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 華
在韓國漢城,我目睹了一次一個人的示威。
漢城南大門市場有“購物天堂”之稱。那天,我在琳瑯滿目的小店里挑選精致的小工藝品時,一個奇怪裝束的婦女進入了我的視線。她戴著口罩和眼鏡,胸前舉著一張標語牌佇立在寒冷的街頭,表情肅然。標語牌上寫著:“不要做美容手術!”“別去x美容院!”經過她的身邊時,還有人從她放在地上的包里拿走一些宣傳單。
原來,這是一位示威者。她站在人流擁擠的路邊,寒風掀動她的衣角,使她顯得有些弱不禁風。我也上前去拿了一份宣傳單,才得知,她的女兒一年前在一家美容院進行了隆鼻手術,原有的漂亮容貌被毀壞不說,更糟糕的是鼻骨受損,嚴重影響了健康,連正常呼吸都不能,他們一家為此支付了不菲的醫療費。
美容手術失敗,打贏和美容醫院的官司就行了,到大街上如此辛苦地來示威,犯得著嗎?同行的漢城朋友卻很認真地告訴我:“她站在這里呼吁人們別去那家美容醫院,雖然對個人利益來說已經于事無補,但這是她的義務。倘若她保持沉默,可能會有別人重復她女兒的遭遇。倘若所有相同經歷的人都保持沉默,偽劣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那么,將有數不清的人的權利受損。站出來呼吁不只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對多數人負責。”
旁邊店鋪的老板說,這名婦女在這兒示威已經有好長時間了,她每天乘地鐵來到南大門,在店鋪林立的路邊安然站立。按照市政府的規定,她不能影響交通,不能污染環境,在每天離開的時候要帶走自己一天的垃圾。幾個月來,她每天準時到達,風雨無阻。
示威在韓國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文化現象。我的漢城朋友告訴我,韓國人認為行使示威權利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制度的一部分。作為一項憲法規定的權利,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示威權利,可以說他們想說的任何話,舉任何他們想舉的標語牌,但是他們也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絕對不能“亂來”。基本的規則就是不能影響他人的生活和正常的公共秩序,比如不影響交通,不騷擾民眾,不影響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等,否則就會被警察帶走。
在韓國,這種表達的自由還造就了職業示威者,他們受某些組織或者團體甚至個人的雇傭,專門為某件或某些事有組織地向政府和社會示威,表達支持或反對的聲音。
(摘自《檢察日報》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