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政 譚克建 曾進康
當前,我國企業在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都存在著嚴峻的挑戰,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很大。要按科學發展觀發展,必須狠抓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走出質量、環境、安全管理的誤區
現在,企業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不容忽視的三大誤區。
管理誤區:1.認為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就只是攻關小組的事,似乎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僅限于攻關小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包括:新產品開發設計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生產技術準備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采購供應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生產制造過程控制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檢驗管理,使用過程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計劃,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改進,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審核,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成本,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可靠性管理及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等等。我們還有很多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工作有待開展和深化。可惜不少單位誤認為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就只是管理部門設立一個人或半個人(兼職)在那里“對付”,像這樣能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嗎?
2.認為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是在阻礙生產,好像加強管理就是在限制生產。其實,抓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促管理、興科技,將關系理順了就能促進生產,這與抓生產并不矛盾。同時,也只有將“事后把關型”的管理轉變為“預防進攻型”的管理,才能扭轉生產的被動局面。
3.認為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吹牛扯淡,似乎不能立竿見影。君不知,提高質量、治理環境和保障健康安全是個慢功夫,需要從設計、生產試制、制造、檢驗、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嚴格管理、全體人員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質量、治理環境和保障健康安全。
操作誤區:1.一些基層操作人員(及管理者)由于自己對技術管理統計方法欠缺了解,科學方法不熟悉,為了出成果,等待數據達到理想值時,再按科技管理方法編出一些成果,加之單位未能嚴格把關,導致“水分”增加,自己不按科學的管理程序操作,反過來又說科研成果是“水的”,甚至以點概面又說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攻關是“假的”。
2.個別單位為了達標、升級、認證等目標,不是為振興企業而抓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促管理、興科技,而是為認證而認證。于是認認真真作假,實實在在的去搞花架子便屢見不鮮。現在,企業不搞升級、認證,但并不等于不抓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不抓管理、不搞創新、不興科技。然而,有的單位一旦獲獎之后,便不再向這方面投入,甚至削弱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部門。不少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工作者為支持改革而離開這“道是無情卻有情”的生命線——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使其力量大大削弱。
3.個別廠級領導對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工作認識片面、不重視,但迫于上級要求,又不得不搞,故導致操作者“窮對付”,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其實,對科技創新工作而言,新東西多、操作復雜,不但要理解、支持,關鍵還在于要為操作者、管理者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明白人,并按國際慣例操作。
政策誤區: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時期,國家、行業、部門直至企業難免存在一些不配套的政策,致使基礎工業投入多、產量低,抑或某些產品對企業而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好壞并無大礙,這樣就使得一些廠領導寧抓產量,不抓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更不搞科研。產品要參與“世界級”的國際競爭,我們別無選擇,只有靠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求生存、靠科技求發展、靠名牌拓市場。
由于上述誤區的存在,使我國許多企業產品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有效期、消耗高、品種少、效益低、管理落后仍是一個嚴重問題。有關資料表明,發達國家產品合格率和優質產品率分別達到98%和74%,而我國目前僅為71.3%和24%。據國務院權威人士披露,企業中不良品每年損失達2000億元。中央領導針對當前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尖銳地指出: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令人擔憂,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松馳,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有效手段不足。特別是一些企業在出口產品中摻雜、假冒名牌問題,嚴重地損害了國家的信譽。
要走出誤區就得貫徹“質量興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以創新求生存、靠科技促發展、用體系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的發展之路,用一流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建成一流的現代化企業。
加強質量、環境和安全管理
1.樹立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意識,堅持“以質取勝”。
2.加強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組織,增大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投入。扭轉輕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重數量的做法。
3.加強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培訓,培養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復合型人才。
首先是重點培訓廠處級領導和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中層干部。其次是加快對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骨干人才的深化培養,特別是要注重在企業培養國家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審核員,使他們成為懂得現代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理論,又能運用生產實踐的專門人才。
4.加強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信息,注重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改進。
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信息是企業進行科技管理的依據,也是企業的產品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企業要不斷地搜集和反饋用戶對產品的性能、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以及消費者的心理等有關信息,才能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還必須注重國內外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發展動態以及同行業科技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發展動向等科技信息,為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確保產品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在決策上提供可靠的依據,能不斷地推出深受用戶青睞的具有超群特色的名優產品。
5.加強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研究,增強企業活力。
很多產品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并非技術原因,而是管理差。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如不把有效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作為當務之急,不加強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研究,不重視提高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企業就會失去活力、失去機遇,就不可能在競爭中取勝。
6.加強考核力度,推進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發展。
要通過健全和完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與工資掛鉤、與獎金掛鉤、與行政職務晉職升遷掛鉤,充分調動管理、技術和操作人員的積極性。尤其是領導要把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出了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問題)事故要認真地抓,要仔細分析,找出原因,及時整改。如果出了問題領導漠不關心,下邊就會照樣干,同樣的問題就會再次發生。領導還必須抓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工作的機構設置、力量配備和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規劃。要拿出方案,如何使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上臺階、趕超國際名牌、與國際上的大型企業集團競爭。要抓好員工培訓,提高操作水平。還要建立一整套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否決和獎勵制度,促進企業振興。
7.加強管理創新,完善管理體系。
目前,世界上所有經濟發達國家都采用了IS09000、IS014000和0HSAS18000國際系列標準。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優秀企業都在積極推行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有不少卓越公司己通過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認證。其中,國內二十二冶、濟鋼已通過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一體化認證。其他大型企業也在加快步伐,積極迎接“一體化”認證。我們攀鋼冶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也正在全面貫徹實施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目前編制完成了《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按照IS09000、IS014000和0HSAS18000系列標準,逐項改進落實,現已建成文件化的管理體系,并在全公司嚴格貫徹實施。同時,為推動公司貫標工作,加快公司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向國際標準化邁進步伐,公司撥了專項“一體化”體系推進獎,以表彰在“貫標”中的先進單位和有功人員,力爭今年底通過認證,同國際慣例接軌,成為世界級合格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