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子伍
有一位美國電影制片人,在他未成功之前,先后被三家公司革職。雖說早幾年他曾在好萊塢晉升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第二號人物,然而,他建議攝制的《埃及妖后》賣座奇慘,接著,公司大裁員,他首當其沖被裁掉了。
在紐約,他在新阿美得堅文庫任編纂部副總裁,但是幾位董事延聘了一位局外人,而他和這人意見不合,于是又被開除。
回到加州,他又進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高層任職六年,不過,董事局不喜歡他所建議拍攝的幾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職。
經過幾次革職的打擊,他開始靜下心來仔細檢討自己的工作態度。他在大機構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險,喜歡憑直覺處事。他痛恨以委員會的方式統籌管理,也不喜歡這樣的企業心態,他認為這些都是當老板的作風。
分析了失敗的原因之后,他自籌資金,自立門戶,成功攝制了《大白鯊》、《裁決》、《天繭》等影片,從而在美國電影制片業站穩了腳跟。
后來,當記者采訪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謙遜地笑笑說:“我不是一位失敗的公司行政人員,我天生是個企業家,起初的失敗,只不過是我一時未發揮自己的潛力而已。要知道,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檢討失敗,才是破譯成功密碼的重要環節……”
他就是美國最成功的電影制片人——布朗先生。
布朗先生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對于一個想要事業成功的人來說,難免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失敗,關鍵在于面對失敗時的心態。沉著冷靜,分析、檢討失敗的人,成功必然在不遠的前方等著他;相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厭惡失敗的人,失敗永遠像影子一樣跟隨他。成功對于這類人,可望而不可即,即使成功就在眼前,他也沒有慧眼發現,因為失敗沮喪的情緒已給他的心靈設置了一層屏障。
原來,學會檢討失敗,比急于成功重要!