引進來”開展對外合資合作向實施跨國經營的跨越,由投入期向收獲期的跨越,由單一合作開采向油氣開發、風險勘探、煉油化工、管道運營、施工服務、產品與設備出口一體化運作的跨越。去年海外原油產量、權益產量分別達到2509萬噸和1288萬噸。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促進了中國石油經營業績不斷提升。與重組時的1998年相比,集團公司2003年銷售收入由2562億元增加到4753億元,利潤總額由48億元增加到727億元,稅費由314億元增加到813億元,資產總額由4861億元增加到8083億元,資產負債率由52%下降到33%。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石油的競爭力和創新力。成功的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企業核心能力提升的精神動力。2003年,集團公司在世界前50家大石油公司的排名由1998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9位,世界500強排名從第81位上升到第69位,居中國企業500強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