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堅行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觀念、規范、制度等,企業家是企業的指揮者、領頭人,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具有一定魅力、文化、修養的人。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家既不同于經理人、又不同于老板、職業經理人。老板不是企業家,只是企業的投資者,職業經理人是管理者、執行者,企業家是兼具領導和管理才能,既是思想大師,又是行動大師的企業領頭人。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創新
企業管理經過了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再到文化管理這樣一個由低到高、由硬到軟的過程。上世紀世界范圍內企業管理經歷了3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50—60年代,那時的企業管理核心是人、才、物的管理,這種管理的致命缺陷是未能將企業的外部運行因素融入企業管理;第二階段是70年代企業以戰略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實現從內部效率為核心的封閉系統管理到提高企業適應能力為核心的開放系統的管理。到了80年代,企業管理的核心進一步演進到以企業文化為管理核心。中國企業管理的發展變革與發達國家不同,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具有非流動性和封閉性,企業內部的管理以經驗管理居多,缺乏科學管理和質量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形成發展,不斷激化的競爭使企業的生存環境變得動蕩不安,企業需要強化基礎管理,掌握世界先進的管理方法。傳統的企業管理者認:為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的,必須用強迫、控制、懲罰和威脅的手段才能使員工努力工作。現代文化管理則認為:人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工作是人的天職,為了完成工作人們會自我控制,而外界的控制與懲罰不是促使人們努力工作的最佳手段,工作中的挑戰性和成就感才是主要激勵因素。事實上,人性化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將會使員工空前的團結,成為一個極具戰斗力的團隊,使員工的努力方向和企業的發展方向達到高度統一。
聯想集團原總裁柳傳志提出管理三要素,一是建班子,二是定戰略,三是帶隊伍,并總結道:做總裁首先要知道企業管理,企業外部環境總體是怎么一回事;第二點你手下的人是什么樣的要清楚;第三點是你要什么樣的人做這些事,理想的人選是什么樣的;第四點是怎么培養這樣的人,明白事,明白人,明白怎么把你身邊的人變成這樣的人,差不多就是個好總裁了。海爾文化從無到有,從零散到規范,形成獨樹一幟的體系,是因為張瑞敏這樣一個海爾文化的設計大師、思想大師、實干家,通過用牢固的基礎管理,保證戰略管理的創新和實施。
企業文化需要領頭人倡行
企業文化是隨外部、內部多因素變化而發展變化的。企業要實現良性發展,企業領頭人就有必要對企業文化進行提升、引導。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實體,只要利潤上去了,文化建設搞不搞無所謂;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就是美化工廠環境、搞搞文體活動,因此是工會、團組織的事情,與企業管理沒什么關系。深圳是最早接受西方企業文化理論的地方,目前企業文化已經成為深圳企業產生凝聚力和吸引優秀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創維公司靠“九大”理念營造出獨特的企業文化:事業理念、理想理念、哲學理念、利益理念、追求理念、公平理念、痛苦理念、細節理念和優秀干部理念。華為公司領導頭人任正飛重視公司文化建設,《華為公司基本法》包含了許多先進企業文化理念,既是華為公司先進管理制度的結晶,又成為公司迅速發展壯大的文化動力。海爾的“海爾永遠只有創業、沒有守業”、“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海信集團的“敬人、敬業、創新、高效”的企業精神,都是企業領頭人在原有企業精神、理念的基礎上濃縮提煉出來的,蘊含了企業領頭人的意識、思想、觀念,是企業領頭人意識的集中體現。
領頭人要成為學習首席官
企業文化基本構架可分表層、中介層和深層。表層企業文化包括明確的企業目標、完善的規章制度、系統的教育設施、先進的技術設備、合理的勞保福利設施、文體設施、美麗整潔的廠貌等。表層的企業文化主要由物質形式表現出來,也稱為物質文化層。中介層企業文化包括企業家的行為、特點、行為規范、團隊精神、優良廠風等,又稱行為文化層;深層次企業文化就是培育、樹立起自己的企業精神,由精神觀念表現出來的,又稱觀念文化層。培訓和培育,建立學習型企業屬行為層,也屬于精神層。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環境中實現發展,關鍵要擁有有能力的人,知識性人才是企業的戰略資本、戰略資源,創造學習型組織勢在必行。
在建立學習型企業中,企業領頭人應是首席學習長官,企業領頭人自身要有學習欲望、求知欲望,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知識,擴大知識面。在當今企業里,倘若領頭人按經驗、憑直覺處理市場信息、對待內部管理、決定企業大事,必將把企業引入死胡同。深圳影兒國際時裝公司總經理俞偉對此總結說:“我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作為老總,下屬不給你定目標,我自己給自己提要求,定目標,否則我自己的思維陳舊、理念落伍,怎樣帶動企業?”他還把美國奧格·曼狄諾著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一書中“每天進步一點點”警句作為座右銘,并貼在公司培訓室的墻壁上。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認為第一把手有點像阿拉伯數字的“1”,后面跟個0就是10,跟兩個0就是100,三個0就是1000,這些0雖然重要,但沒有前面的“1”就什么都沒有。聯想集團對領軍人物有“德”、“才”兩點要求,“德”就是要把企業利益放在最高地位,“才”就一定是個學習型的人。如果不善于總結,就會把自己做的八分看成十分,把別人的八分事看成六分,會使工作積極性高的人得不到重用。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發展企業的同時樹立了一個正確觀念,即作為一個老總,要身正、要學習、要有較高的眼界、要對社會有責任感。他認為一個對社會沒有責任感的企業領導,你的員工不會對你有責任感,你的事是做不大,并且提倡要加強學習,既學習成功經驗,同時學習失敗教訓,爭取不失敗或少失敗。有人做了調查,世界500強企業的老板,1/3的時間在國際國內走動,參加各種聚會,跟政治、經濟等方面人士交流,探討一些戰略性的問題,尋求對社會、對世界的清醒認識;還有1/3時間在研究跟自己企業相關的發展戰略問題,跟有關專家教授在一起;另外1/3時間跟自己企業的下屬一起研究企業問題。這也是一種學習、借鑒和受啟發的過程。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協調發展的偉大事業,經濟與政治、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聯系。無數成功企業的經驗都與企業文化的建設聯系在一起,形成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紐帶力、輻射力,由此推動企業大踏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